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0-12-07龚墅严超罗晋扬赖小斌
龚墅,严超,罗晋扬,赖小斌
[1.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常见泌尿科疾病之一,常伴发感染。多数患者能自然排出结石,但对于结石直径大于8 mm 的患者来说手术取石术是其高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传统体外碎石术后开腹取石术因创伤大、临床效果差已逐渐被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PLU)、输尿管内碎石术(ureteral lithotripsy,URST)替代。但目前何种术式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尚无统一观点[1-2]。故本研究选用RPLU、URST 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肾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取本院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收治的78 例需行取石术的输尿管结石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4例;年龄26~65 岁,平均(42.55±3.82)岁;病程3~10 d,平均(5.16±1.51)d;结石直径1.5~4.5 cm,平均(3.28±1.17)cm。对照组男23 例,女15 例;年龄25~67 岁,平均(41.39±3.74)岁;病程4~11 d,平均(5.60±1.37) d;结石直径2.0~4.8 cm,平均(3.31±1.2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均为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年龄18~80 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URST 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经三方核对后给予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将输尿管镜经输尿管送至患者结石部位,气压弹道碎石,碎石后常规留置双J 管。观察组患者给予RPLU 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经三方核对后给予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于患者髂脊上2 cm、腋后线肋缘下、腋前线肋弓处下取三个穿刺点,分别置入10 mm、5 mm、10 mm Trocar,于髂脊Trocar 引入腹腔镜并建气腹分离找到肾脏,于腰大肌于肾脏之间分离找到输尿管,定位结石部位后切开取石,确定结石取出完毕后置入双J 管,缝合切口,结束后置腹腔引流管[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4 d 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指标:分别采取患者术前、术后外周空腹血5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胱抑素C、肌酐、皮质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和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皮质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2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n(%)]
3 讨论
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好发感染,多由患者结石摩擦输尿管壁、炎性因子刺激引起,故治疗以取结石、解除输尿管梗阻、抗感染治疗为主。手术取石术是治疗梗阻性和大直径结石的首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RPLU 手术治疗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较URST 术式具有清除结石率高、逆行感染风险小,对患者肾功能损伤小优点。
内皮素-1、C 反应蛋白和皮质醇是反映患者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最敏感的介导物和标志物,对患者炎症反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RPLU 治疗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可能与RPLU 在术中及术后不需大量反复冲刷输尿管,不增加逆行感染风险等有关[4-5]。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是早期反映肾损伤的高敏感标志物。办研究中术后两组患者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增高,且观察组胱抑素C、肌酐和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RPLU 对患者肾功能损伤较URST 小,可能于RPLU 能直达患者输尿管结石处,能在直视下清除结石,提高结石清除率、能显著降低结石上移的发生率等,降低手术对患者正常尿道的损伤,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6]。
综上所述,RPLU 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对患者肾功能损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样本量少,研究时间较短,希望将来有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出现,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方案,也为将来研究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