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2020-12-07张颜梅
张颜梅
摘要:全媒体时代,需要大量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要确立媒体专业素养、信息技术操控、人文综合基础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理念,并且关注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跨界思维四位一体的核心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全媒体 复合型传媒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全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成为传媒专业当务之急。笔者仅就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及路径谈点粗浅认识。
一、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不足等,成为传统传媒人才培养的弊端。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深度学习、跨界融合成为公众工作生活的新特征。以捕捉时代发展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媒体人,对新技术的感知与认知比任何行业都更加敏锐与深刻,播音与主持、编导与制作、广告与创意等媒体相关专业,在媒体融合发展及全媒体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重视解决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对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成为兼具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专业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日渐成为媒体新常态,传统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要与互联网相融合,不仅拓宽了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拓展空间,而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人工智能、超级运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互联网+所能比拟,尤其是5G技术即将投入使用,必将对传统行业、传统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式针对互联网时代进行改革,解决中国新闻教育存在的“两脱离”——脱离新闻实践、脱离信息时代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5G技术的普及,智慧应用遍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传媒业的影响不仅仅是物理技术层面,而是由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和意识也必须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同步,进而形成全息媒体和全效媒体。从2017-2018年传媒业创新亮点可以看出,媒体融合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开启了智慧化、智能化、智库化发展的阶段,人工智能正日益嵌入传媒行业之中,并且逐步得到普及应用,写稿机器人逐渐成为热点事件的信息首发者,2017年12月,新华社“媒体大脑”正式发布,只需10秒便生成了首条MGC新闻。面对人工智能和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传媒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各级各类大学传媒专业,在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培养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二、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及核心要素
大学的办学理念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的办学定位而确立,必须紧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媒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媒专业素养。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传媒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媒体空间和时间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媒体的核心本质没有变,传媒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没有降低。作为复合型传媒人才,对传媒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更加扎实,对专业技术能力等的要求更高。原有的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等各种呈现方式,将会伴随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呈现新特征,发展空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无论如何都对传媒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方式必然随之发生新的变化,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只能对着镜头口播稿件,绝大多数时间在课堂听老师讲授理论,临近毕业找个所谓的录像部门试试镜头就是实习期满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必须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与个性化、差别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必须走出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甚至社会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2.信息技术操控。互联网+时代,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传媒人才培养必须把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媒介理论、对象理论等知识融合起来,有人总结世界各地新闻编辑部出现九大趋势,其中七大趋势由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这样就逼迫传媒教育必须熟悉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在全媒体时代,有了人工智能和5G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支撑,传媒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传媒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在5G时代,所谓“新新媒体”将会出现,现在作为主流媒体的广电载体也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必将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培养内容加以重视。
3.人文综合基础。媒体从来都是以影响公众、引导舆论、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为主要本质追求,既是人化的过程,更是化人的过程,因此是一个“文化”普及、扩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的过程。传媒专业人才的人文修养和人文情怀,是做好传媒工作的基础前提。传媒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传媒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而且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历史、科技、文化、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一句话,要打好人文综合基础。传统媒体是这样,全媒体时代也是如此。作为传媒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而且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还必须学习好人文社科相关知识。传媒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其思想性、政治性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其专业性和艺术性是为思想和政治服务的。新时代媒体发展承载着时代重任,要求传媒人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性、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专业性、完美的艺术性。人文综合基础是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方面。
4.沟通协调能力。沟通,使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对信息的理解更加准确;协调,使媒体诸多方面的运行更加顺畅,媒体的影响更加广泛。全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而且体现在更加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上。全员媒体,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是媒体传播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端点,并且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媒体的所有要素不仅仅是“物理聚集”,而且要发生“化学反应”。有资料显示,黨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央及地方主要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设各类专栏、专题,充分运用H5、MV、VR、360度全景、动漫等技术推出一系列融媒体产品,产生强大的宣传效果,一组系列微视频《初心》,媒体点击量超过12.36亿。因此,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沟通协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
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四个核心要素,且四位一体。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技术手段在不断发展,如何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传媒业空间和传媒影响力,需要创新;传媒业本身就是一个发现“新”、整理“新”、传播“新”的过程,“新”是必然要求。二是专业知识。一些院校传媒专业教学中仍然是学新闻专业知识、听公共基础知识,“媒”如何传、“介”如何用,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不够,尤其是对于媒体融合、全媒体等现代媒体传播,专业知识需要有一个质的提升。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功底,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不是靠短训就能解决的。三是技術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是便捷和高效,它在改变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是全媒体建设的技术支撑,是全媒体时代媒体空间和媒体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手段作为核心要素对待。四是跨界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专业界限,人工智能和5G技术使深度学习、跨界融合成为时代特征。全媒体时代的传媒专业设计的领域更加广泛,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多元化,院校内各专业之间、从业领域的各部门之间需要充分的交流与融合。
三、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教育在培养理念更新基础上,还必须在教育教学方式及培养路径上进行大胆突破与创新。
1.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现在部分院校开设传媒专业,传媒专业似乎成为开设成本低、投入少,且不愁生源的热门专业,但究竟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被严重忽视。有的院校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抽调教师,招聘几名传媒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进行本科阶段教学,至于传媒专业毕业则是毕业生自己的事。全媒体时代对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大量增加,尤其是复合型传媒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仅仅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老路子,按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培养出既具有扎实传媒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具有操作能力的人才。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的全媒体人才。
2.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需要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任务,对于全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业来说,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传媒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都有较大差距,“两张皮”“两脱离”的问题较为突出。无论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传媒本身的社会需求,都迫切需要传媒专业与产业、企业的有效对接和无缝衔接,真正发挥企业产业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实现全方位的融合。当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路子,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企业,都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都需要对传统培养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甚至培养流程的再造。
3.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大相关院校的经费投入。搭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与数字化、智能化传媒环境,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引领全媒体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高等院校是知识的高地,是各类专业人才的聚集地,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讲,高校都应该引领该行业的发展,但现实中高校的实习实训环境与实际生产设施相比,基本处于落后的状态,即使实习实训方面投入较多的院校也仅与实际应用的设备保持同步。全媒体建设仅靠“课本+黑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设施,满足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等多终端的传播出路,搭建全媒体、立体化的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对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媒体改造升级,对广播、电视、电影、手机等电子媒体和移动媒体进行智能化的功能扩展,面对人工智能、5G等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仅凭学校的单独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使用效率低,三是会陷入教学与实际脱离的怪圈。建议采取政府政策支持,比如,企业投入教育教学部分可以通过税收抵扣的方式减免,企业和社会投入采取一定的运作机制实现共建共享,比如,大型企业参与到相关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的联合办学项目,在人才培养和企业形象宣传等方面让企业受益,进而引领全媒体时代的建设与发展。
四、对复合型传媒人才“专”与“能”的再认识
全媒体背景下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是一个整合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逐步深化、循序渐进长期发展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但对复合型传媒人才要有正确的认识。
复合型传媒人才的“专”与“能”具有统一性,不能割裂。“专”是指全媒体背景下的复合型传媒人才要具有扎实的传媒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有传媒专业人才独有的媒介素养。“能”是指全媒体背景下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大媒体空间和影响力,与时代发展同步。强调“复合型”人才,不是淡化专业性,而是要加强传媒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强调“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减少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量,而是把专业课和实践课紧密结合。“专”与“能”是知识储备与能力展现的统一,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统一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目的是培养出政治站位高、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媒体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媒体从业人员和媒体工作者队伍。
复合型传媒人才的“专”与“能”具有相对性,不能绝对化。复合型人才是跨界思维下跨界培养的结果,被形象概括为“一专多能”,因此,“专”与“能”都具有相对性。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体现全媒体的专业特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搭建现代媒体实践平台,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各方投入及受益的长效发展模式,使复合型传媒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吴廷俊,王大丽.从内容调整到制度创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出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组.2017-2018中国传媒业创新报告[J].传媒,2018(12).
[3]刘利刚.“互联网+”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元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03).
[4]郭御凤,冯莽.从十九大报道创新看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之路[J].传媒,2018(01).
[5]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国际新闻界,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