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小学数学老师备课上课评课的思考
——以《角的分类》为例

2020-12-07周苏杰

魅力中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角钝角锐角

周苏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银坑小学,广西 北海 536100)

近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了较大起色。为了把课上得更好,他们往往在教研组里先集体备课,征得同行们的认可后再上课,然后组织评课。这一方法对于相对缺少教研资源的农村小学来说,既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手段之一。现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角的分类》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首先,备课是上课的必要前提。凡是老师都知道,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所以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其内容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等。如《角的分类》一节,教师课前就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是备教学目标。教师按照《角的分类》内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特征,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根据角的特点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二是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三是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第二是备教材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虽然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直角、锐角、钝角已经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是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概括出图形的特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量角的基础上,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有意义的,是现实的,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教师要把握好。第三是备教材重难点。除了文本的重难点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情设置另外的重点难点。第四是备教法:这是总体思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法,可以一笔带过。第五是备教学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需要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等。从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新老师的角度来看,只要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其次,上课是备课的拓展实践。数学学习本来是生动的、有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成绩日下,害怕上数学课,其中尤以上几何课最为突出。究其原因,大概是一开始改课就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教师上《角的分类》时可从趣味性入手。如用猜谜语(有风我不动,我动就生风。人家不用我,要等起秋风。谜底为扇子)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角的特点,再利用扇子变换得到的大小不同的角引出本节的课题。这一环节的展现,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几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解后,再让学生对照本节课的重难点自己领悟学习内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如发现学生在“量出角的度数”时对于是看内圈度数还是外圈度数掌握不好,就及时给予指正。如果是共性问题就做好记录,讲评时一并提出并解决。当然可通过合作小组把问题解决在组内,而老师则针对小组讨论时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并且针对“度’这个符号书写做出强调,以便达成学习目标。在突破重点与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角的形成并设疑:这是角吗?这不是一条直线吗?让学生去思考直线与平角的区别,认知平角的特点也是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然后利用量角器去测量得出平角的度数是180度。在学习钝角和锐角的时候,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角把直角转变成锐角,再转变成钝角,让学生直观地得出“锐角比直角小,小于90度”“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结论。学习周角、直角、周角、平角的关系也可如是。这样的课堂拓展实践,既能使抽象的数学(几何)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几何)的兴趣,为以后逐渐进入数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评课是上课效果的升华。一般来说,乡村小学老师上完课后很少组织评课。但实际上,评课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拓展实践中,老师选用一个谜语导入,顺势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扇子引入角的大小,把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为上好这节课打开了绚丽的几何之门。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进行个体学习,快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小组内讨论,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自身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又为教学拓展做好了铺垫。由于该老师准备充足,用形象的教具不断展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将教学难点逐个击破,让学生能够快速整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明确各类角的标准,迁移比较出角的大小。所以在智力闯关环节,老师利用角的知识“分一分”“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角的分类标准时,几乎所有学生对角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可见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是可操作的,教学拓展是成功的。在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时,老师还可以适当创造或利用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境进行辨析,纠错。如问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包含了几个平角时?所以,只要老师认真做好以上几点,学生一定会更加喜欢数学课,教学质量自然会水涨船高。

猜你喜欢

平角钝角锐角
好玩的锐角
余角、补角与对顶角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皮皮和胖胖的困惑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锐角寻亲记
在“拼”中解决问题
突显分类,建构体系
一群人的狂欢
画角数角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