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2020-12-06李世莹陈红艳贺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李世莹 陈红艳 贺卫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广州510000)

剖宫产术属于妇产科常见手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巨大儿、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等容易引起产妇产后出血[1]。1 d 内出血量超过600 ml 可造成产妇全身循环血量下降,甚至造成产妇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并控制产后出血对产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但部分患者短时间内仍无法较好地控制出血,缩宫素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用于平滑肌,可使平滑肌有效收缩,其起效速度快且生物活性较强[2],但是单独多次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止血效果。临床治疗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止血,效果良好。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13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剖宫产术后具有产后出血风险产妇;(2)产妇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能耐受手术者;(2)有凝血功能障碍者;(3)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4)中途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56 例,年龄20~41 岁,平均(27.72±2.48)岁;初产妇32 例,经产妇24 例;孕周38~40 周,平均(39.31±0.75)周;胎盘早剥17 例,双胎11 例,巨大儿13 例,羊水过多15 例。试验组57 例,年龄21~41 岁,平均(27.86±2.31)岁;初产妇33 例,经产妇24 例;孕周37~40 周,平均(39.18±0.81)周;胎盘早剥18 例,双胎10 例,巨大儿13 例,羊水过多16 例。两组年龄、初经产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麻醉后切开子宫,清理羊水并保证胎儿顺利娩出。采用缩宫素(国药准字H12020487)20 U 静脉滴注,密切观察产妇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仍超过1 000 ml 则以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国药准字H20094183)250 μg宫体注射,密切观察产妇出血量,如果出血量超过1 000 ml,间隔15 min 后重复注射相同剂量。两组干预总时长均为1 d。

1.3 观察指标 (1)术前在产妇身下垫吸水垫,术后采用称重法测量产妇术后30 min、2 h、1 d 出血量。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吸水垫等敷料重量-敷料干重)/1.05。(2)术前、术后采集产妇静脉血5 ml,检测凝血功能,具体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3 项。(3)观察并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及面色潮红4 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出血量对比 干预后试验组术后30 min、2 h、1 d 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出血量对比(ml,±s)

表1 两组术后出血量对比(ml,±s)

组别 n 术后30 min 术后2 h 术后1 d对照组试验组56 57 t P 251.33±33.12 207.16±27.53 7.703<0.05 193.18±41.33 132.42±39.27 8.009<0.05 537.13±31.08 472.65±23.45 12.433<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PT、APTT、FIB 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PT、APTT 短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FIB(g/m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试验组组别 n PT(s)干预前 干预后APTT(s)干预前 干预后56 57 t P 19.48±1.59 19.37±1.46 0.383>0.05 14.84±1.37*13.51±1.22*5.447<0.05 55.67±6.24 55.72±6.23 0.043>0.05 48.52±6.41*40.68±5.14*7.165<0.05 4.59±0.45 4.60±0.36 0.130>0.05 3.72±0.17*3.37±0.05*14.791<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会大幅度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肌束间血管受到的压迫作用也相应减弱,容易引起产后出血,造成产妇贫血,不利于产妇预后。有研究表明[3],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产后大量出血。因此积极预防宫缩乏力,避免产后出血发生,对剖宫产术产妇至关重要。临床可以通过增强子宫收缩及挤压子宫内部血管来减少产后出血。

临床常采用加强子宫收缩力的药物预防产后出血,其中缩宫素可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加强与宫缩受体结合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子宫收缩能力的作用,但是缩宫素半衰期较短,临床应用药效持续时间较短,而多次用药会导致宫缩受体饱和,不能有效减少出血量[4]。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阻断环磷酸腺苷形成从而增加钙离子浓度,促进肌纤维收缩,还可刺激细胞间隙,增加平滑肌收缩力[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临床小剂量应用即可止血,同时还可促进胎盘附近血窦关闭,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两药联合应用,可在增强子宫收缩力的同时压迫血管,增强止血作用,避免多次应用缩宫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术后30 min、2 h、1 d 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分析原因,一方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作用于内源性前列腺素,达到灭活效果从而延长半衰期,用药后产妇体内血药浓度升高,同时其生物活性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两药联合应用还可有效舒缓平滑肌,促进钙离子释放从而改善宫缩频率及宫缩程度[6]。

干预后试验组PT、APTT 均短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分析原因,产后出血多与产妇高凝血状态相关,容易引起机体内纤溶代偿性激活。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促进血小板大量聚集在暴露的胶原纤维表面,还可增加血管活性物质,最终达到缓解产妇高凝血状态的目的,降低血中PT、APTT、FIB 水平[7]。

干预后试验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好,相比于单独应用缩宫素可减少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原因为,缩宫素反复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头痛、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一般只需一次给药即可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8~9],避免了反复使用缩宫素。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可预防产后出血,并改善产妇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国产与进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关键要素探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