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2020-12-07李剑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净化

□李剑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一、“净化”的起源

悲剧“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回应与柏拉图分歧的一个重要观点,柏拉图认为应该将诗人从理想国赶出去,因为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无论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会对公民形成坏的影响,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亚里士多德却反其道而行之:“欣赏诗歌可以让人产生快感,帮助人们塑造更健康的心灵,有助于建设一个运作良好的国度。”

那么悲剧从何而起?亚里士多德说:“悲剧起初只是一种即兴表演,喜剧也是如此。悲剧始于酒神颂歌的领唱者。[1]”自图腾崇拜时期,人们用图腾划分不同的氏族部落,图腾的原型多为动植物,并以此确立了不同的动物神和植物神,因为人们每日所需的食物都是由动植物而来,是人们的生存保障。自然万物的更迭繁衍都呈季节性变化。春回大地时,象征新生的神祇是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每到回春之季和秋收之时,人们会举办宴会,大家一起开心宴饮祭祀酒神,酒神颂歌就是“一种集体性的唱跳活动狂欢,大家根据个人的喜好做装扮,戴上不同的面具,隐藏自身的个性特征。跟着合唱的音乐节奏跳舞,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亢奋,是让人们情感趋同合一的重要基础”。通过歌唱和舞蹈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感情,这是由原始图腾崇拜时期延续过来的。在祭祀酒神的狂欢仪式中,狂热的欢歌热舞将一个个独立的人融合成一个集体,个人的情感在集体舞蹈中被激发,进一步演变成集体的激情,最后达到迷狂的程度[2]。这所要表达的是一种“集体参与性”,是“通过具有同化人们情感意义的仪式来强调、加强和重塑的统一” 。

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奥尔弗斯教影响,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是净化灵魂的重要方式,当人在深度欣赏音乐时会进入迷狂状态,灵魂在某个瞬间冲破肉体的束缚得到解放。当然也要区分好坏,好音乐可以对灵魂起到净化作用,坏音乐反而会腐蚀灵魂。“净化”说第一次运用在音乐领域中;“幻觉说”认为悲剧是欺骗的一种形式,用“骗”这一幽默说法解释了“行骗”的人更实诚,而“上当受骗”的人更机智,悲剧语言能“制服恐惧,排解忧愁,引起欢乐和增添怜悯”[3]。悲剧就是对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的模仿,通过语言引导观赏者心生幻觉,在幻觉中产生情绪激化,以此实现灵魂净化。高尔吉亚第一次将“净化”理论运用于戏剧研究领域;柏拉图受奥尔弗斯教影响,对创立神秘宗教的人深信不疑。他认为,没有经过宗教圣典启发的人,进入神秘世界后会迷陷泥潭,想要和神祇住在一起条件是将灵魂洗净。神秘主义的推崇者和实践者被柏拉图当作真正的哲学家,他将宗教和哲学相等同,宗教、哲学都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有助于人的情感升华,“净化说”被柏拉图引入宗教领域;而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经过了对悲剧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将柏拉图、高尔吉亚等人的理论相融合才产生,他主要将“净化”理论运用于美学和心理学领域。本文我们主要谈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分析悲剧时带给我们的美学启发。

二、亚里士多德“净化”在悲剧中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悲剧文艺提出要求,目的是让观众产生怜悯和恐惧情感。这两种情感曾多次被提到,在《诗学》中并没有做出具体定义,但在《修辞学》中有:“恐惧是内心的痛苦和不安的表现形式,催生恐惧的原因是对即将来临而且带有毁灭性的灾难的想象。怜悯是由内心悲痛后产生的情绪,因为遭受灾祸的人本不应当遭遇不测,承担痛苦。”这完全继承了亚氏悲剧精神,怜悯和恐惧更容易从同类的事件中引发,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不幸和灾难已经在向我们逼近的感觉。这种逼近感的产生,能表现出灾祸近在咫尺,受灾对象越无辜,越能引发更大的情感体验。《诗学》中还有:“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而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4]”当观众看到他人遭受灾难时,会联想自己也受到这种不幸的感受,之后催生出怜悯和恐惧情感。这其实是因为自己与受难者产生了共情。共情是心理学术语,亚里士多德在讲“过失说”时说:塑造成功的悲剧主角往往是具有和普通人一样的个人品质和性情的人,仅是犯了很小的过失就遭受到较大乃至毁灭的灾祸。这类情节和人物经历最容易使观众产生共情,悲剧效果渲染得也就更加明显。

按照柏拉图对公民的理想化要求,所有脆弱的情绪是绝对不能存在的。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将情绪压抑在心里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观赏悲剧给予观众宣泄心中不良情绪的机会,情绪得到宣泄后,身心感到愉悦,才可以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工作中。《诗学》里有说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疏泄”,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并不反对宣泄说,退一步讲,至少可以认为宣泄是被包含在“净化说”之中的。

宣泄给人们有益身心健康的效果,和“顺势”疗法类似:人们喜爱看痛苦的场景并感受其带来的悲伤,希望能将心中的悲伤发泄出来。通过宣泄怜悯和恐惧两种“不太积极”的情感,及时避免不良感受在心中的沉积,从而形成稳定、平静的心态。

除宣泄说外,同样有较大影响的是陶冶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相比宣泄说所需要的情感体验更高级一些,陶冶说可以让观众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较好地控制个人情感。

对应柏拉图提出的艺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害的说法,宣泄说和陶冶说两种理论都是从社会功能和作用角度来论证“净化”能对人的身心产生积极影响,证明悲剧艺术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但是,仅从观看悲剧本身来说,“净化”也有其他说法,观赏者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情感,随后将这种情感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审美功用进行阐述时说:“狂热的信奉宗教的人,听到与宗教相关的曲调时,便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迷狂状态,等他再冷静下来时,他的心灵仿佛经历了一个净化过程。”从审美角度来讲,“净化”的真正意义就是把这种“受过洗涤”的状态持续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就如欣赏悲剧时,让人获得的享受,使人的心灵保持恬静、平常状态。审美说没有宣泄说和陶冶说中那种让人感觉严肃的道德和说教成分,审美说的目的是培养面对生活恬静、平和的心态以及用心对待生活的方式。

三、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的现代美育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悲剧不断演变。悲剧审美意义和悲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改变。立足当今社会,重新审视悲剧,我们的态度和眼光也要做出相应改变。

雷蒙·威廉斯,英国批评家,其著作《现代悲剧》中讲到,现时代悲剧早已经被发展变化的信仰和规则改变了生存状态,发生在近几个世纪的文化革命和社会变迁几乎把悲剧最初的状态连根拔起后又重新栽种。易卜生和米勒曾提醒人们,人类的共同处境已经具有悲剧的某种特征,应该心怀怜悯和恐惧,由个人斗争引起的悲剧会使人走向毁灭,布莱希特始终对悲剧持否定态度,并且鼓励创作新的戏剧,尽管提出这些观点的思路不同,但都是在他们所处社会背景中发现了悲剧的变化和发展出了新特质。因此,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来说,应该立足当今的社会状况创作更符合现时代的悲剧,但如果仅从观赏悲剧的立场来说,悲剧仍然能让观众产生悲悯的情绪和审美快感。

和亚里士多德相去甚远的如今,悲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改变很多,但万变中有不变的元素。千百年历史变迁后,悲剧在哪些方面坚持,又做出哪些改变?它在生活中的地位是现在重要还是两千多年前重要?今天欣赏悲剧又能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人类群体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对激烈的变革和竞争早已习以为常,经历的苦难、悲欢赋予我们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从当今人类的生活现状来看,以寻求内心平静、情感适度为宗旨的宣泄和陶冶已不是最紧迫的,但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可以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后宣泄负面情绪、陶冶性情。只是我们对文艺带来的社会功用有了更高要求,不只是局限于带来快感和有益身心健康,新的要求应该是文艺帮助人类形成更健全的人格,塑造更强大的灵魂。因此,悲剧“净化”审美在当今意义更加重大。

然而,并非人人观赏悲剧都能得到“净化”,我们可以把这个当作观赏悲剧的一个目标。只有将自己融入人类集体,敞开心扉,用心去体会世界上的悲欢爱恨,才能真正体会悲剧展示的是非善恶,才能将观赏悲剧产生的怜悯和恐惧带到日常生活中,并带着这样的审美心态去审视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结 语

驻足当下,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悲剧对人们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悲剧艺术存在且得到发扬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净化心灵了。我们应该将悲剧置于现今这个丰富多元、充斥着各种美好,同时也有诸多不可回避的挑战的社会中,现代人类应该借助对悲剧艺术的欣赏领会达到心灵的净化,塑造更加健全的灵魂。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净化
臭屁净化丸(中)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多功能净化机
柏拉图的椅子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柏拉图《法律篇》土地与农业法条译注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