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者若山的蜂蜜

2020-12-06陈元武

散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铜鼓

陈元武

太阳照常升起

者若山的太阳比起山下谷地的来讲,要起得早些。当山谷还被乳白色的云霧裹覆着的时候,天际依旧灰蒙一片,山顶上已经有了一些亮光,那亮光像钢炉里熔化的铁水般缓慢倾覆洇开,天际便呈现出一种天堂般的辉煌了。阳光仅停留在山顶的上方,在饱浸水雾气的云层间折射出一种淡淡的橘红色光晕。者若山像公鸡的冠似的红艳起来,山谷底的风吹上来,凉沁沁的,像山谷间的流岚般曼妙神秘。高山木莲花和猴头杜鹃已经开放,那种淡淡的香气,仿佛从脚底下往身体里浮涌,衣袂间全是这自然的香气。者若,是山上人家的名字,苗族,高山苗与山下的侗族相毗邻,高脚屋却各自分开,侗寨的鼓楼和苗寨的大场相互映衬,形成完美的整体。高山苗衣着厚实,头上盘着长长的发髻,却很少佩戴银饰,而每个苗族小伙腰间总挎着一把银亮的苗刀,小伙在平常外出时还披着一领斗篷,像雨披似的,防露兼防山风。山苗人不穿鞋子,光着脚板在山间走路,在泥泞的山间道上行走,穿鞋是极不方便的。者若老者叫醒了我等一众,公鸡一阵一阵地鸣叫,声音洪亮悠长,带着苗刀般的锋利,将层层雾岚切开、驱散。他的脸像镀过一层老铜,并且被山风长时间打磨过那样苍老而锃亮。皱纹像岁月的图腾般深深镌刻在他的脸上,他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另一只眼睛也陷入白内障的痛苦旋涡中,他却照旧能够如常生活。对他来说,者若山的每一条纹理、每一个沟坎、每一棵树,他都熟稔如自己的掌纹。门口一棵断头的大香樟树,像一柄伞似的拴住了他和岁月。屋外的土院子没有围墙,也没有青砖铺地,连卵石也省略了,被脚夯实的泥土如同浓缩的岁月般古旧浑朴,罩着一层深绿的苔藓。屋场中间是一个间歇的火塘,此刻已经升起了橘红的火焰,一只被烟熏成乌黑的水壶吊在火焰上,水汽砰然冲开壶盖。一张陈旧得有些夸张的木桌上放着几只碗,同样被烟熏成异样的颜色,像用久的茶壶般,闪着一层暗色的锈垢。每只茶碗里放上一撮茶叶和一勺蜂蜜。这是岩蜂的蜜汁,岩蜂将巢筑在峭崖的上方,采集岩蜂的蜂巢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干成板状的蜂蜜经过熬炼,就成了流动的蜂蜜,琥珀色,闪着树脂般的光泽。或许,还有岩蜂的断翅和残肢在蜜里头。蜂蜜和茶的香气被水冲开,弥漫在空气中,像赞美诗般让这个早晨变得无比美好。

四月底,阳雀仍然在山谷间叫着,直到阳光将山谷间的云雾驱散,大概就是将近晌午时分。我们在屋里听者若用苗语唱古老的夯歌和《亚鲁王》。屋内氤氲着一种神秘的气息,那种喑哑的声音仿佛从大山深处发出,冲破层层岩石和树林,向外迸发而出。夯歌里不免有男欢女爱的情调,而《亚鲁王》是哀灵的挽歌,声音怪异而沉重,中间间插着一些仿佛私语或者咒语般的说辞。者若的表情时而欢快,时而痛苦,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的表情随着皱纹的变化而扩散开,那种神秘的古老巫语,从亚空间进入内心,或者从内心里沉沦入亚空间。他不时夸张地手舞足蹈,那双宽而沧桑的脚板不时跺向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左手持着歌谱,右手的食指和拇指不时结成环扣,然后用力向外弹出。者若是寨子里的颂巫,有一个苗语法号叫者若弄,就是可以跟死者亡灵沟通的通神者。他的右眼据说是小时候被山上的雷劈中而瞎的,当时,他看到一只神鹰从山谷间冲出,背上驮着一只红毛狐狸,者若向鹰射出一支响箭,因为,在苗寨里,鹰是不能被其他动物所驾驭的,何况是一只狐狸。鹰背上的狐狸瞬间不见了,天空突然响起一声炸雷,随之一道耀眼的闪光扑向者若,他顿时感觉眼前一黑,昏迷过去,许久后苏醒来,发现脸上满是鲜血,右眼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亚鲁王带领着子民们冲向敌阵

天空布满了响箭的飞影

刀光闪烁,敌人的血肉纷飞

大地上升起了彩云,托着亚鲁王的马蹄

…………

被踩成肉泥的敌人胆寒吧

岜山的岩石会让你们全部死亡

雄鹰从此也不敢跨过苗寨的上空

飞镝将他们的马射成刺猬

铠甲又能阻挡什么?

生命如歌般回旋不息

者若的说唱像隔着时空的远古声音,像铜鼓面上的文字般充满着血性和激情。

铜鼓、篝火和芦笙

每一个苗寨都有一面大铜鼓,都有一个能够让全寨子的男女老少聚会歌舞的大场,每个大场的中心不时会燃起熊熊的篝火,响起芦笙的乐音。者若的寨子也不例外。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山外去了,寨子里只剩下老人、稚儿,狗和牛等家畜。者若注定要永远属于这个苗寨,他只熟稔这里的森林和溪流。铜鼓是祖先留下的大器,铸造铜鼓的先王们,将千辛万苦背回来的青铜铸成了大鼓,将先民们的故事以诗歌的方式镌刻在铜鼓背上。鼓面上一颗硕大的太阳,光芒四射,抵达幽暗的边界,在幽冥和阳界之间搭起一座桥,让巫者能够与先祖的亡灵们在桥上相会,交谈并传承这样的古老的史诗。铜鼓作为苗寨最重要的大器,只有在大歌节才会启用。三月三,是苗侗两族共有的大歌节,启用铜鼓前,寨里的老者会请巫问卜,宰杀一只公鸡,用鸡血来认定吉凶宜忌,那头公鸡必须是寨子里最大的、最雄壮的公鸡,有着大而鲜红的鸡冠,啼声穿云破雾,能够传遍全山寨。巫者将公鸡的眼睛蒙住,然后用一柄银刀刺破公鸡的喉咙,让公鸡的鲜血飞溅,在地上印出一串串血花朵,然后巫者从方位认定其吉凶(有的还要加烧鸡骨来占卜)。所有的程序完成后,由巫者确定铜鼓启用的时辰。苗族汉子将铜鼓抬至大场的中央的鼓台上,铜鼓敲起那一瞬间,苗寨便沸腾了,苗家人像欢乐的海水般涌向大场中,点燃篝火堆,数百人手挽手围着篝火舞之蹈之,摊手舞加带扭身带胯,男男女女唱着歌,嗨成一片。芦笙响成一片,那些穿着织贡呢(一种土蚕丝织的黑黛色水绸绉纱面料)“呕欠”的男后生,抱着芦笙,鼓着腮帮子,半蹲着,像一只摇摆的铜鼓似的走着芦笙步。场子里已经像沸腾的铜锅般,人声鼎沸,芦笙带着节奏,铜鼓掌握着步点。黑夜降临前,星光已经消失,四周的大山隐约被火光照亮,那层层雾霭从山谷间涌起,像轻纱曼妙流淌。

吧哈哈唧,长咧啊哈哈咧德别咧,哒哈哈咧修

娘妈哈哈哈咧别嗡,咧哈哈哈咧长呵

呕家哈哈依来,呕家哈来依侬

(长长的习水河,高高的者若山,母亲盼望的目光,像月亮一样温柔,姑娘嫁得再远,也忘不了母亲的絮语)

…………

舞蹈进入高潮,是勇敢者的攀刀山走火巷表演。一把把苗刀扎在架上,成了一架刀梯,绣球就系在刀梯的顶端,只有勇敢者才能够攀到那里摘取幸福的绣球。走火巷则是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火舞蹈:两个老者持着一只烧成暗红色的犁铧,表演者的脚板蹭过犁铧,那一瞬间,犁铧上发出轻微的嗞嗞声,看得人心惊肉跳。他一边走过已经暗成灰烬的炭火堆成的火道,一边还要忍受犁铧惊人的高温。走到头,表演者高抬起脚板让围观者看,只有轻微的炭迹,完好无损。苗人的脚板比犁铧更能够承受火焰的炙烧。这何止是勇敢的表演,更是苗人世代练就的功夫。在满是荆刺的岜山上,在者若山嶙峋的尖岩道上,苗人的脚早已经水火不侵、刀枪不入了。他们像者若山上的岩羊一样健步如飞,像山谷里的风一样轻盈。

岩蜂和它的蜜巢

者若山距离播州不远,播州,春秋时为鳖国地,秦时置鳖县,唐改建安县。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四夷宾服。贞观九年,以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六县。公元639年,废郎州六县地置播州,明代解释“播”字,为番之有才者,即招抚蛮夷所置的州。所处地山高路險,从来蛮荒遐远之地,都是令人生畏的地方。而这儿却是苗人侗人的家园。习水河畔,多是这样的山,岩石崚嶒高峭,突入云端。而多山多水,就有了许多奇异的出产,比如岩蜂蜜。岩蜂在高峭的崖壁上筑巢,一是为了避开天敌的滋扰,二是为了更好地出入山间林地,况且水河上常年刮着强劲的风,能够吹散浓重的雾气和潮湿,岩蜂喜欢在这样的地方筑巢。潺湲的飞瀑不时打破山谷间的宁静,因为有雨,有雾泽,山谷间终年潮湿,岩蜂只能沿河岸狭长的范围活动。天上不时有蜂虎鸟和蜂巢鹰出没,还有人类的侵袭破坏。猿猴也喜欢掏蜂巢吃,这些危险让岩蜂时刻面临着不测。

当地的者若苗人,攀岩如履平地,一根缒绳系着腰身,从悬垂的山崖顶缒下来,口衔驱蜂的烟火把,徒手攀缘狞厉的岩石,灰白的岩石面上,一个人影远如一粒沙子。习水河翻涌着青色的波浪,冲击着岩石,在峭崖下激起一团团漩涡。苍鹰在高高的头顶盘旋,铁色的翅膀像刀一样切割着虚空的苍穹。岩蜂败退,如一团暗色的雾,盘旋纠结,嗡嗡嗡,声音在崖壁间回荡。被采蜜人击退的岩蜂的蜂巢,如一个复杂的甜蜜堡垒般,被切割成若干块,装入身后背篓中的塑料桶里。他心满意足地翻上山去,背着沉沉的甜蜜回家。《唐书》记载:牂柯苗人多善攀缘,高山峡谷,如履平地,且其性勇悍不畏官府,多难驯从。其民善采蜜,其蜂多筑巢崖间,高危万仞、鸟兽绝迹、猿猱畏愁之绝地,其人多缒而得之,以为蜜渍之用。

苗人和侗人多有赶墟之习,每逢墟集之日,负桶盛岩蜜赴市,换取其他的日常油盐用品。一桶上好岩蜜能够换取几斤雪白的自贡井盐和若干织贡呢。那些云南的马帮和四川的骡帮一样,是这块高原上行走的历史和文字。云南商人将怒江边产的红色盐坨带来,换取者若山的岩蜜和茶叶,四川商人放下雪花井盐,驮走茶叶和上好的花椒米,以及苗人的蜡染土布和织贡呢。苗人的银器也是他们喜欢的物什,银酒壶和银杯碗,云南的土司们喜欢这样豪奢的用具。贵州的好酒也随着这些商帮行走在高原上,且行且饮,酒香一直飘到边远的滇、贵、川、藏。红色的盐坨是制作上好豆腐和腌制腊肉的必备之物,也是苗人喜欢的酸菜鱼、花椒狗肉的助味佳品。雪花盐则是日常用盐,各有取用之道。

那天在者若老人家里,他取下悬在屋檐底下的一块腊肉,在火上炙了片刻,然后在水里磨洗干净,用刀片去老腊皮,内里的紫红肉立马散发出浓郁的腊香味,这需要用红盐坨腌制才行,他说。怒江的红盐坨像一块南红玉石般美丽,粉红色的盐块在阳光底下透着神秘的荧光。盐晶粒交错在盐坨里,像神秘的玉纹。蜡染时,染浆里也要加一点盐粒。红色的鬼羽箭木的根部,和鸡血藤混合,在大青靛的混合下,成为织贡呢必备的染料。曙红和赭红混合,需要在蜂蜜的调制下才能更好地渗透进各种布料中。亚麻布和棉胎苎麻混纺布、水绸布、绉缬纱,各有不同的蜡染方法。者若老人举着一根竹根烟杆,叭叭地嘬着烟,厚厚的乳白色烟缕从他的喉咙里缓缓地泻出来,像山洞里神秘的雾岚。云南的高黎贡叶烟比起播州的土烟更香更辣,者若老人已经抽了一辈子云南高黎贡叶烟。喝着岩蜂蜜调制的茶汁,嘬一口香辣浓厚的云南烟,或者嚼一口腊肉,那日子,比神仙差不了多少。

日子

者若的日子通常漫长而悠远,像山谷不绝的雾霭。墟日前一天,者若老人在准备着他的货物:一大桶岩蜂板蜜,十几斤陈年的腊肉,几十蔸秋竹笋,笋箨上还沾着殷红的泥土,一捆羊血藤和一把干花椒。他想换回过年穿的衣服面料,他喜欢织贡呢猎装,苗人常年在山上,这种布料干得快,湿透了,只吹一会儿风,便半干了。他还想再弄把苗刀,旧刀已经砍不动羊血藤了,四川的攀枝花和西昌钢刀不错,硬实耐用。岩蜂蜜可以卖个好价钱,其他的不值几个钱,只有腊肉算是稀罕物,云南的红盐坨腊肉有个名称叫红盐腊肉,过去是土司才吃得到的东西。者若老人家里太多了,吃不下,换了别的物件,不算是亏了。

年轻时候,他曾经跟着马帮去过云南和四川,在云南临沧还有个相好的女子,长得水灵,只是肤色稍黑,在怒江边搭起的盐坝上晒盐收盐。那女子应该也老了,他想起这段往事,便要唏嘘良久,他说,当年,要是不走就好了,不走,在那里晒盐收盐,跟着马帮一起驮盐走四方。说不定生下一堆孩子了。这些孩子应该也能够跟他一样出息,不用瞎一只眼睛当巫师。他记得那女子,脸上有一颗青色的痦子,长在右腮底下,那眼睛水汪水汪的,有着长长的睫毛,毛眼睛的女子秀气,还特别机灵剔透。当时,他才十八九岁,心里毛糙得很,像未长成的花椒一样。他还记得那女子的父母亲,一样的栗色皮肤,种马似的头皮上油汪汪的,晒盐人常年与盐卤水打交道,风吹日晒的,像出油的咸鸭蛋似的,一天到晚浑头浑脸都冒油。

他决意离开的头天晚上,那女子哭得伤心,约了他上盐坝边的红山崖。怒江的风呼啸着,吹得沙尘骨辘辘的,打得脸蛋生疼。她说,你真心想走?他说,我不能留下,家里还有爹妈等我呢。那我跟你去咋样?他不吭声了,苗汉子有时候愣得很,脑筋一轴,就转不过来了。那不行,都没托过大媒,咋能够带一个外乡女子回家?女子伤心地走了,头也不回。他说,我给你吹一把芦笙?女子头也不顾,嘤嘤着跑下红山崖。那一夜,怒江的风真大,像有人在生气地吹着——呼呼呼,刮得山上少了一层浮土。到天亮一看,盐坝上到处一片红艳,那种红色,像鲜血般。盐把式叹道:多少年也不曾遇到这样的好盐,出好盐了!也许,这就是命,这就是日子,总是阴差阳错的。那盐制得上好的腊肉,也称胭脂肉。

者若老人在火塘边给我讲这个凄凉的故事,他用唱大歌的韵调唱了一首古老的苗族情歌:

哟哟的好妹子呀,长在那天上

天高云太远,只好拿眼看

想攀个绳吧,够不着那天上的树

好妹子嘛,只在云里亮闪亮闪

哟哟的好妹子呀,长在那水上

习水河湍急浪高呀,你要站稳当

船儿摇摇去了远方呀,我撵也撵不上

再快的马儿也赶不上艄公的一篙竿

哟哟的船儿,你慢慢走

搭上哥哥还有一船的话要讲

搭上哥哥哟,我几天几晚也讲不完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铜鼓
西江流域铜鼓文化与地域特点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探讨
东兰铜鼓响八方
铜鼓的产生与流传
铜鼓的产生与流传
父亲的铜鼓情结
父亲的铜鼓情结
跨越千年时空传承的铜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