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师范音乐教育研究述评

2020-12-07刘昌伟中国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美育

◎ 刘昌伟 (中国音乐学院)

一、新时代与师范音乐教育

“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范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在新中国建立之时教育部长马叙伦就强调:“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其犹如机器之中的工作母机,工业中之重工业的地位一样,与地方综合类院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因为教师的培养好与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人才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整体前沿发展,所以说师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音乐教育在整个大师范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师范学校章程》以后,音乐教育被正式纳入师范教育的范畴,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始起步。[2]到1911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就对教育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3]音乐教师的培养开始注重美感教育,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后,师范音乐教育正快速的发展起来,如今师范音乐教育也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已进入了新时代。因此,本文所说的新时代是指从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之下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要求更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将对2012年以来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从学术研究层面做一番总结,总结近8年以来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思考。

二、师范音乐教育研究“新”之特点

(一)师范音乐教育史更加注重专题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多样化

从研究文献来看,对师范音乐教育历史的整体宏观性研究早在改革开放后孙继南的《音乐师范教育》、张友刚的《我国近代师范音乐教育》、马达发表的相关文章与其博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张立德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思考》、孟维平的《中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等众多学者已发表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与整理,在研究课题方面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研究项目系列丛书,如伍雍谊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里有相关章节对师范音乐教育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新时代关于师范音乐教育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专题领域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探索。

1、人物的研究更加科学化,研究更加突出人文意义。如邓晴南在《音乐教育家顾西林的生平与贡献》一文中对顾西林在师范类院校的教学生涯与教学贡献进行了历史梳理,总结其对浙江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丁卫萍在《陆华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一文中对陆华柏55年的音乐教育生涯进行梳理与研究,对其在师范音乐教育领域发表的文章进行述评,例如陆华柏早在50年代就注意到了师范音乐教育师范性的问题,并提出要编写师范院校的音乐教材等建议,高度评价陆华柏谓“五代学人”的宗师。汤斯惟在《重庆时期的李抱忱音乐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对李抱忱的音乐教育思想从音乐教育思想溯源、音乐教育思想形成、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在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中对讲到李抱忱重视师资的培养,在中美师资比较中呼吁重视中国师资水平等多方面的构建,在政府提案中多次提及重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建立,一位在专业院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教授能在40-50年代看到中国高师发展的问题并做出积极努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其思想。刘咏莲在《论廖家骅的音乐教育思想》一文中,对廖家骅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阐释,论述了廖家骅关于师范院音乐教育通才教育的理念,在21世纪发展的当下高师“通才教育”理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博学与精专相结合,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张佳玥的《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温跃强的《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这一系列教育人物的研究给予我们的思索是在近现代音乐史领域中有精英人物同样也有边角人物,这些人的音乐教育思想都该值得我们去关注,历史人物只有研究“活”起来,历史才能“活”,教育才能被“点燃”,使学生成为一个个鲜活而有意义的完人。

2、学校的研究方面,其中包括对教材的研究,研究充分运用史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与教育学相结合,使研究内容更加充实与丰富。专著方面出现了研究师范类大学音乐教育史的重要著作,吴跃华所著的《江苏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前史考释》,此书是继《上海美专音乐史》、《西安交通大学百年音乐文化史》之后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学校专题音乐教育史研究成果,对近现代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史的研究是有开拓性的价值,其书中运用档案研究与口述研究等多重研究方法值得今日学者借鉴与运用。论文发表方面祁斌斌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颗启明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历史研究及几个问题的更正》一文中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历史探索,重点对其音乐科从最初创立到撤销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挖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启了中国高等女子师范教育的先河,此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如萧淑娴、曹安和、汪颐年等人。杨丹在《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一文中对百年来音乐教学法教材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历史梳理,但许多教材都是学校音乐教育所用之,师范类院校的教材还是少之又少,这值得我们深思。

3、对于教育法规的研究开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反思。卢斌玉、辛继湘的《70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一文从教育法规的角度梳理关于高师课程设置的文件,并总结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还依然存在教育属性彰显不够、部分课程属性归类模糊不清、通识课程设置不受重视等问题。杨和平的《新时期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研究》与《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研究》两篇文章对百年来音乐教育法规文件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其中包括中师与高师的音乐教育法规,非常全面与详细,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思考,例如加大对美育的关注、理解与认识,应把美育与德育融合发展等。

(二)师范音乐教育理论性问题更加强调实际,教师国际比较研究有新突破

改善学校音乐教育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4]在改革开放后针对师范音乐教育发展“师范性”问题的探讨与历经7次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以后,使师范音乐教育理论性发展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1996年王耀华的《高师音乐教育学》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高师音乐教育元理论的书籍,探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问题的著作也随之接二连三的出现,新时代以来师范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专著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中的实践问题,例如探讨高师音乐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结合格外重视,加大了高师音乐教育教育实习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出版的著作有殷瑛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这是继王耀华这部著作20年后又一本探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的书籍,本书重点提出了一些更加实际的问题,例如加大对高师培养教育实习的环节等,更加强调实际中教学的情况。第二是国际比较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由杨瑞敏老师做总主编带领众多学者做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之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系列丛书,一共有三本分别于2015年出版两本是《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中国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现状报告》,2018年出版一本《外国音乐教师培养概览》,此项研究成果具有多项创新突破,是第一次有计划、全方面的搜集十多个国家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料,并与我国高师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发表文章方面有余飞、曾珍的《乌克兰音乐教育实习体制演变探究》、段轶轲的《中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比较分析》、倪海瑽的《台湾音乐教育述评》、孙雷雷的《意大利音乐学院改革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等。

(三)师范音乐教育实践部分更加强调教师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环环相扣

1、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方面

2014年教育部颁发立德树人的文件,强调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到2017年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推动全民族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高师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便是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第一新时代关于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方面更加强调传统音乐教育,其实早在之前就有学者论述过这些问题,例如张天彤等人,新时代以来专著方面有周希正的《地方戏曲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此书主要是讲将汉剧引入高师音乐教育,如何应用以及所带来的问题与反思。发表文章方面有赵雨薇、周希正的《文化空间视域下汉剧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研究》是此书的研究成果发表,更加详细的谈到汉剧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双赢尝试。更加注意到高师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并且多方面引入与开展教学。此外还有赖登明、黄静芳的《高等师范戏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张维、柯黎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等。第二是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衔接越来越密切,并结合新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涉及到人才培养将在下面具体说到,其中涉及到课程教学与改革方面的著作与文章,著作方面杨瑜主编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微格实训教程》一书以基本概念为指导,以教学案例为拓展知识面,是一本对于教师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优秀指导书籍。发表文章方面有汪洵的《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建构》一文主要探讨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旨重新建构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并提出当下课程设置还存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不足、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缺失等问题。范元玲的《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文提出将音乐教学法课程分解为“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材教法”和“音乐教学技能”三个阶段展开教学,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章莉的《基于知识转型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一文强调的中国音乐教育应该从根深蒂固的开发课程转向音乐的理解课程范式。还有王景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音乐说课》、汤卢的《高师音教专业教育教学与实践课程改革探究》等。[6]

2、人才培养研究的方面

人才培养一方面随着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后更加注重师范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7]美育的人才培养依然得到关注,相关文章有林卿在《高师音教美育的双重性》一文中对谈到技艺教育、审美教育、以美育人三个方面双重性的问题,使我们更加清晰如何提高学生接受美育的质量和实施美育的能力。宋彦斌在《我国高师音乐院系音乐美育与育美之“道”刍议》一文中从三个方面即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借鉴乐教育美之“道”、遵循审美教育的自然规律—借鉴音乐美育自然之“道”、优化音乐美育的知识结构—借鉴美育融合之“道”提出师范音乐教育中对于美育如何实施的方案,并提出师范音乐教育中音乐美育实施“虚化”的现状依然存在。胡晓珊的《高师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也强调突出高师音乐教育的美育取向。第二其他素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相关文章有王娟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创意”转型》、郭彪的《构建双重“一专多能”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2017以后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条例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其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更加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文章只有高洁的《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一文,此文以首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与探索进行了详细叙述,日后各大高校将逐次进行师范认证工作,将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落到实处,推向新的高度。

3、教育实习研究的方面

教师培养不只要局限在课堂,还要有必要的实习来积累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8]不能培养的音乐老师上的了舞台上不了讲台,关于新时代教育实习的研究虽然文章少但是关注度也是非常之高,有张英梅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工作革新刍议》一文提出了四点教育实习建议,如完善课程结构,单独设置教育实习课程;创建整体大教育实习模式等,在大学每学期课程开设中都要渗透教育实习的模块。徐琨、张小军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支教工程”解读与策略实施》对近几年高校实行的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了建立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与构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大实习体系两处合理化建议。[9]

三、学而不思则罔——新时代师范音乐教育发展之思考

在对新时代师范音乐教育发展做一番综述后,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第一在师范音乐教育历史方面的研究关于师范音乐教育教材的研究有待加强,早在百年前曾志忞就曾说过“教科书者,教育之命脉也。”对于培养师资所选择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材的选择与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有直接的关系。多年前高师也出了一些教材,例如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其中包括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声乐等,近年2017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系列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系列教材等。所以对百年来师范类院校的教材做一番梳理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有哪些优秀的教材内容可以借用,现如今哪些教材适合于高师所用,教材需不需要统一?教材内容与中小学是否要衔接?怎样衔接?这都是需要思考与研究的。

第二在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对师范性的问题似乎不在讨论,但是是否师范音乐教育师范性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如何解决师范性的问题还需再认真领会国家出台的文件后在课程实施与人才培养多方面进行改革,不过近几年关于师范认证的文件出台有助于师范类院校课程改革,对于师范类认证的系列研究文章不久将来将会陆续发布。另外,新时代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要想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寻求新的定位,[10]要更加注重师范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在这一方面加强关注的同时另一方面史学教育似乎有所忽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师范类大学史学公共课与中国音乐史学专业课是与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有所不同,究竟如何体现师范类大学中国音乐史学课的教学特色?在众多中国音乐史的著作中使用哪一本教材最为合适?教师教育需要一种怎样的史学教育?只有先在课程实施方面具体体现师范性的要求,整个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才不会一直亦步亦趋于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师范性”的史学教学特色才能真正之体现。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于师范音乐教育的研究,其中在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三个方面都有“新”之体现。可以看出众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唯一不足之处是至今没有一本专门论述师范音乐教育史的著作,但其发展方向与前途是光明的。近来年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师范教师培养的文件,其中于2019年2月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此文件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8个理念与10大战略任务,任务之七就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可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将踏步前行,结语永远是未完成的,它其实应该是新历程的开始。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美育
论公民美育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