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的深度治理探索

2020-12-06张茂一王洪树

党政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张茂一 王洪树

〔摘要〕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原生风险往往会诱导产生相关的次生社会风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表明,由于广大农村存在上级高效动员与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农产品与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信息多方供给与理性判断能力有限的矛盾、公共道德理性与熟人社会行事逻辑的矛盾,农村容易出现组织治理失度、经济秩序失常、大众心理失衡、个体行为失范等次生社会风险。面对各种次生社会风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生成逻辑,临时性的应急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后疫情时代的农村社会治理,应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整合党建引领的政治资源优势、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宏观调控资源优势、多层次的信息治理资源优势以及农村的道德教育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元复合深度治理之路,将治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疫情时代;次生社会风险;农村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6-0098-09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本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二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再次经历了重大考验。正如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讲话中所指出的,“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应对这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基层防控扎实推进,通过内防扩散与反弹、外防输入的有力举措,有效抑制了疫情风险的扩散和恶化。但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仅表现在能否有效防控原生风险,还在于能否有效化解各类次生社会风险,防止次生风险转化为次生危机。对次生社会风险的治理是系统风险治理思维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灾大疫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救灾雪上加霜”,因此应该“做好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趋向性问题”。〔1〕由于农村总体治理能力有限,在重大疫情形势下农村更容易发生各类次生社会风险,其背后的原因生成更具复杂性和长期性。如果对次生社会风险不加以深度治理,不仅会影响到农村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的综合提升,更会影响到农村社会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对后疫情时代的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深度治理农村次生社会风险是疫情防控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次生社会风险具有明确的产生演化机理。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对于农村而言,更具有发生次生社会风险威胁的可能性。疫情形势下的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特点决定了对其深度治理的必要性。

(一)次生社会风险的发生演化机理

德國社会风险理论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不会在已经发生的破坏和影响上耗尽自身,风险不仅意味着当下的现实性,也意味着可能的潜在性。〔2〕换言之,风险转化为现实破坏性之后,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之前,风险还会以延续、扩散、诱导等方式继续产生更坏情况的可能。当前,社会流动性和开放性日益增强,人类实践活动领域不断拓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化。这导致存在于各领域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当风险因素处在一种不可控的状态下,就会导致危机事件的爆发和扩散,从而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原生性公共危机形成。这些危机具体可表现为公共自然灾害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动物疫情、人类疫情)、公共事故灾难危机等等。其中,诸如SAS、汶川地震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之类的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影响领域广、危害程度深、处置难度较大、处理周期较长。在一个较长周期内,当危机形势处于不断演化而治理能力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原生危机事件往往有可能诱导出一系列次生社会风险,如管控矛盾、经济波动、舆情扩散、社会治安困扰,等等。这些次生社会风险会以一些非常态性的事件进一步表现出来,如不加以有效应对,它们相互影响加深,从而导致事件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次生性公共危机。可见,无论是原生性风险还是次生性风险都有具体的发生演化机理(如图1所示),它们共同构成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客体。

(二) 疫情形势下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特点

从2019年底开始,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从而引发了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虽然农村不是疫情爆发的中心地带,但由于疫情伊始正值春节,我国城乡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农村又存在大量的散居状况,农村疫情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值得肯定的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实践已经深刻表明近年农村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能力积累已经成功转化为基层的疫情防控优势。但是,在原生风险的防控过程中,一些农村社会固有的治理矛盾也逐渐从隐性走向显性,从而诱发了一系列次生社会风险。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来看,农村次生社会风险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次生社会风险存在的多领域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运行、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基层舆论引导、防控制度执行等多方面提出了挑战,涉及农村基层的多个领域。根据风险分布的不同领域,农村次生社会风险可以分为组织风险、经济风险、舆情风险及公德风险。二是次生社会风险之间的强关联性。各类次生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能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例如,经济风险会增强人们对危机的恐慌心理,不仅容易诱发舆情事件,也会诱发行为失范。这种关联既增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难度,也增加了基层组织自身治理方式的风险性。 三是次生社会风险根源因素存在的长期性。从表面看,次生风险往往是由原生风险引起。但是,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的产生具有长期存在的根源性因素。由于社会结构不合理、组织结构不完善、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不高、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现实原因在农村长期存在,当重大公共危机爆发时,农村社会就会面临较大的脆弱性,更容易遭遇次生社会风险的威胁。 四是次生社会风险潜在的强破坏性。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的潜在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农村正常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稳定的干扰。如果没能从根本上得以化解,下一次公共危机到来,原有的次生风险因素会再次被激发。

(二)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资源优势,提升农村基层的危机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路径的下沉,国家通过组织技术、制度安排及资金支持对基层社会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和规范化,彼此的紧密联系逐渐增强,这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基层管理能力。〔9〕政府要充分利用对基层的行政管理资源优势,加大服务投入,完善农村长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的危机管理水平。

首先,强化村级应急队伍的实体化建设。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为了落实一级响应,农村普遍都存在临时凑人马、组队伍的现象。因此,农村基层亟需组建一支着眼于公共安全常态化的专兼职应急队伍,推进其规范化建设,给予技术、资金、设备支持。该队伍基本核心由两委成员、民兵、村医等组成,由村民及各类群团组织根据专长自愿加入,向村民自治机构直接负责,并在上一级乡镇应急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日常的培训、训练及演练。其次,将危机管理上升为村民自治机构的重要职责。这一职责具体表现为风险预防、信息汇报、应急预案编制、村级应急队伍管理、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处置、群众宣传与动员等。危机管理职责应纳入基层干部的评价考核内容,注重垂直的业务绩效考评与横向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以约束为导向的惩罚问责制与以激励为导向的晋升遴选制相结合。再次,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能力培训。强化在风险预防、应急处置、社会恢复等环节的综合能力提升,增强在危机管理全过程中的大局意识、法治意识、专业意识。最后,以现有的信息化网格管理为基础,优化信息汇报流程、打破信息的条块分割、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统一平台,提升农村基层危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具有系统、有效的多元手段,充分彰显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经济体制优势。针对这次疫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一揽子”调控手段的实施,实现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就业渠道,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首先,加大财政补贴。通过价格补贴的形式,对于疫情期间遭受重大损失的农牧产业要加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生产收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水利、农田、信息化、人居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的推进既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渠道,也可以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尤其是针对这次疫情期间所暴露的物流短板,应该着力加强农村的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农村。这将为农产品、农资产品搭建数字化的供需信息平台,建立和发展延伸至农村的智慧仓储和电商物流,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地与城市社区及超市等需求地的有效对接、农资产品供应商与农户农场农社需求方的有效对接。再次,鼓励创新创业。通过各类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农民回乡留乡创业。支持农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培育家庭农场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复次,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在所属土地上的创业与投资权益,增强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收益,使农民的土地要素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最后,搞好培训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针对农民工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技能培训,有效化解就业市场的结构化矛盾,为疫情结束后的劳动力集中需求做好充分准备,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发挥多层次信息治理资源优势,完善信息发布、监管及宣传机制

农村之所以成为舆情风险的重镇,在于村民的理性识别能力较弱,因此我们不能以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能对各种危情信息进行理性的过滤。农村舆情风险的治理不仅依赖于国家在信息治理方面的人才、制度及技术资源,还必须借助于农村本身的信息治理资源。对于农村舆情风险的深度治理,应该结合这两类信息治理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监控及宣传机制。

在宏观层面,完善风险信息的发布及监控机制。官方、专家、主流媒体是整个社会公众认知的重要引航标,也是国家拥有的重要信息治理资源。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之初,往往是舆情事件的高发期。这时官方应该在迅速整合专家意见及主流媒体报道信息基础上作出科学研判,借助多元媒介平台主动且及时地将准确的风险信息向公众公开,尽量确保官方发布、专家解读、主流媒体报道对信息表述的一致性〔10〕,以免增加大众因理性认知不足而带来的困惑。同时,应启动针对农村的信息监控机制,对各种风险谣言进行及时排查和清除,并通过权威媒体进行澄清,对情节严重者,通过法律手段给以训诫和制裁。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完善风险信息的村级宣传机制。从这次农村基层疫情防控的宣传动员上看,QQ微信群宣传、广播宣传、标语宣传、宣传车宣传、村干部入户宣传等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在稳定调适群众危机心理及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宣传的过程中,有村干部出现了语言过激、话语不当、夸大事实的现象,甚至其自身成了疫情谣言的传播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引发了村民的不适和恐慌。因此,在鼓励和肯定农村基层宣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风险信息的宣传机制,提升宣传能力。一方面,在风险信息宣传上,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纪律意识,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主体责任,要自觉率先抵制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履行宣传职责过程中要能以高度的敏锐感积极发现村民中的舆情动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舆论引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正确的风险信息、科普知识传递给村民。另外,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减少宣传中的偏见和误读,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宣传队伍,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吸收進来。

(五) 发挥农村道德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公共生活的内在价值支撑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自然村合并的改革实践,农村传统村庄的边界正在被打破,熟人社会的实体形态正在受到冲击。这意味着农民需要适应在更大公共空间内的公共生活。这次疫情防控就对农民的这种适应性提出了要求,全社会需要形成基于公共道德理性支撑的自觉公共行动,不分地域、不分阶层。传统农村熟人社会的行事逻辑体现出的不适应性表明,农村社会亟需深入推进公共道德培育,从而为农民在更大公共空间内的公共生活提供价值支撑。

农村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家风文化、家族文化、乡贤文化以及熟人社会潜藏的内部约定俗成的规范性等,这为公共道德的培育提供了条件。要充分挖掘这些道德教育资源的公共性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现代性重塑和创造性转化,促使其能产生与现代公共生活相适应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通过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这些公共价值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形成高度的公共道德理性自觉。这种转化路径和渗透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模范人物、模范家庭、好人好事的评比活动,通过相关活动将倡导的公共性价值进一步具象化。二是典型宣传及教育。结合本土化的典型事迹和案例,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模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农村涌现了一大批责任心强、敢于担当、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的基层干部、医务工作者及志愿者。这为公共性价值的开发和转化提供了丰富的正面素材。三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将各类道德教育资源蕴含的公共性价值在村民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写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强化道德惩戒机制,以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来推动公共性价值的主体践行。四是法律保障。法律是公共道德的底线保障。对于突破公共道德底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处罚措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公共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创造法治环境。

四、结语:在多元复合的深度治理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农村社会治理取得的长足进步,这离不开非典、汶川地震之后在突发性危机治理方面的制度化、机制化建设和十八大之后社会治理方式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农村社会治理还存在诸多短板。各类农村次生社会风险的系统性挑战将这些短板进一步凸显出来。当前,农村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期,这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强大的治理资源作为支撑。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11〕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直面问题,利用机遇,认真审视各种农村次生社会风险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因素,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农村多元主体参与村社治理,整合各种农村治理资源,走出一条多元复合的深度治理之路,真正将各类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不仅有利于从根源上化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诱发的各类次生风险,彻底打赢这场人民“战疫”,更有利于化危为机,将农村有效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社会治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以更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心迎接未来的任何风险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24.

〔2〕〔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34.

〔3〕張红宇,胡凌啸,胡振通,王亚华.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N〕.农民日报,2020-02-17.

〔4〕王坤.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N〕.黑龙江日报,2020-06-08.

〔5〕刘海明.论“信息-想象”——舆论恐慌心理的形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6〕伍海泉,周谨平.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伦理启示〔N〕.中国教育报.2020-04-09.

〔7〕任燕妮.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9-06-24.

〔9〕 王洪树,张茂一.政治资源禀赋视角下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9,(3).

〔10〕 陈雅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研究——基于新冠疫情的网络谣言文本分析〔J〕.电子政务,2020,(6).

〔11〕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0-05-23.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