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020-12-07许涛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乐观主义情绪心理

◎ 许涛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随着高校改革的全面进行,高考扩招带来学生人数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情感承受能力弱等现象,所表现的特点主要是不愿交流,情绪状态差等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试图通过音乐素养的提高来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音乐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作用

音乐是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达到传送信息的目的,这一过程最终又是靠人的听觉感受来完成。因此,对声音这一形态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音乐声音具有对情绪、情感的可辨性

当我们听音乐时,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正是因为这一选择,使我们的心理有了一个依托,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时,我们在听觉的作用下情绪、情感变产生了一个转换,使我们暂时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感受,进入了自由变化的音乐世界。这种转换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声音传导自然发生的过程。所以从音乐声音表现的心理机制出发,音乐是在人的听知觉过程中建立了情绪、情感的可辨性。

(二)音乐声音具有对情绪、情感的多变性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受自然环境、物质基础、精神因素等条件形成的。而音乐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情绪、情感发展的需要,也形成了不同声音结构的变化要求,承认音乐情绪、情感传递中的多变性,也就承认了音乐表达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以音乐情绪、情感表达的丰富性来认识人的情绪、情感就具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当人的内心具有丰富的情绪、情感的时候,人就变得有生活情趣,对生活充满信心,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也说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对其情绪、情感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声音具有对情绪、情感的疏导性

通过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音乐来调整人的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上,我们发现人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来进行排解情绪、情感。用这种办法会将不良情绪、情感进行转换,使之慢慢消散、疏通。比如,大学生可以听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来对抗忧郁的情绪,听意大利美声音乐作品来振奋精神,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乐来提升勇气。这些音乐素养都将会滋养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音乐具有克服心理紧张的作用

大学生往往在公众场所进行表演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问题,通过对音乐表演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缓解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紧张的产生是人太在意表演效果的好坏,身心不放松过度紧张引起的反应。而经过音乐思维的训练,情况就可能有所不同。我们会转换成音乐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会要求表演者始终保持一种微笑的状态,排练的过程中会对表演者进行心理暗示,告诉他们的表演是非常好的,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表现,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这些心理暗示会使他们的心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之下,正是因为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他们的表演才可能是放松的,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表演也是自然的。在这种心理和生理相统一的状态下,他们传递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才能是最好的,我们才能欣赏到他们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从而克服心里紧张的问题。

二、音乐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的作用

阿德勒指出,每个人都必需解决我们所说的人生三大问题---社交问题、工作问题和爱情问题,这些问题都来自于无处不在的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在实践运行中主要表现的还是对情感的运用和体会。没有丰富的情感体会很难在恰当的场合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言论,比如,《乐记·乐本篇》,“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2]这种诠释实际就是强调音乐情感体会同心理体验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明白这一关系会使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形成下列能力。

(一)控制音乐情感表现的能力

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中,要有能够准确把握内心情感的能力,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要有控制能力,要有能够在不同情感中进行自由转换的能力。这样一种能力的掌握是可以通过提高音乐素养来实现。这是因为音乐中的声音是由音响作为载体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美,当我们听到这些声音之后,我们的身体会相应地做出调整以达到理解这种声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音乐音响对人表现出的“联觉”与“联想”。

“联觉”与“联想”是心理学中关于心理体验方面的概念。“联觉”被定义为“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即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其他感觉器官感觉的心理活动。“联想”被定义为“由一个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3]这种心理体验能力的获得是需要慢慢积累,大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因而在控制情感表现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通过对比情感表现同心理体验的关系,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形成情感表现同心理体验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比如:积极、乐观的情感表现会形成欢快、愉悦的心理体验,消极、悲观的情感表现会形成伤感、忧郁的心理体验等关系。这样,音乐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就会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产生帮助。

(二)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组织音乐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增强集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人类有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希望属于某个组织并为之做贡献”。[4]大学生在组织音乐活动中要充分调动每个表演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才华和聪明才智。

在音乐表演上要体现协作、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参与其中的表演者都在内心有表现的欲望和冲动,充分尊重、肯定他们的表演是获得他们支持的根本,组织者要利用艺术化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情感,加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觉地同大家建立起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原则。

(三)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学科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进行美育教育。它通过探寻声音的美来唤醒人的希望、至善、至美、博爱等人类美好的愿望。沉浸在音乐艺术的世界中会使人身心放松,这种追求会使人产生心胸开阔、积极乐观、从容自若的状态,对人的精、气、神的提高都是有益的。同时,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同学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更愿意尝试挑战自我,他们在学习中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有强烈的自我成就意识,精神独立、创新能力强,他们在追求成就的道路上,更多地趋向成功而不是规避失败。有这种人格魅力的学生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领导者的角色,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展现了良好的形象。

(四)将人生任务纳入到为增进人类共同体的福祉思想之中

提出这一人生任务思想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认为这些问题都和人际关系有关。那么,从音乐思维出发怎样看待这一人际关系的处理呢?首先,音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人类可以在不熟悉别国语言的状态下自由交流音乐,增进彼此的认识。那么,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大学生就自然地接受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音乐文化的理念,使他们以更高、更宽的视角来思考人际关系问题。

三、鼓励和乐观主义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鼓励教育和乐观主义教育是通过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树立我有潜力、我有信心、我能成功的人生信念,展现大学生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一)鼓励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鼓励是音乐教育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是因为:音乐学习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声音上的美感,这种美感又是通过音色变化进行表达和传播,它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不可复制的、唯一的非完美主义艺术形式。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音乐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需有强大的自信心和丰富的艺术处理能力。而大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存在音色处理、情绪发展、表现方式等手法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积极的自我概念表达音乐、表现情感。当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到肯定和激发后,就会使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会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各项任务。

(二)乐观主义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具有乐观主义的有效途径,拥有乐观主义的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有益。乐观主义有两个重要表现:一个方面是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大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选择自暴自弃。而拥有乐观主义的学生则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他们会选择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接受挑战。这两种心理变化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学习环境、他人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总会产生对所处集体、环境的影响,经常有学生抱怨学习环境的不理想,会使之产生情绪消沉、意志涣散的不良状态,这对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对集体、环境抱有乐观主义的学生就不会受其影响,他们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增强其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乐观主义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乐观主义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单独中的洞见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