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班文化对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的助力探索

2020-12-07张文剑余锋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张文剑 余锋

摘 要:本文从“鲁班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建筑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及现实意义,提出将鲁班精神从渲染氛围、专业技能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融入人才培养的建议,构建出以鲁班精神为核心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建设和实践的有机体。

关键词:鲁班精神;建筑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现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要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以此全面提升建筑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鲁班精神”的内涵

1.鲁班与鲁班精神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意义相同。将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工匠世家,他生平创造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机械、土木、手工、雕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被人们尊称为“匠圣”、“巧匠”和“百工圣祖”。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德行高尚。千年来,人们纪念鲁班,颂扬鲁班精神。鲁班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中华儿女一生学习。

鲁班精神在于:关注细节、勤于思考;不墨守成规、别具匠心、学无止境;勇于实践、苦心专研、千锤百炼。鲁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对外的一张璀璨的历史文化名片。而“鲁班奖”是全国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奖,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宣传鲁班精神。

2.鲁班精神的内涵

(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都是尤为重要的,学习鲁班精神,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科学精神,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2)持之以恒的精神。鲁班从小就刻苦、好学、持之以恒,并且鲁班学艺的典故已经被列为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鲁班虚心拜师,学艺态度坚决,在学艺期间,他辛勤努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只用了三年就学会了老师傅的所有的手艺技术,成为了别人的榜样,鲁班的一生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手艺技术,这种坚韧和执着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3)创新精神。创新是现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现,鲁班善于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在鲁班精神的引导下,重拾这一传统文化。

(4)批判及知错能改的精神。鲁班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有着崇高的品行及职业素养,他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能知错就改,具有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精神,放下自己的身份,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二、弘扬鲁班精神的意义

1.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竞争的重要核心指标,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所以校园文化需要鲁班精神的加入,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和灵魂。

2.帮助学生树立求实创新精神。鲁班精神能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1]。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鲁班精神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念,帮助人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勤于专研,成为具有极高文化素养的人。

三、“鲁班精神”的培养

1.了解“鲁班文化”、领悟鲁班精神

鲁班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工艺和发明创造,更在于他崇高的品格和职业信念。在学校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中,对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校园整体设计与部分设计、建筑景观、建筑教学楼、学校道路等各个方面都以鲁班、梁思成、茅以升等建筑学家名字及相关事迹命名,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2.鲁班精神实践

(1)以“鲁班杯”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竞赛为平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造思维。

(2)以“鲁班”大讲堂为媒介,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学校开办“鲁班”大讲堂,并以此邀请著名专业学者、成功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来开展相关的讲座,剖析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和科研技术成就[2]。

3.人物感染

从古至今,建筑行业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大师和专家,例如,鲁班、童寯、吴良镛、梁思成、吕彦直等,他们身上都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爱国敬业、做事严谨、知错能改、懂得反思与自我批评、有创新精神,他们热衷于自己的工作,有着极高的职业素质,他们多才多艺,有着很多精彩的经历和故事,学校应該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产生良好的作用。同时,学生们受这些影响,也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和启发。

4.依托团建赛事平台、长足专业发展

通过专业社团(如建筑工程测量协会)的打造,让广大学生踊跃加入社团的学习,力争取得系列竞赛(如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佳绩,鼓励社团指导教师致力于将“鲁班文化”等传统精华融入社团的教学和改革中,以社团的奋进来带动建筑各专业的发展。

5.植入“鲁班文化”、渗透培养成效

在教学改革中,可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了解到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让学生树立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通过第二课堂,进行科普和专业前沿讲座,开阔视野,增加大家的见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加强工程文化教育,积极推进建筑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业文化进教材、企业文化进课堂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具有行业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开展鲁班校园文化节活动,以“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作为鲁班文化节的主题,开展多种活动,宣传鲁班的事迹,弘扬鲁班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开办鲁班事迹的板报,积极开展鲁班精神学习专栏等,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鲁班文化,进而学习鲁班精神,使之内化为自己灵魂的一部分[3]。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在高职教育中,我们可以尝试以弘扬“传承规矩、精巧创新、精美建工、诚信服务”的鲁班精神为主线,通过优质的课程设计,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通,以此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重点可以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

1.感知市场需求 更新培养体系。在复杂而系统的教学中保持与市场需求接轨,按照市场形势和人才的供需状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融入校企文化。教学中多渠道更新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2.强化技能培养 提高实操成效。学生培养强调“身上品质,手上工夫”,逐步形成“企业融入、项目引领、角色定位、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公民素质、人文素质培养形成、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特别是学生适应社会、进入角色的养成教育放在重中之重。

3.打造工匠品质 加强责任信念。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责任观念,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4.承扬中华传统 提升职业品质。首先要提升政治素质,不回避矛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找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要提升业务素质,切实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养,突显中华文化底蕴。

五、凸显职业创新能力、实现“德”“技”双馨培养

“鲁班精神”内涵包括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推陈出新、追求卓越、耐心专注、与实践相结合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立足我们的实际情况,应该机智的摒弃鲁班精神中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不合理部分,并赋予新的内涵,展现时代特色的价值。传承、弘扬、发展鲁班精神,保护和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敬业创新精神的现代鲁班传人。

参考文献:

[1]李健.弘扬现代鲁班精神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J].当代职业教育,2016(6):7-8

[2]徐公芳.以校企融合為基础、以鲁班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实践[J].农业考古,2017,(3):224-226.

[3]覃妩周.鲁班信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张文剑(1984--)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本科,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余锋(1983--)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生,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律。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