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新生儿黄疸采用不同蓝光照射方案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20-12-06胡传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蓝光

胡传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产科 福州350004)

医学上将未满月(出生28 d 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1],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出现以巩膜、黏膜和皮肤黄染为特征的病症[2]。该病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一般在15 d 左右会自行消失,但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仍不退,甚至是继续加重则可能为病理性黄疸。目前针对新生儿黄疸主要采取的干预方案为蓝光照射,但是在相关研究中间歇性照射和持续性照射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并不相同[3]。基于此,本研究将对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可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接受治疗的110 例早期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7 例;日龄3~20 d,平均(11.5±2.3)d;病程2~14 d,平均(8.3±1.6)d。实验组男26例,女29 例;日龄3~21 d,平均(11.8±2.2)d;病程2~15 d,平均(8.5±1.3)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足月生产;符合光疗指征但尚未达到换血指征;患儿家属对研究均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胆道先天性疾病、肝功能损伤;其他疾病导致的黄疸;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白蛋白、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对照组患儿给予连续蓝光照射:每次连续蓝光照射16 h,连续治疗3 d。实验组进行间断性蓝光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为4 h,每天照射4 次,每次照射间隔时间为2 h,连续治疗3 d。两组均使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YL68YXK-7 型蓝光箱进行照射,光箱温度30℃,蓝光波长范围为440~450 nm。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包括脱水、发热、腹泻以及皮疹。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游离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s)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s)

总胆红素治疗前 治疗3 d 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游离胆红素治疗前 治疗3 d 后55 55 t P 128.3±20.1 130.7±18.6 0.649 0.517 59.6±8.4 22.6±5.9 26.731 0.000 284.3±23.7 286.7±25.6 0.510 0.611 126.8±19.5 64.6±12.3 20.008 0.000

2.2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PCT、CysC、IL-6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PCT、CysC、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CysC(mg/ml)治疗前 治疗后55 55 t P 0.26±0.02 0.25±0.05 1.377 0.171 0.21±0.01 0.16±0.02 16.583 0.000 2.65±0.25 2.64±0.21 0.227 0.820 1.95±0.53 1.59±0.51 3.629 0.004 19.20±2.21 19.25±3.01 0.099 0.921 15.23±1.02 10.03±1.16 24.966 0.000

2.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MDA、SOD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MDA(nmol/L)治疗前 治疗后55 55 t P 5.21±0.23 5.24±0.26 0.640 0.522 6.48±1.03 5.81±1.04 3.394 0.001 22.53±5.21 22.61±5.06 0.081 0.935 15.62±3.02 17.89±3.95 3.385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由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胆红素代谢速度较慢,在药物因素、先天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影响下出现黄疸[4],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等造成损伤,早期干预对患儿来讲意义重大。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通过波长为440~450 nm 的蓝光照射后,体内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换为水溶性衍生物,随尿液排出后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达到治疗目的[5~6]。

蓝光照射与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效果良好。目前临床采用的蓝光照射方案均为连续照射,即一次照射时间为16 h,而近些年研究发现,间歇性蓝光照射同样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游离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间歇性蓝光照射能够避免长时间照射出现体温过高,使胆红素向异构体转变率提高,更好地控制游离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7~8]。同时治疗后实验组血清MDA 水平及血清PCT、CysC、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患儿产生的应激性反应较小,因此患儿出现炎症反应的程度较低,并可避免肾脏功能出现损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中仅出现1 例腹泻,并未出现发热、脱水和皮疹,证明其应用的安全性。综上所述,针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