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曲《长相思》的分析

2020-12-07张靖茹

黄河之声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单音快板右手

张靖茹

筝曲《长相思》作为一首具有诗歌背景的现代陕西筝曲,对其音乐特色与情感解读是当前学界的主要关注点,其中多是将筝曲与长相思诗词的情感相结合,但是缺乏与绘画等其他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不利于演奏者对其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在练习这首筝曲的过程中,我将每一段旋律都配以精彩的画面描述和丰富的想象,让我可以充分的体会到这首筝曲的情感与意境,并能够把自身情感更好的运用其中。通过对《长相思》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了解作者作曲背景和陕西筝曲的风格特色等,把每一段进行分析并通过画面描述和情感代入进行解读,达到对乐曲的全面理解。

一、音乐特色分析

(一)诗词与筝曲创作

1、诗词与解析

原文: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译文:长相思啊长相思,我们相思的在长安,秋天金井阑的蟋蟀经常哀叫。薄霜送来寒气,连竹子也沾染了寒气;深夜里的孤灯不算明亮对她的思念令我肝肠寸断。卷起窗帘看天上的月亮,只能对着月亮叹气;美人就像花一样,但是遥远到就像是相隔在云的两端!上面是无边无际青冥的蓝天,下面是浩浩荡荡的河水波澜。想要飞越天长地远的灵魂多辛苦;哪怕是做梦灵魂也难飞越重重高山到达关山。长相思啊长相思,每一次相思都摧人肝肠寸断。

原文: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译文:日色将尽,花瓣上好像有烟雾,月亮升起来了,明亮的像镜子一样,一种很淡的思念之愁让她觉得难以入睡。刚刚弹完赵瑟,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有想要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弹奏鸳鸯弦。曲子中蕴藏着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无人传达她把心中所有的心事都寄托给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她对丈夫的思念和一个人的孤苦之情捎给远方的心上人。对你的思念那么的远,就像是隔被隔在天的两端。以前的那双暗送秋波的双目,现在却变成了泪水的根源,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想念你已经肝肠寸断,等你回来的时候,在镜子前看看我。

《长相思》第二首和第一首比较,语言方面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的有音韵和曲调化,唐朝的音乐达到了鼎盛时期,从宫廷到民间的音乐,许多诗词都被谱上了曲子,到处传唱,李白的乐府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二首又用了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

原文:长相思,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有心上人在的时候,到处都布置的鲜花;心上人走了之后,只剩下一张什么都没有的床,把床上的锦绣被卷起来没有人睡觉,到现在过去三年来了还能闻见残留的香气,这香味竟然也没有消失,但是人确是回不来了。思念之情使得叶子都变黄飘落,露水也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2、诗词背景

《长相思》是李白七言歌经典代表作之一,共有三首,创作时间大概是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写下的以景物和男女思念之情来宣泄自己怀才不遇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的诗词,起句采用“三三七七”的结构具有李白的特色,以长相思起调,句句押韵。其一描述了一个人在凄凉的夜晚思念着在长安的爱人,奈何天长地远,哪怕肝肠寸断也只能日日思念。其二开篇渲染了朦胧的相思气氛,描写了一个思妇无法安睡,只能在月光下弹奏凄美的曲子抒发感情。其三前两句对比写出了失落感,通过渲染写出了对美人的思念。三首皆以男女之情来寄托政治抱负,和离开长安后对长安的思念。

3、筝曲创作背景

筝曲《长相思》是作曲家王建民于1991 年创作的,以李白的同名诗《长相思》为名,其旋律将古代歌曲音调与陕西民歌的旋法相结合。采用定弦的方式使乐曲横向起伏,迂回展开,运用按滑音、码左刮奏、旋律单手连续泛音、下行音阶、摇指等演奏技巧把相思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泣如诉。

(二)陕西筝曲特点

1、陕西筝曲的历史特点

古筝又称“秦筝”源于秦朝时期,发源地是现在的陕西地区,但古筝在陕西多种民间乐器的演奏形式中不怎么会被用到,把筝作为伴奏乐器的只有榆林地区。陕西筝曲依照“迷糊”乐种,是连曲体,曲调有硬软之分、欢苦之别。采用秦腔和碗碗腔中多用的上行多跳进,下行多级进交错使用婉转柔和,突出地方音乐风格。左手多指交替或同时按弦加强“苦腔”的感染力,使其更加的悠长凄凉,这是陕西筝曲独有的特色也是最显著的特色。

2、现代陕西筝曲的特点

现代古筝主要作为单独的演奏乐器,现代陕西筝曲在继承传统陕西筝曲的特色之上,形成了地域性、方言性、旷爽性的音乐风格。其中微升4 和微降7 两个音是陕西筝派特有的,在弹奏时左手按弦大指和其他手指同时使用的频率较高,是由于旋律进行的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乐曲风格细腻委婉并多带悲怨,慷慨激昂中带有抒情。现代陕西筝曲除这些特色之外还独创了一些新型指法和演奏形式,得以把陕西筝曲的愁怨、开旷、爽朗表达得更加生动和身临其境。

二、情感与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

开头采用右手短摇与左手和旋交替进行,由慢渐快后变长摇搭配左手装饰,最后以泛音结尾。引子部分开始应该演奏的比较有气势,用音乐来形容那种金碧辉煌的感觉,用这一部分来形容长安和皇宫环境的繁华,加上右手摇指左手按音,与刚开始的繁华形成一定的对比,多了一丝悲伤的情绪。引子的结束部分用右手摇指与左手花指搭配,花指以泛音加变化单音结尾,应该演奏的比较含蓄一点,像是很多电视电影作品当中,通常会用那种比较悠扬的音乐,把镜头由远拉近来引出一段比较久远的故事,也预示着故事即将开始,引子以这样的结尾为后续的故事做了一定的铺垫也为后续的演奏添加了神秘色彩。

(二)慢板

慢板使用左手单音,加左手小指肉拨弦慢起,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感,镜头慢慢拉近,开始诉说故事的经过。紧接着左右手结合,加入左手码左拨弦,加剧了忧伤的气氛,像是故事的主人公在诉说着思念之情,诉说由开始的忧伤情绪变得越来越激动,慢板中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像是主人公在诉说过程中突然因为情绪太激动有点泣不成声。平复一下心情,开始回想起还在长安的画面,这一段的演奏采用了单手连续泛音,此处应演奏的轻巧一点,像是作者回忆宫廷舞女们跟着音乐轻快地舞蹈的画面,由一开始的回忆回想,到慢慢情绪激动,曲子中融合了思念与悲伤,在这种情绪中也透露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恨。在演奏这一段的时候,左手肉拨弦的感情色彩处理更加重要,通过左手在低音部分的肉拨弦,把情绪拉低,烘托出一种低沉的氛围,为了之后的情绪不断推进做好铺垫作用。在右手摇指和左手琶音搭配部分,虽然情绪不断推进,但不能一直推进到顶点,也不能一味地加强,也需要有一定起伏的情绪,不然整个曲子的演奏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需在右手的摇指强弱方面和左手的琶音强弱方面进行处理。在单手泛音部分,应演奏的比较轻巧,稍微平缓情绪为之后的右手摇指和左手花指搭配部分的不断推进做铺垫和准备工作。最后一部分用多处上滑音来体现愤怒悲伤的情绪,为之后的快板的情绪渲染做好准备。

(三)快板

整个快板部分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为小快板部分和快板。小快板部分开始以右手搭配左手连续上滑音,体现出了那种愤怒和委屈的情绪,小快板结束部分采用了左手单音右手三连音的形式来体现急促的心情,描写了自己被赶出长安,迫切想要回到长安建功立业的那种焦虑的心情。在这部分的演奏,刚开始要表现得强硬一点,像是在控诉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惨经历,不断由慢渐快,为小快板的中间部分右手旋律演奏和左后的大撮的情绪不断加强做准备,小快板结束部分的左手单音和右手三连音不断推进情绪,运用速度和强弱来表达那种急促和焦虑的心情,最后加入一点点的缓冲,为之后的快板部分情绪更上一层楼做铺垫。快板部分采用了左手单音小撮交替搭配一些扫弦,描写出李白被贬出长安的不甘、愤恨和迫切想要回到长安的心情。快板部分左右手的搭配要在力度和速度方面表现出那种心烦意乱不知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回到长安并且被重用的那种焦躁不安的心情。快板结尾部分插入一部分花指加左右手三连音,将情绪压低一些却有一定的保持,为下一部分的广版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广板

此处的广板,谱子上有标明是激动地广板,广板前半部分采用了左手琶音与单音交替,右手采用三十二分音符快速进行,情绪不断推进,演绎了李白诉说着自己的悲惨故事,一边哭一边诉说,充满无奈和各种怨恨。在这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和连贯,注意速度和强弱的起伏,连贯并不代表一口气下来,要注意呼吸口,会让情感更好的表达。后半部分右手以大撮进行,左手采用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将情绪推到更高。描述了一边哭一边诉说到最后泣不成声,慢慢趋于平静。这部分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同样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和连贯性,这里的要求就比前半部分的要求更高一点,用心去感受,把自己放在音乐中变成故事的主角,一定要有画面和代入感,充分用音乐来表现那种场景和情绪,把情绪不断推进,推到最高点,表现出广板应有的那种宏达壮丽的气势。

(五)结尾

结尾采用摇指和琶音配合,以泛音结尾归于平静,没有戛然而止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而是慢慢归于平静耐人寻味,给人慢慢平息心情的时间。画面逐渐远离,留下一个人的落寞和孤单的身影,轻微的抽泣,也留下了无奈和浓浓的思念之情。在这一部分的演奏过程中,上滑音摇指部分一定要表现出那种幽怨和悲伤的情感,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要有所调整和起伏,结尾的左手花指减弱归于单音,似有似无,表现出那种筋疲力尽、无奈又悲伤的情绪。最后的泛音既要减弱,表现出那种渐行渐远,也不可完全没了声音,要有似有似无的感觉,才更能表达作者的情绪和初衷。

三、美学分析

唐代的艺术在追求鲜活的人间生活和现实感受的同时,还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远的艺术梦境,呈现出一种热情的、青春的、丰满的、诗一样的帝国审美气象。盛唐时期,随着王朝的富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逐渐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在当时,诗与优美几乎是一样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艺术样式,又是一种审美范畴。例如,在诗歌领域,李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势而享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代表一种动态的美,是速度、力量、时空之美的结合,标志着唐诗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唐代艺术的最高体现,可以用“高抛远举、瑰丽堂皇”来形容唐代的艺术审美。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切合原诗的意境,《长相思》这首乐曲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左右手大撮小撮的配合,展现出了瑰丽堂皇的感觉,符合李白原诗的那种时代特色的审美品位。中国艺术审美的核心是意境美,是各种审美特征的交汇点。在创作筝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手段能够烘托出意境美,在演奏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更好的让欣赏者体验到这种意境美。古往今来将唐诗、宋词改编成曲子并且深受好评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据诗歌创作的曲子,不仅有诗歌原作者的情感,更多的有曲子创作者对于原作者创作诗词的心情的个人理解。

艺术作品深刻的内在因素是意蕴美,相较于西方的艺术作品奔放外向的形式美,中国的艺术作品更强调内在精神的表达,因而更讲究的是意蕴美。意蕴是艺术作品内在的气韵、精神、思想、灵魂。不论是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中或是在演奏者的二次创作中,对于最原本诗词所要表达的本来的情绪不能随意篡改。《长相思》这首筝曲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一些现代筝曲的演奏技巧,但由于古筝原本的一些特性还是很好的还原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心境。这首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悲剧美,在李白控诉自己经历的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普遍的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的矛盾都是生活悲剧产生的原因,对于任何的社会背景悲剧美都比喜剧美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长相思》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好得运用了陕西筝曲特有的渲染手法,将原诗词所要表达的凄苦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了原诗的悲剧美。

《长相思》是由王建民老师根据李白的诗词《长相思》编写而成,以筝曲特有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原诗词的精神内涵,通过筝曲的演奏彰显李白在诗中蕴含的情怀。结合《长相思》的演奏画面来分析每一段的内容,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注入感情。音乐如绘画一般也有层次,只不过二者区别在于绘画是在视觉角度通过大小、远近等来描绘,而音乐则是通过对声音大小、强弱的控制来描绘画面。笔者认为视觉和听觉是可以相通的,在演奏过程中脑海中有画面感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也能更好的体会作曲家的感情,将诗词、绘画、音乐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此曲的绝妙之处。

猜你喜欢

单音快板右手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左手和右手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Serendipity: Seizing the Toned Picture of Poetry in the Light of Prosody*
左手和右手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