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患者MSCT 征象特点及其筛查价值分析
2020-12-06胡茜
胡茜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450052)
孤立性肺结节是具有较多病理类型的临床常见胸部疾病。目前临床判定孤立性肺结节的标准不同[1~2]。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多变、影像学特征复杂,是临床诊断的难点[3]。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升,CT 逐渐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单纯CT 征象能诊断部分良恶性肺结节,但两者征象存在重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MSCT)能够提供详细的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形态学资料,有利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筛查[4]。本研究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MSCT 征象特点及其筛查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2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例)男女年龄(岁)良性组恶性组χ2/t P 23 59 14 9 33 26 0.165 0.685 53.46±7.85 55.97±8.34 1.244 0.217
1.2 准入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良恶性;(2)孤立性肺结节直径不超过3 cm;(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纵隔窗内钙化肺结节、多发性肺结节及紧邻胸壁的肺结节者;(2)存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者;(3)对比剂过敏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检查方法 进行MSCT 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受检扫描时屏气、放松心情。随后使用飞利浦Philips 公司的64 排128 层螺旋CT 进行平扫,管电流120 mAs,管电压120 kV,层距5 mm,层厚5 mm,探测器64 mm×0.5 mm,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肺底。扫描后观察结节征象,选取结节最大直径平面作为中心,对上下层面进行靶扫描及灌注成像。动态扫描CT 平扫后选取的四个层面,电压120 kV,管电流70 mAs,范围8 mm×4 mm,将50 ml 对比剂经肘前静脉注入,速率6 ml/s,2 s 后进行扫描,扫描时间5 min,前40 s 间隔1 s 动态扫描,后260 s 内间隔4 s 扫描28 次,后每隔11 s 扫描10 次,使用标准算法重建图像。在灌注扫描后15 min 进行全肺增强扫描,患者屏气直至扫描肺动脉和主动脉,扫描范围:胸廓至双侧肾上极水平。管电流200 mAs,管电压120 kV,矩阵256×256,注入50 ml 对比剂,速率6 ml/s,平衡期延迟55 s。
1.4 观察指标 按照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分析两组MSCT 征象特点并比较不同状况CT值(平扫值、增强峰值、净增强值)。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病理学结果显示,82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良性孤立性肺结节23 例,其中结核瘤13 例,错构瘤10 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59 例,其中小细胞癌7 例,鳞癌34 例,腺癌14 例,转移癌4 例。恶性组病灶大小大于良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病灶部位(例)右肺 左肺 病灶大小(cm)良性组恶性组χ2/t P 23 59 15 8 27 32 2.507 0.113 1.02±0.31 1.84±0.59 6.318 0.000
2.2 两组MSCT 征象特点比较 两组病灶边缘、病灶规则、病灶常见征象、病灶-肺界面、实性部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SCT 征象特点比较[例(%)]
2.3 两组不同状况CT 值比较 恶性组增强峰值、净增强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状况CT 值比较(HU,±s)
表4 两组不同状况CT 值比较(HU,±s)
组别 n 平扫值 增强峰值 净增强值良性组恶性组23 59 t P 31.21±3.35 32.64±4.86 1.294 0.199 48.91±8.59 78.58±11.27 11.386 0.000 15.67±4.72 48.59±5.31 25.981 0.000
2.4 典型案例 患者1,男,52 岁,原位腺癌,病灶边缘清晰,病灶为圆形,管血管集束征。见图1。患者2,男,59 岁,原位腺癌,空泡征。见图2。
图1
图2
3 讨论
良恶性肺结节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各不相同,如果不能明确肺结节的良恶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状态。MSCT 可以减少遗漏的发生,避免容积效应及漏层的干扰,提升图像的清晰度,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显著的应用价值[5~6]。
临床研究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病灶的良恶性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7]。肺结节病灶直径较小,结节为良性的可能性越高[8]。本研究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灶大小大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说明病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鉴别结节良恶性,但仅靠病灶大小判断存在一定的缺陷。故明确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MSCT 征象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本研究结果发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边缘、病灶规则、病灶常见征象、病灶-肺界面、实性部分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1)病灶边缘。棘状突起、毛刺、分叶是恶性病灶边缘不光滑的主要征象,棘状突起具有粗大的结构,出现此征象可能为肿瘤直接侵犯;毛刺表现为多发性细短线状,可能是邻近支气管鞘或局部淋巴被肿瘤细胞浸润;分叶是边缘为弧形波浪状,表明肿瘤细胞在不同方向的生长速度及分化程度不同。(2)病灶规则。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病灶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形,这是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所致。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一般为圆形/类圆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恶性病灶的生长方式,呈堆积式、膨胀性生长。(3)病灶常见征象。胸膜凹陷征是胸膜发生粘连和增厚,线样物质从结节处牵拉胸膜,表现出喇叭口状或三角状。血管集束征是血管与肺结节伴行,肿瘤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导致肺支架结构出现塌陷,牵拉周围血管。空泡征是肺泡、细支气管因肿瘤细胞附壁式生长还未遭受破坏,但支气管受肿瘤细胞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发生牵拉而扩张。空气支气管征可见透亮支气管影,是实变肺组织与含气支气管相衬托。(4)病灶-肺界面。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灶-肺界面因炎症细胞浸润通常表现为模糊不清。(5)实性部分。恶性肺结节中实性结节比例高于良性肺结节,实性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本研究发现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峰值、净增强值均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提示MSCT 可以通过不同状况CT 值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综上所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MSCT诊断征象,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筛查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