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剧”下的满族文化发展及传承

2020-12-06杨子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9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满族传承

摘 要:“清宫剧”是时代和科技下产物,满族文化得其传播。在世界发展大格局下,我们吸收文化精华,以史为鉴。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展并传承下去是必要的。

关键词:满族;清宫剧;文化发展;传承

一、引言

中国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满族人口数量居于少数民族第二的位置。从金代衍生出的女真,再到努尔哈赤统一各部族,满族文化历史悠久,成为推动我国历史进程重要环节。满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研究清代文化,研究清代文化就需要研究满族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数字产品转型成功。信息传播力度加快,书籍带给人们的享受度远不及视频直观。有趣的是,稍微刷刷视频,清宫剧身影占很大比例。从1988年的《还珠格格》,2011年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到2018年上映的《延禧宫略》、《如懿传》等火遍大江南北的清宫剧,初步的满族历史和文化为大众所知。

二、清宫剧满族文化和史实

清宫剧将满族人物关系、服饰、习俗、祭祀、等带给了观众。其人物关系,康熙帝对香妃的情感、九子夺嫡四阿哥雍正帝胜出、乌拉那拉皇后葬礼的惨淡,相当一部分还原史学研究。然而,清宫剧主角立场的不同。《如懿传》和《延禧宫略》中令妃,前剧中是不折手段、泯灭良知的蛇蝎美人;后剧中则是聪明机敏、有情有义的女子。这体现了,为迎合大众口味主观变动的部分。史实对人物的褒贬带有政治色彩,作为历史看客,大众要辩证看问题。其服饰特点,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曾提出:“衣冠必不可轻言改易”,“诚以衣冠为一代昭度”;嘉庆九年(1804),嘉庆帝严厉禁止满人服饰的汉化现象:“此次挑选秀女,衣袖宽大竟如汉人装饰,竟尚奢华,所系甚重,著交该旗严行晓示禁止”[1]。清宫剧服饰特点部分还原史实,秀女的旗袍、旗鞋,扎三个耳洞等。清代,耳环叫做耳钳。康熙时紫桑的《京师偶记》中曾记载“珥,耳饰也。”满族女人“一耳三钳”是为了与汉族女子区分。其习俗特点,满族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由于长期居于东北不懂农耕,造就了其游牧民族特点,懂骑射。清宫剧里,无外乎都有阿哥公主们骑马,去围猎的片段。据记载,努尔哈赤在逃亡时,被烏鸦和狗所救。所以在成就后金,太祖下令不准吃狗肉,戴狗皮。史书《满洲实录》有云:“疑为枯木遂回,于是樊察得出,遂引其身以终焉。”所以乌鸦奉为神鸟,辽宁本溪境内,有一地以1乌鸦命名—老瓜堡。其祭祀特点,女真文随着金代消亡而消失,却被偏居于东北的女真各部所传承。后来东北女真人建立女真政权,统一女真各部,创建融合汉、蒙古、朝、回多民族八旗制度,满族诞生。清入关后,满族语言文字成为“国语”。清代官员,熟知满语、满文使用,是晋升不可忽视条件,所以清代普及满文。这种历史情境下,满族文字在满族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文字成为祭祀的必要前提。满族祭祀主持萨满有男有女,每个氏族都有萨满,尽义务。萨满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家萨满负责祭祀及治病;跳神萨满主要是招神,驱邪治病[2]。清宫剧里将萨满的“跳神”呈现给大众。

三、当下满族文化发展及传承

随着清朝走向灭亡,满族文化从人们视野里逐渐淡化。然而这种宝贵的物质遗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将其发展是当下任务。

1.满族区域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聚集地,划分了一些满族自治县。以辽宁省为例,其中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等。据统计2016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总人口287459人,住户98717户。[3]全县25个民族中,汉族人口96059人,满族人口186238人,回族489人,锡伯族153人,苗族13人,其它民族人数132人。如图1—1:

全县少数民族人口191228人,占总人口67%;而其中满族占全县总人口64%。在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是多数,应该成为满族文化保护的主要对象。

2.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实现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进而在其中实现发展。对满族特色明显地区,设立保护标志碑;在留存遗址中考古挖掘;对纪念馆改扩布展等都是发展满族文化的重要抓手。在满族自治县区域,组织大型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并开展非遗进校园、社区活动;对“寸跷秧歌”“本溪灶火”“太平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和省级民间艺人慰问和奖赏等,是使满族文化长期传承下去的方式。为实现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目标,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事业大发展;要深入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3]。

四、结语

清宫剧使满族文化为人所知,历史长河中那些成败功过也展现在人们面前。我国进入新时代是在不断发展融合,传承创新中演变而来。我们需要持续发展满族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糠。将这种文化遗产传承世代。

参考文献

[1] 邓天红.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J].北方论丛,1996(05):104-107.

[2] 何晓芳,张德玉.满族历史资料集成民间祭祀卷[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01):01-555.

[3] 马沛.2017本溪满族自治县年鉴[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01):34-297

[4] 新疆民族研究所.清实录新疆资料集录[M].新疆出版社,1978(01):01-65

注释

① 明末,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金,创立老满文,又名无圈点满文。后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增加圈点,是为新满文,又名圈点满文。

作者简介:杨子萱(1996.1—),女,满族,辽宁本溪人,温州大学商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创新创业,区域经济,颠覆性创新科技。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满族传承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