APP下载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020-12-07马晓芳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课程教学改革

马晓芳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各地高校文类专业中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提升文类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中文类教师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同时在发扬、传承社会文化及人类精神风貌等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职责,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该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专业素养;改革

在整个教育阶段,语文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文专业教师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而且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其应用性相对较广,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汉语言文学行业发展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汉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就成为高校教学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汉語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明确。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面对近些年社会价值文化冲击时,没有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没有深入的认识,面对就业率低就提出积极打造应用型人才,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就开展教学改革,删减辅助性课程。虽然近些年人们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人们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价值也缺乏足够认知,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教学还是以讲授式为主,“重学术,轻师范”和“重科研,轻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中十分明显。

2.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课程结构体系是各专业教学极为重要的依据和思路,它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具体进度和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汉语言课程的课程结构与基础教育实际缺乏足够的衔接,与时代和生活实践缺乏足够的衔接,很多高校并未对人文性与实用性结合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该专业课程教学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和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的整体效益就得不到显现,也没法提升汉语言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3.教学形式落后。教师自身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会给各专业教学带来重要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及时结合新的条件改进教学形式。然而,很多教师依然实行落后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更多地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知识灌输和传播,缺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很容易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不能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和个性来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步程度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很难得到持续的提升和改进。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教学理念。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明确,重视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积累,改变该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术,轻师范”与“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引领学生积极思考社会文化和具体现象,从而为社会精神和文明的传承提供重要支持。因此,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需要及时脱离理工科教学和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抛却培养能工巧匠的思维,高度重视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和主动探索能力的提升,立足于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从社会人文教学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完善课程架构。高校必须及时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架构和组织的改革,推动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加强与基础教育相关知识的衔接,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同时利用日常生活实践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要素来引导学生形成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人文思维,以此为基础增强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比如,语文新课程要求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主观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该专业就应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专业学生掌握利用各类事物带领班级学生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

3.改进教学形式。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积极推进教学形式的改革,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借助新的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范围,将更多的汉语言文学因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素材,引导其形成更加丰富的主观体验,同时注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主观体会,利用人文气息和精神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体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计划,为学生有效利用资源提升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素养提供支持。

三、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提出了诸多挑战,高校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和迫在眉睫。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高校与教师必须结合汉语言文学类专业建设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教学革新与发展,这样才能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更有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欣.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11):286

[2]张羽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 改革的困境与探索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41-45

[3]罗肖丽.浅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18(29):9-10

[4]孟伟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113

[5]文清清.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7(32):175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课程教学改革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