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分析
2020-12-07熊蕾蕾常会娟王芳靳秀红
熊蕾蕾,常会娟,王芳,靳秀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呼吸科,河南 郑州450000]
病毒性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指的是因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从上至下蔓延直至肺部所发生的炎症。相关统计证实[1],该疾病的发生率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25%~50% 左右,其有着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时间短、临床症状非典型等特征。婴幼儿为罹患此类疾病的好发群体,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病毒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抗病毒的特效药品。所以说,临床中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一般利用对症法开展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相对一般。
干扰素为一类病毒进入至人体之后经由宿主免疫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其能够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在进入人体之后,可全面刺激机体正常免疫物质,能够取得杀伤病毒的效果。在治疗病毒类感染病变中,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有文献证实[2],对于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来讲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够取得满意成效。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2 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02 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最新制定的关于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对象: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病情加重呼吸衰竭者;患儿家属拒绝参加实验调查;精神疾患;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0 例、低剂量组(A 组)72 例及高剂量组(B组)60 例。对照组男计32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2.23±0.78) 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33.78±21.36)h。A 组男40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3.78±0.92) 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30.52±18.36)h。B 组男4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3.48±1.72) 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35.32±22.52)h。3 组受试者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 组受试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化治疗,在此其中包含抗感染、退热、化痰、止咳等等。以此为基础,A 组受试者联合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具体为10 万u/(kg·次),将药物加入到浓度为0.9%生理盐水内稀释至2 mL 雾化吸入治疗。将氧流量控制在6 L/min 左右,治疗时间为15~20 min/次,1 d/次。B 组受试者实施高剂量治疗,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注射液,剂量调节至20 万u/(kg·次),将其加入到浓度为0.9%生理盐水内稀释至2 mL。雾化吸入氧流量设定为6 L/min,15~20 min/次,1 d/次。3 组受试者均接受为期7 d 的治疗,后分析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3 组受试者临床疗效对比情况,具体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 个项目。临床显效:患儿经治疗之后既往肺部湿啰音、憋喘、咳嗽等等症状全部消失[3];临床有效:患儿通过相关治疗之后,既往咳嗽、憋喘等症状有所减轻,肺部湿啰音范围有所降低;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分析3 组受试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消失时长。③分析3 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情况。④A 组以及B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F检验,两两比较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5,P=0.016)。和对照组相比,A 组以及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χ2=4.247,8.779;P=0.039,0.003);和A 组相比,B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χ2=4.423,P=0.035)。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疗效比较
2.2 三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长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A 组以及B 组肺部湿啰音、憋喘以及咳嗽消失时长均明显更短(P<0.05);和A 组相比,B 组患儿的肺部湿啰音、憋喘以及咳嗽消失时长均明显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长 (,d)
表2 三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长 (,d)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A 组比较,P<0.05。
2.3 三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
干预前三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A 组以及B 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且B 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A 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 ()
表3 三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 ()
注:1)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P<0.05;3)与干预后A 组比较,P<0.05。
2.4 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2 例、皮疹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B 组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4 例,皮疹8 例,血小板减少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χ2=8.783,P=0.003)。
3 讨论
病毒为引起呼吸道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病原体类型,其中绝大部分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值得说明的是,因为患儿的呼吸道明显比成年人更短,且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发生急性感染后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会朝向下呼吸道方向蔓延,进而造成病毒性肺炎发生及发展[4]。相较于成年患者,患儿的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病情表现更为复杂,同时易合并多种合并症,如果情况严重还会造成患儿死亡。且因为儿童的身体素质明显较弱,呼吸系统上皮细胞敏感性不佳,其针对于利巴韦林以及阿昔洛韦等常规性抗病毒药品耐受程度较低,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成效[5]。
相关文献证实,如果机体在感染病毒之后,病毒会在短时间内针对于人体中T 细胞功能加以抑制,具体会表现为CD4+T 细胞以及CD3+T 细胞水平降低,进而对患儿的疾病康复造成影响[6]。干扰素为一种病毒进入到人体之后,经由速度免疫细胞所生成的一类糖蛋白物质。其能够有效对人体T 细胞分化加以刺激,在此同时和靶细胞膜上受体相互结合,诱导细胞生成细胞,因此进而对病毒复制将抑制[7]。另外,干扰素还能够全面阻止病毒进入到细胞内部,最终对病毒的复制造成干扰,体现出抗病毒的效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 药物为一类经由人工合成的抗病毒制剂,其能够生成生理性干扰素成效其在机体中可发挥出抗病毒效果。已经有报道证实,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及手足口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在此同时,此类药物能全面激活各种类型的胞浆酶,其对于病毒的转录、复制、释放、装配起到抑制效用,能和病毒的核酸以及蛋白质起到抑制效果,全面促进免疫力增加[8]。
雾化吸入为治疗呼吸系统病变的一类靶向和局部给药的重要手段,其通过提升局部用药浓度,加强药物滞留时长,并且操作方便[9],能够取得儿童良好的配合度。
TNF-α 为一类经典的炎性启动因子,其能够有效刺激内皮细胞进而生成白介素8(IL-8),IL-6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分泌黏附因子,进而造成气道出现炎性反应,加重呼吸道炎症反应程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物质还会引起患儿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同时加重了上皮细胞损伤和炎性反应度[10]。
本实验研究证明:治疗后和A 组相比,B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肺部湿啰音、憋喘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比A 组短;IL-6 及TNF-α 水平比A 组低(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和低剂量用药相比,高剂量用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更好。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节机体血清炎症水平。另外,和A 组相比,B 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应用高剂量干扰素α-2b 注射液会导致患儿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应用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注射液对于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开展雾化治疗,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其能够有效调节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但高剂量用药所引发不良风险发生较高。所以在对患儿开展临床治疗中,应当结合患儿耐受情况及其病情选择性地应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