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湘西州凤凰纸扎工艺及传承创新
——以狮子头为例

2020-12-07赵彤彤湖南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狮子头骨架凤凰

□赵彤彤 湖南师范大学

一、现存问题

(一)产品的单一化

凤凰纸扎在系统上区分有八个系列,涵盖三十多个品种,主要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苗族的苗年和四月八这些重大节日中使用,平常也用于祭祀和婚丧,但是近些年人们定制的纸扎品日趋减少,大多数人选择流水线生产的纸扎产品,只有龙和鱼在节日中使用,许多品种使用频率逐年降低,大多数纸扎品种已基本不再制作。长此以往,纸扎品种将严重单一化,不常用到的品种会慢慢消失。

(二)传承人才断链

调查显示,传承人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较多,大多数家庭生活困难,靠纸扎已不能养活一家人,这些传承人一方面要继续传承凤凰纸扎技艺,另一方面还要维持生计,养家糊口,国家虽有补助,但力不从心,很多人选择了放弃纸扎,到大城市打工供家里花销,纸扎工艺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家中子女又不愿意继承该手艺,故凤凰纸扎存在“人亡技息”的困境。

(三)保护资金来源单一

在当今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手工艺被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行业面临着倒闭的困境,凤凰纸扎也是如此,纸扎工艺正在遭受工业时代的冲击,人们祭祀丧礼上用的纸扎更多是工厂加工后的成品,很少有人会选择定制纸扎,一是纸扎作品扎制成本高、费时长、投入多、产出少,因而价格贵,与低成本、高产出、价格低廉的流水线工艺品在经济价值、利润和消费人群方面相比存在明显劣势;二是产品单一,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新兴品种不多,且会制作的人不多,在现在的快节奏时代,大家更多会选择成品店中的纸扎[1]。

(四)传统市场狭窄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越来越低,现代文明已深入年轻人的内心,许多湘西地区苗族独有的节日也变得淡化,只有一些老人还在遵循,凤凰纸扎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如今凤凰纸扎只用于丧俗活动中。随着现代文明的影响,在湘西地区许多丧俗活动中,人们大多会选择定制一些花圈、花篮等简单的纸扎用品,快速而便捷。

二、凤凰纸扎工艺流程

(一)取材

首先是选竹料。竹料采用的是凤凰县周边深山的巨竹。凤凰纸扎传承人聂大勇说选竹有三个标准:一是竹材要在降水少的夏季和秋末砍伐;二是选择四十厘米左右的成年竹子,竹节眼平直,竹凸节均匀;三是看颜色,橄榄绿的竹竿是最佳首选,再是杆身无糜变、无竹刺、无虫眼,竹上起黑斑或者表层呈白灰的都属于制作纸扎竹料的上选精品,竹子采伐好后,放置到空旷的地方,自然晾晒至少一年[2]。

其次是选纸料。制作凤凰纸扎的纸是一种土纸,又称構皮纸,皮纸最大的特点是有韧劲和轻盈,不仅用来制作纸捻子,还要用它对骨架进行裱糊,纸捻子的作用是捆绑骨架的交接处,起到加固效果,用土纸裱糊表面,会让狮子头舞起来轻盈,且非常扎实。

最后是选颜料。纸扎所用的颜料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然后加工做成粉末状,再加入水和牛皮胶充分搅拌均匀并放置半个月。凤凰纸扎颜色艳丽,大多选择红、黄、青、黑、白五色,且五色必须纯正,用聂老的话形容是“红彤彤的,白空空的,黄浓浓的,黑吧拉漆的,青幽幽的”。

(二)扎蔑

首先将竹节骨处理平整,用特制篾削把竹节骨凸起处削平,手摸竹身无凸起,竹身光滑,然后再进行破竹,篾刀直立切向竹头中央,左手扶住竹身,双脚扎稳,右手执刀顺势下滑挤压进刀破竹,竹身分成两半,再用同样的方法一分为二地刨成四条,重复工作分成十六根宽窄一致的篾条。其次是纸缠篾,提前将構皮纸剪裁成约2 厘米的纸条,用纸条的一端向上揩,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扭滚到纸尾,再用揩糊粘贴加固,纸篾就制作完成了。狮子头所用的篾大多是纸缠篾,纸缠篾的作用有三:一是为了固定篾条的交接处,使骨架不变形;二是为了使狮子头骨架扎好后便于裱糊;三是该工艺在过去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绝活。这样可以遮挡骨架的扎制工艺[3]。

(三)制作形状篾

凤凰纸扎重在扎,用削好的篾条通过折、压、弯曲的形式叠加在一起,勾出要制作的纸扎造型,以“形状篾”为基础,以纸缠篾的方法来定型加固,在大体形状上再添加“分布篾”,构造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篾”的样式十分繁多,光一个狮子头就要用竹篾创出59 种,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篾条,没有相同。形状篾根据种类区别,总的来说有两类,有角的和无角的,如三角形、矩形等代表有角的,一般用“折”技法,如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代表无角的,一般用“揉”技法。

(四)扎骨架

在纸扎的所有工艺中,扎骨架是难度最大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决定着该纸扎的造型。骨架是竹篾一步步连接而成,骨架扎法第一步扎受力面,第二步扎分布篾,第三步扎凹处篾,第四步扎凸处篾,第五步扎内层皮,第六步扎表层篾,第七步扎根篾,第八步扎网篾。以狮子头为例,扎制狮子头的骨架应先捆颈圈、提口圈、扎鼻中圈……最后装天平骨架于狮头上,再用纸捻子来固定[4]。

(五)装饰

纸扎的装饰有“奇、古、艳、轻”四个特点,以狮子头为例,“奇”是指在造型上,狮子头圆宽脑门,眼睛如铜钱,大耳如寿桃一般。“古”指寓意深刻,狮子双眼都贴有金灿灿的“云蝠”,意为“福在眼前”。大寿耳和“蝠”一起,表达“福寿双全”,寓意吉祥,在狮子头部分会用金纸剪贴图案装饰,如在狮舌上贴喜字等纹样字体,狮鼻的扎和画都显示“如意”图案,代表“事事如意”,狮子的鼻毛与睫毛用苎麻水煮,在阳光下晒干后贴至上方,使狮子的眼睛更加灵动。“艳”是指用色大红大绿、黑白分明,加上简单的金线勾勒,部分地方贴沿黑线,外围贴金,给人以鲜艳、明快的感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装饰效果。“轻”主要是指纸扎工艺品的重量,要很轻才能在祭祀中灵活操作[5]。

三、凤凰纸扎的传承思考

(一)活态传承

现在国家大力支持非遗文化的推广,各高校都在以专业的角度展开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当代设计专业更多的是提倡创新,用大量的异形塑造一件作品,迎合当今社会的高科技风潮,但很少将传统工艺运用其中。笔者认为,传统工艺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是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重新建立人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追求是保护非遗最根本与有效的办法。因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非遗,为非遗保护传承储蓄后备人才。传承人可以在学校举办讲座,并将作品带入学校,与相关的课程结合,让学生深入分析制作工艺与绘画技巧,利用手绘、3D 软件等还原凤凰纸扎,并做成数据库保存纸扎的样子[6]。

(二)异态保护

随着国际上自然美实用工艺品的兴起,人们对手工制作的产品越来越喜爱。我们可以将凤凰纸扎作为旅游纪念品来生产,借助现在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凤凰纸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纸扎是承载着美好祝愿的物品,不论纹饰还是文字都是“物必有言,言必吉祥”的物品,既有特殊民俗文化的表现,又有当地文化与审美的创新和发展,凤凰纸扎是风土人情与精湛工艺的结合,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本文通过对凤凰纸扎的工艺研究,为传统和现代设计打开思路,在继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对现代设计也产生新的思想[7]。

结 语

现在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产品的认识不足、形式大于实际,凤凰纸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现阶段人们虽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传承人的缺失依旧是保护的难题。而且凤凰纸扎已产生了非遗时代的“文化物流”现象,随着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渗透性传播,现代人已看不到凤凰纸扎背后的民俗文化意义,凤凰纸扎在形式上并不能只是作为物质去体现,更多的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活态传承、活态传播,如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价值观念的树立、民族信仰等,以往凤凰纸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却成了刻意去保护与传承的事情,没有活动来进行活态信息传播,凤凰纸扎还是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因此,我们要调动民间积极性,推动凤凰纸扎的传承,规范已有传承制度,提高影响力,让凤凰纸扎走入大众的视野。

猜你喜欢

狮子头骨架凤凰
淮扬狮子头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凤凰飞
骨架密度对炭/炭多孔骨架压力浸渗铜的影响
扬州一品狮子头
周博士考察拾零(六十六)日光温室前屋面开机具作业门处骨架的处理方法
狮子头
博泽引领座椅骨架技术发展
凤凰精选TOP10
大食堂狮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