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流域铜鼓文化与地域特点

2022-06-07黄禹诗

炎黄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铜鼓青铜器起源

黄禹诗

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作品,在古代社会发挥着许多社会功能,最早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更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战时,铜鼓被用作军鼓用来发号施令、鼓舞士气,不仅如此,青铜器还具备乐器的功能,人们利用青铜器进行演奏,娱乐生活。文章将目光集中于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其铜鼓的类型以及社会功能和西江流域的文化关联。

最早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更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青铜器还具备乐器的功能,人们利用青铜器进行演奏,丰富娱乐生活,被人们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青铜制品种类繁多,但是在西江流域,青铜制品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铜鼓,铜鼓的在古代发挥着许多功能。战时,铜鼓被用作军鼓用来发号施令、鼓舞士气。铜鼓文化的追溯不仅仅可以有效复刻古时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反馈出当时人民的观点、民俗、文化。地域特点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想要更好地了解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首先需要了解西江地域特点。

西江的地域特点

西江起自云南曲靖地区,按照现阶段的地理名称来看,西江地域流经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区,长度在中国河流中排名第三,而在不同区域名称也有所不同,源头称作南盘江和红水河处于上游,黔江和浔江被称作中游,其余为西江下游。

因为地势地形影响,西江的支流相对较多,而受到其本身的经纬度影响,西江地区温和多雨,但是降水的频率和时期不确定,因此时常出现自然灾害。众所周知河流除了是自然水源,同样也是人类文化起源,西江流域的地域特点决定了人类聚集密度相对较高,除了汉族人口相对较多以外,在该区域,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苗族、瑶族、布依族、毛南族等族也生活在此地,这也决定了西江流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厚度。

西江流域铜鼓起源

铜鼓文化包括铜鼓制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推演,现阶段针对于铜鼓的起源学说争论不一,不同学者对于铜鼓的起源看法有着不同的观点,文章就于起源、木鼓起源、铜釜三种起源观点进行阐述。

于起源。于和鼓同样属于打击乐器,也可以应用于战时行军打仗,用以指挥军队,于的形状(图1)和铜鼓有着较多的联系,于和鼓在制作上都以青铜为主,当然,这与当时流行的制作手段不无关系。于和鼓的形状大多数都为圆筒状,此外,于和鼓的发声逻辑十分接近,大多数都是通过敲击有面的一边发声,因为于和鼓都是中空无底的,但是现阶段在出土的文物记录当中最早的于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尽管于和鼓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多的联系,但是铜鼓出土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早期,因此由于演变成鼓这一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木鼓起源。不同于起源的学说,木鼓起源并没有从材质上着手分析铜鼓的前身,相关学者认为木鼓才是铜鼓的起源,认为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以及太平洋岛屿地区在很久以前使用的原始木鼓可能是铜鼓的起源,因为木鼓大多数是将中间凿空在一面蒙上兽皮,木鼓的腰身相对较细,从木鼓的腰身上可以系绳用作装饰,同时也方便佩戴和使用,这种木鼓目前在云南地区仍有沿用,因此学者认为木鼓才是铜鼓的起源,只是因为后来青铜器盛行,且相较于木鼓,青铜器更为庄严肃穆,更适用于一些庄重的场合,因此逐渐产生并大量推行铜鼓(如图2)。这种说法尚且没有推翻的数据和记录。

铜釜起源。铜釜起源是铜鼓起源研究理论中最受认可的一个理论,相关学者认为,古代铜器的应用首先应当符合于人类生活的需求,之后才逐渐演变出文化,因演奏需求不断完善形成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人们的炊具中找到铜鼓的原型可能性十分之大,而从铜釜形状上分析,铜釜与铜鼓两者之间联系相对较大(如图3),将铜釜倒置来看与铜鼓的联系则变得十分明显,区别在于,相较于铜鼓,铜釜的打击面相对较小。学者们认为鼓面是由釜底演变而成,胴部是由釜腹演变,而鼓身则是由釜颈演变而成,鼓足则是由釜口演变而成。这一理论备受认同,因为在古代专门的乐器相对较少,人们在奏乐的时候常常会将炊具倒置击打当作乐器,因此这一观点备受认可。

西江流域的铜鼓类型

西江流域的铜鼓类型主要有外来传播的滇式铜鼓和本地区的滇式铜鼓以及粤式铜鼓三种。

从外来传播至此的滇式铜鼓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和麻江型三个主要类型,万家坝型铜鼓相较于其他铜鼓鼓面较小,鼓腰相对较细,鼓足虽然较矮但较粗。石寨山型铜鼓胸最大,鼓面次之,类似于圆柱形,花纹相对较多,该种类型的铜鼓明显要比万家坝类型铜鼓更加成熟,最后是麻江型铜鼓,这种铜鼓要更加成熟一些,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

从本地的滇式铜鼓来分析,本地区的滇式铜鼓多为冷水冲型铜鼓,这一类铜鼓在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数量中相对较多,主要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工艺较为精巧,冷水冲型铜鼓鼓身轻薄,鼓面相对较为宽大,鼓胸与鼓面直径基本相同,会稍微膨胀一点,鼓足也相对较高,纹式较为华丽,可以看出冷水冲型铜鼓是由外来铜鼓演变而来的,两者之间相似度相对较高。

从粤式铜鼓来分析,粤式铜鼓主要可以分为北流型铜鼓和灵山型铜鼓两种类型的铜鼓,首先从北流型铜鼓的角度来分析,北流型铜鼓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铜鼓体积大,鼓面也相对较为宽大且鼓足矮。而灵山型铜鼓相较于其他铜鼓较高,鼓面平展,鼓面要宽于鼓身,相关学者认为灵山型铜鼓是由北流型铜鼓演变而来的,两者之间联系较为明显。

不同类型的铜鼓虽然纹饰都较为精美,但是主要的侧重方向有所不同,北流型铜鼓纹饰多为云雷纹,而灵山型铜鼓纹饰多为青蛙纹和太阳纹,冷水冲型铜鼓纹饰是以动物为主,石寨山型铜鼓纹饰以人物、动物居多,各种类型的铜鼓特征十分鲜明。

西江流域铜鼓功能

铜鼓在古代应用的范围较广,无论是在祭祀、演奏还是在战争时期都会有所应用,而一般情况下对西江流域本土铜鼓类型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从音乐功能、宗教功能和象征功能三个角度来展开。

音乐功能。鼓作为一种乐器,在研究其社会功能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讨论其音乐功能,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铜鼓是由古代炊具演变而来的,但是这并不影响铜鼓本身的音乐功能,古代乐器发展的并不成熟,因此很多铜鼓都兼顾炊具和乐器。在出土的文物当中,很多铜鼓鼓身都有火熏痕迹,并且可以发现烟灰,这证明铜鼓的的确确是由炊具演变而来的。古代铜鼓的音乐功能,主要是应用于宴会场所或者是演奏场所,婚丧嫁娶、节日庆祝人们都喜欢利用铜鼓来进行音乐演奏来彰显当时的心情。针对于铜鼓的音乐功能在《新唐书列传》和《广州记》中都有所阐述。

宗教功能。古代的宗教文化是极为流行的,尤其是时间越为久远的古代宗教色彩韵味越浓厚,祭祀作为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十分关键且十分重大的場合,奏乐伴舞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铜鼓也会应用于祭祀环节。尤其是人群聚集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这种风俗凸显的韵味更明显。铜鼓的宗教功能,并不是现阶段学者的臆测,而是有一定可供考究的资料基础的。在广西宁明县地区出土的花山岩画当中就很好地阐述了铜鼓在巫术活动当中的作用,(如图4),人们常常会围着铜鼓跳舞,利用铜鼓来表达节日的喜悦和巫术活动的肃穆,同时也会利用铜鼓来诉说祈愿。

象征功能。在上文中我们也由此提起,铜鼓不仅仅可以用作实际的音乐活动充当乐器,在战时充当号令,鼓舞士气,或者是应用于祭祀当中。铜鼓从很大程度上在古代还象征着权力地位,在古代,统治者们会将精致或重量级相对较大的青铜铜鼓赏赐给有功劳的人群,以此来代表这部分人群具有的功勋卓著,在《新唐书列传》《广州记》《隋书志》《明史刘显传》当中记载,明确表示了在古代铜鼓可以彰显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的权力影响。

西江流域的铜鼓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西江流域当时的民风民俗、社会习惯、民族信仰,具有着极高的历史和参考价值,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人们对于西江流域的铜鼓文化挖掘,更好地展现西江流域的铜鼓文化和当时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习惯,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博物馆

猜你喜欢

铜鼓青铜器起源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