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
2020-12-06赵东香
赵东香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悠久的历史底蕴使得其中蕴含了许多人文内涵。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分析课本,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太适用于目前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意义、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价值,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具有教学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行为认知与习惯,在授课过程中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提出有关历史的问题与意见,并积极地做出互动回应。针对枯燥的课堂,学校以及老师应当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更高效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认知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中存在的浓厚人文素养。
一、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历史学科被归类于人文学科范畴内,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同时还涵盖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细节方面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启蒙中学生对历史认知的重任,一方面,历史教师要通过历史授课使学生对世界的整体历史背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知,同时使学生慢慢地形成正确的历史积极思维意识。另一方面,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树立起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此外,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和历史意识的构建。
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时,学生可以受到不同民族和国家优异文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洪流的镜子中获得知识和智慧。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地贯彻教学新方针,体现出以学习为基础,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人文素质是指个体的内在素质,它是由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体现在个性和修养的外在综合表现上。一方面,人文素质不能以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其集中体现了每个人独立的精神价值观,具体表现在对个体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上[1]。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建构,而且还包括对学生艺术精神的培养,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更好的境界,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多样化。
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重任,初中阶段正是接触新事物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授课老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使其更深度地渗透到学生的人文素养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收获到了相关知识,而且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教师摆脱了教学中的功利色彩,实现学科教学中以学习为本的任务。
三、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和社会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教材理解透彻,将教材中有关人文教育方面的资源挖掘出来。特别是针对历史内容,无论对于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古代史,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都非常丰富和优秀。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地方,但对于屈辱的历史文化,我们也要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促使学生人文素质均衡发展。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有效得对影响不同的历史课程进行分开教学[2]。教师在挖掘出人文资源教育之后,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人文教育更深度地渗透到学生的课程中,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其整体的综合素质。以中国近代史举例,教师在讲解“中国抗日战争”部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述抗日英雄的故事,扩充课本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如黄继光挡枪口、15岁的刘胡兰英勇牺牲,董存瑞炸碉堡等。这些抗日英雄为了国家浴血奋战,教师通过播放这些影视资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英勇事迹,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使其真正理解到了“抗战精神”的人文内涵,以此来确立更长远的学习方向。
(二)人文教育贴近生活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许多知识中都蕴含了人文素质及人文精神,但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需要将历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历史,在历史的知识中学习生活,以此来高效地培養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既可以将历史知识点简化,使得学生在面对枯燥的知识点时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又可以丰富学生对于情感方面的体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体系的形成。以学习初二课程《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实际的学习环境进行知识讲解,或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模拟历史课本中的情感感受。比如教室中只有教材和黑板,不可以使用多媒体,对于课堂学习的知识也只局限于书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下课后向祖父母咨询,对比他们在学习时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明白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三观[3]。历史事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十分悠久,因为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其与现代生活之间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似乎更加抽象。不过将历史问题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历史问题带入实际情景中,使其更直观地理解历史问题。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以此来将人文素养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美。教师可以延伸历史教材内容,通过讲解一些名人轶事,激发出学生对优良品质的尊重和钦佩,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譬如,当课程进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五四运动、长征”等的视频影集,让学生在视频中更快地融入进教学情境,然后根据书中有关知识引出相关的名人事迹,比如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五四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和精神,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四)丰富课外活动
青春期的学生通常比较向外教室外的世界,特别是对于历史这门枯燥的课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而是要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学校以及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营造强烈的人文教育氛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比如开展班级板报比赛,在校报上开设历史人文相关的专栏,组织学生一同观看人文素材相关的电影,亦或者是学校组织大家一起去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参观。这些活动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历史人文知识,潜移默化之间使学生的情操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总结
初中的历史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大的作用,通过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将历史教材深度得进行挖掘,通过课外资料、营造历史氛围、开展历史相关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有利于中学生长远的发展自身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柳建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58.
[2] 谢而馥.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9(5):198,199.
[3] 杨红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