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尚志军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青睐,改进阅读方法,优化阅读效果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阅读需求出发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尝试现代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71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注重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语言思维和创新思维,改变学生以往单纯知识记忆的模式,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开阔视野,积累语文素材的有效方法,但是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将阅读知识、阅读技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作为主要目标。在这种教学观念影响下,学生阅读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按部就班开展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兴趣低下
受传统模式教学思想影响,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单一、不够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高中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阅读时间有限,学生的阅读兴趣难免会降低。
(三)閱读资料存在缺陷
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学生所使用的阅读资料较为陈旧,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同,学习习惯、语文基本素养、阅读能力等也有所不同,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则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使用统一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制约了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内涵以及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一)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树状图”“思维导航图形”等,关于“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创立者对其进行了如下描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钥匙。”可以说,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形式,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充分借助了各种图形、线条等,将从中心主题散射出来的相关思维点、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思维点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并借助不同的颜色、粗细不同的线条、方向不同的线条等,将层级的隶属关系、关联性等进行了直观的呈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是以某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出发点,并向四周进行扩散,形成不同的副中心。并以副中心为中心,再次进行四周扩散,进而将不同层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1.只有一个中心主题。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中,仅仅只有一个中心主题,并利用这一中心主题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捕捉。
2.思维导图分支向四周发散:在思维导图中,以中心主题为中心点,向四周进行散射,进而形成次级的主题。以此类推,以次级主题为中心,再次四周辐射,成为第三级知识点。如此,就真正实现了一个以中心主题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在这一知识网络中,可借助各种形态的线条进行表示,使其看来更加有趣,更加容易记忆。可以说,思维导图分支在向四周进行发散的时候,呈现出显著的自由性、随意性,主要是结合绘制者自身的想法而定的。
3.思维导图的分支由关键图、关键词构成。在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上,都要表明与中心主题存在联系的关键词、图像等。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分支上的关键词,只能留一个,应避免出现长句、短句的现象,以免导致记忆出现混乱。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将其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呈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长度、深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否则,一旦出现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就会导致在阅读的过程中,忘记前面的文本的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本,利用五颜六色的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进行清晰的罗列,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解决了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瞻前顾后的现象,最大限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2.有助于突出文章的重难点,提升阅读质量。在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难度加大,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致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而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呈现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并将文章的重点、难点清晰、直观地体现出来。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文章的深意进行推断,进而将文章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捕捉。
3.有助于加深记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杂乱,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亦不例外。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还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空间感,不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全面提升了阅读教学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预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和动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旦将这种联系切断了,就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掌握知识,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在语文的课前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预习中。
同时,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文章中的知识点层次分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拓展了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图文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鉴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兴趣低下的情况,教师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借助其图文结合的优势,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精心绘制思维导图,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思维导图将阅读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从不同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将课堂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借助思维导图,延长学生的知识记忆时间
就语文这一科学来说,其属于人文性学科,其知识点繁多、零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尤其是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将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针对教师所补充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效果不甚理想。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此一来,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就会通过各种各样、富含个性的标记,将与阅读相关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阅读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真正实现学习的长效记忆。
(四)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加强专项阅读训练
目前,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是像看小说一样,将阅读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但是看完之后,依然是一头雾水,抓不住其中的要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对阅读材料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而这种整体印象恰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在具体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专项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引导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内容的阅读中,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特色等。 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人物、事件等有更加明晰、直观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内涵,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改革阅读教学理念,完善阅读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教学效果。面对新课程改革全新的要求,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工具,将其应用到语文阅读预习教学中、阅读过程中,延长学生的知识记忆时间,开展专项阅读训练等,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特点,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巴菁.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王吟.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韩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4]涂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簡介:尚志军(1975.5—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