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利用研究
2020-12-06金玉霞
金玉霞
摘 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飞快的发展,农村的生活也逐渐城市化,我们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经常在室内,在外面玩耍的时间较少,很少与大自然亲近。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明确地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种植活动的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游戏及学习,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种植园;教育资源
一、种植园地教育资源
1.何为种植园地教育资源
种植园指的是把植物的种子或者幼苗将其栽到或是埋到土里,使其自然成长的地方。在幼儿园里开辟出一块空地,专门用于幼儿来自主种植、劳动及观察。
2.为何要利用种植园地教育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生活都在逐渐城市化,我园的家长虽说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更多的是离开农村、立足于大城市。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更多的家长认为应该是让孩子多学古诗,写写字、做算术,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由于农村城市化进度的发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所以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也已经开始疏远。
因此,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与自然相处,我们在幼儿园里开辟出了一角为种植园。幼儿园开展种植园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让孩子子在玩中学习,顺应、激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仅是对劳动的一种启蒙,不能把种植作为目标,而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性情、养成孩子的劳动习惯放在首要地位。利用种植园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让孩子融入种植园地,通过种植园地直观的实践活动,了解认识植物。让孩子亲身体验,投身于大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怎样利用种植园地教育资源
1.我们把幼儿的兴趣、需要放在首位,强调幼儿的直接体验,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强调师生共同构建;注重尊重幼儿的好奇心,顺应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亲自参与播种管理、收获分享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发现、对比、合作,学会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及种植故事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真正使丰富的自然环境成为幼儿主动探究的园地。同时,我们还将孩子们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资源库,根据区域活动的需要相应投放,或孩子根据自己操作的需要随时取用。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会,在幼儿园的网站、论坛、家长园地等广泛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擅长或懂得种植的家长引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志愿者参与、指导班级的种植活动,为我们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3.通过园本教研活动,举办各种相关讲座、观摩研讨等方式,让大家认识到教师是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是设计者和研究者,从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三、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作用
1.让种植园成为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桥梁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理解和信任,则能够使幼儿更好的探究和观察世界。通过种植园活动,可以转变之前幼儿惧怕教师,并因此与教师保持距离感的状况。如孩子们发现豌豆的生长历程非常特别,它不是直立向上长的,而是会依附在树枝或旁边的物体上,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豌豆的体态,并用画笔记下来观察的结果;幼儿发现土壤中有蚯蚓,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工具将蚯蚓挖掘出来,再用尺子测量其身长,观察身体上的特征,最后记录在本子上。
通过这种方法,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或者胆子小的幼儿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能够耐心帮助幼儿,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增强,也会更愿意和老师交流,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种植园地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经验知识。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想法,从活动中探索发现,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如将孩子们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班级活动区,孩子根据自己操作的需要随时取用。如数学区:孩子们可用各种种子进行数数、排序、分类;用玉米秆比较粗细、长短等。科学探索区:孩子们可对种子发芽需要的哪些条件进行探究,也可对植物生长是否具有向阳性进行探索活动。美工区:孩子们可用叶子、种子创作创意独特的粘贴画;可用麦秸、玉米皮等编成扇子、鞋底。表演区:孩子们可用树叶做衣服、裙子;可用玉米皮做成印第安服装等。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了主动发展。
教师的引导是幼儿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儿的教育发展也是教师从第一次牵过幼儿的手而坚定的目标。幼儿的自主思维不应在教师的课堂目标之下,让他们展现自我拥有一个美好而快乐的童年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2.让种植园成为能引起幼儿主动探究的试验田
种植是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种植园地中可以为幼儿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为幼儿学习实践提供素材。让幼儿产生兴趣去观察探索与发现植物或者动物在成长的过程,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各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究科学的精神。比如,蚕豆结出果实之前先开花,孩子们发现蚕豆开出来的花像眼睛一样,觉得很有趣,在蚕豆日渐长大的时候,花会渐渐缩小,最后,在蚕豆真正成为蔬菜可以食用以后,花就枯萎了。比如母鸡会生蛋,而公鸡不会,孩子们会很好奇想要去观察母鸡是如何生蛋的。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去探索发现的,而我们教师可以在旁协助,让幼儿去自主观察探索。
3.让种植園成为环保教育的摇篮
在种植,观察和管理过程里,在问题的一个个的解决过程里,幼儿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有了更深程度的认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里,建构了很多符合实际的环保经验,且也建立起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信念。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及生活”。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在学校里建立起种植园,引导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对植物的每天生长过程进行记录,在整个过程里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植物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通过种植园,引导幼儿对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成长规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形成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因为自己亲身体验的从播种到收割的全部内容,很多幼儿因此还改掉了偏食的坏毛病,不再浪费粮食,明白了粒粒皆辛苦。
参考文献
[1] 夏惠贤.论自然观察者智力及其课程开发[J].比较教育研究;2004,(01).
[2] 张伟文.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活管理”[J].少年儿童研究,2011,(24).
[3] 朱光明.从反思日记到反思性实践者:谈教师反思日记的写作.
[4] 海勒·海克曼儿童的花园[M].天津教育出版社。
[5] 约瑟夫·克奈儿共享自然[M].中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