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师间“传帮带”的精准度

2020-12-06孙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帮带教师成长精准度

孙彪

摘要 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是校本师资培训及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教师间“传帮带”对师资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流于形式及“传帮带”精准度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高度重视教师成长共同体对教师个体成长及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提高“传帮带”精准度为着力点,提高教师成长质量,是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传帮带  共同体  教师成长  精准度

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是校本师资培训及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各种形式的“传帮带”,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上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一、教师间“传帮带”的组合方式及形式

1.教师间“传帮带”的组合方式

教师间“传帮带”组合方式主要有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和教师个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两类。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主要有两种,即青蓝工程和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主要针对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为这些刚刚入职的教师每人配一名指导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为期三年左右的“传帮带”培养;名师工作室都是由学校及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名优教师领衔,以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学校及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之间自由组合的“传帮带”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名优教师基于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主動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另一种是青年教师出于对某名优教师的敬畏,主动拜该教师为师。

2.教师间“传帮带”的主要形式

无论是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还是教师之间的自由组合,教师间“传帮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观摩,着力点是师徒之间相互听课,徒弟学习师傅的教学方法,尽快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无论是师傅听徒弟的课,还是徒弟听师傅的课,听课时都是与授课教师面对面,从“教”的角度看授课教师如何上课。部分学校对师徒相互听课还有以“任务”为导向的每周不少于几节等数量上的要求,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当把师徒之间相互听课当成“任务”时,为了听课而听课,会降低“传帮带”的精准度。教师之间“传帮带”的另外一种主要形式是交流研讨,这种“传帮带”形式主要是徒弟或名师工作室成员以“自我成长”为导向的主动学习。由于他们自我成长意识强烈,他们会主动与师傅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因而这种形式的“传帮带”精准度较高。

二、教师间“传帮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间“传帮带”模式化,教学精准度不高

以青蓝工程为例,很多学校青蓝工程的运行模式是:如果某年度新进若干名新教师,针对若干名新教师的青蓝工程项目同时启动,负责该项目的教学部门对各项目的实施会作出统一的规划,并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而检查的标准大多是各学科都适用的“通识性”的标准。每个青蓝工程项目基本按照规划要求完成计划中的任务,但对新教师的个体差异、个体需求等却关注不够。有的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高;有的新教师在课堂上却紧张,无法完成自己的备课计划。针对这两类教师的青蓝工程,如果不能让每对师徒自行确定“传帮带”计划,而是采用统一的模式化要求,势必影响“传帮带”的精准度。

2.教师间“传帮带”任务化,教学效率低下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由于需求不同,“传帮带”的形式也不一样。如果忽略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就会让教师成长共同体把“传帮带”当成一项任务疲于应付。在青蓝工程项目初始阶段,以听课为主的学习方式,的确能让徒弟学到一些教学方法,但是,课听多了,能学到的教学方法自然就越来越少,师徒相互听课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

3.教师间“传帮带”形式化,教育理念缺失

教师间“传帮带”更多的应该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引领。但是,真正将理论学习、教育研究等作为“传帮带”重点内容的却非常少。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教育科研是教学的副产品,是可有可无的。师徒间只注重外在的教学方法的引领与学习,忽视教育理念的积累,不注重讨论与交流,缺少思想碰撞,缺乏理论上的研讨。当教师成长共同体缺少这些影响教师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的东西,与教师成长需求的匹配度自然就越来越低。

4.教师间“传帮带”单一化,共同体意识缺乏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师间“传帮带”,师徒之间都是一个成长共同体。但是,有共同体意识的教师却不多。以名师工作室为例,部分领衔人在申报名师工作室时,只是将其作为一项资源或成果,缺少引领教师成长及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意识,一旦工作室获批,就达到了有了资源、有了成果的目的,再难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较少考虑工作室成员的成长问题。有些青年教师申请加入某名师工作室,目的就是“挂个名”,为自己申报职称等增加一份素材,没有将工作室当成助力自己成长的共同体,不愿意参加工作室活动,不愿意为工作室建设做任何贡献。如此,该工作室基本上就处于名存实亡状态,不仅对教师成长没有作用,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共同体意识下提高“传帮带”的精准度

1.强化“传帮带”中师徒成长共同体意识

在教师“传帮带”过程中,师徒之间也是一个“教”与“学”的成长共同体。师傅为徒弟进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引领,徒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既会取得一个个进步,也会出现各种解决不了的问题,遭遇各种失败,徒弟的每一个教育困境都倒逼师傅与徒弟一起面对。在师徒一起挑战教育难题的过程中,二者相互支撑、相互合作,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水平就会螺旋式上升。

2.探索多样化师徒“传帮带”成长形式

教师间“传帮带”形式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层面,还应随着教育的发展及教师成长需求呈多元化态势。例如:以解决某一教育问题为宗旨的课题组、项目组,由校内资深教师牵头,将有共同兴趣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资深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某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针对某一主题定期主持沙龙研讨,带动有共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共同成长;名教师工作坊应面向全体教师,不拘形式、开放管理模式,为有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提供更多选择;鼓励名特优教师带徒弟,并为其提供时间及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师“传帮带”学习环境,精准对接教师的成长需求,每个教师要以对个人成长及教育发展负责的态度,认真选择与自己的需求精准对接的学习方式,让自己切切实实地获得高质量成长。

3.创新教师间“传帮带”的管理办法

为了让教师间“传帮带”得以有效实施,很多学校制定了针对不同成长共同体的管理办法。但是,在管理办法的实施过程中不应过于僵化,应以管理办法为本,针对不同的成长共同体实际,让管理办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及弹性。为了提高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帮扶的精准度,必须要制定适合不同发展需求的管理办法,让相关的管理办法接地气、有实用性,切实助力教师成长共同体发展。

4.创造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传帮带”学习模式

提高教师间“传帮带”的精准度,要基于师傅及领衔人的特质,更要基于徒弟及工作室成员的实际。在对新入职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资深教师的职责并非是让被辅导者成为像自己一样的教师,而是要帮助被辅导者站稳讲台后,发现自我、树立自我发展目标。通过被辅导者与辅导者不断学习、对话和反思,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相互补益,促进师徒二人的个性得以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让被辅导者成为他自己。

5.加大对教师间组合“传帮带”的支持力度

教师间自由组合的“传帮带”共同体,具有自发性、发展意识强烈、不受外力干扰、个性鲜明、精准度高等特点,因而要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学校应营造鼓励中青年教师主动拜名特优教师为师的文化氛围,创造条件让名特优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与中青年教师结为成长共同体,并引领每个自由组合的成长共同体向特色化发展,让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禀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校还应为精准度高、发展良好的成长共同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机会,让他们有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成长质量。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传帮带教师成长精准度
如何助推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对话奚美娟:“传帮带”模式没了,新的引导力量在哪里
把脉培训农民需求面 提高农业培训精准度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浅论中职院校“传帮带”教师培养模式
电工仪表测量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压力表计量检定及校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