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育水平的影响
2020-12-06代慧
代慧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十一科 河南郑州450052)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儿童发育性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兴趣行为等异常,发病原因尚不清楚[1]。目前ASD 患病率为1%~2%,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诊疗与康复训练,有终身残疾的可能性,但临床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异性药物,多采用以教育训练为主的干预手段。有研究发现,听觉刺激能够改善ASD 患儿临床症状,但长期康复效果尚未明确[3~4]。结构化教学法是针对ASD 患儿在行为、语言、社交等方面的缺陷,提供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内容,能够减少问题行为,改善认知功能[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法对ASD 患儿发育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ASD 患儿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14例;年龄2~6 岁,平均年龄(3.24±0.78)岁;体质量7.50~29.50 kg,平均体质量(14.12±2.51)kg。对照组男28 例,女15 例;年龄2~6 岁,平均年龄(3.48±0.46) 岁;体质量7.00~28.50 kg,平均体质量(13.95±2.7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6]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6 岁;经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为轻度-中度;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有听力障碍;合并癫痫、遗传性疾病等;患有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异常。
1.3 康复方法 两组均接受4 周康复训练,6 h/d,每周5 d。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训练,包括日常行为、语言指令等,反复多次练习。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法。(1)听觉统合训练。采用广州忆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戴上耳机,开启电源,设置频率为2 000 Hz,将碟片面朝上放入碟机。第1 张光碟用衰减1,放4 声平;第2 张光碟用衰减1 播放15 min,之后改用衰减2;第3~10 张光碟用衰减3,第11~20 张光碟用衰减4,声平均为4。训练结束将声平、衰减拨回原始值后,关闭电源。30 min/次,2 次/d,每次听2 张光碟,每2 次训练时间间隔要大于3 h。训练过程中,护士记录患儿反应情况。(2)结构化教学。开设教育学习班,组织同病区ASD 患儿进入班级学习。视觉结构。护士在房间放置不同颜色的物品,也可以在座椅上粘贴不同颜色的卡纸,要求患儿按物品的颜色进行分类,再将同一形状、颜色的物品分类;于洗手池上方贴上图画或文字,训练患儿运用视觉锻炼生活能力。环境结构。将训练场所分为学习区、游戏区、休息区等,固定每个区域的设施,用图文标记患儿活动范围和物品放置区域,引导患儿从各个区域取学习、生活用品,用完后再放回去,使患儿适应并学习环境关系。日常常规。教育患儿来到学习室要和教育师打招呼、问好,坐到座位上等老师点名,然后由老师带领活动,如吃东西前先洗手,先学习再玩耍等。要求患儿每天完成相应任务,如把物件放入盒子、筐子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采用发声计时器提示时间。每个患儿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地点、材料以及独立的工作系统,在训练过程中可采取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患儿由家属陪同训练。
1.4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发育水平,采用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估,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 个能区,评分越高表示发育水平越高;发育商=(智龄/实际月龄)×100。该量表评估由医务人员和家属共同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适应能力能区、语言能区、社会行为能区评分及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适应能力能区、语言能区、社会行为能区评分及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时间 大运动 精细运动 适应能力 语言 社会行为 发育商对照组观察组43 43干预前tP对照组观察组43 43干预后tP 74.24±16.81 73.97±17.11 0.074 0.941 86.34±14.28 95.42±11.65 3.231 0.002 65.91±15.83 65.28±16.32 0.182 0.856 72.52±12.36 93.14±11.42 8.035 0.000 66.82±15.26 67.05±15.13 0.070 0.944 71.38±13.27 93.64±8.58 9.237 0.000 52.74±10.68 52.20±11.28 0.228 0.820 61.62±10.79 84.31±8.65 10.759 0.000 57.36±14.61 56.99±14.17 0.119 0.905 65.85±13.06 88.23±9.74 9.008 0.000 71.56±9.28 70.74±9.65 0.402 0.689 78.59±6.83 85.19±5.05 5.095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ASD 尚无行之有效的疗法,大部分治疗措施均是起到改善的作用,结构化教学法是其中重要的干预方法[7]。结构化教学法是根据ASD 患儿特质设计,融合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方法,最终目标是帮助ASD 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能够融入正常生活。有研究认为ASD 患儿对部分频段的声音过度敏感,而导致语言、交流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8]。听觉统合训练可过滤或减小敏感频率的音量,增加正常频率的训练,使大脑产生对各种频率的平衡感[9]。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适应能力能区、语言能区、社会行为能区评分及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育水平,有利于患儿回归正常生活。听觉统合训练利用听觉训练仪测试患儿听觉情况,过滤某个音频或降低音量,调节受试者听觉系统,刺激脑部活动,可达到改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及行为紊乱的作用。结构化教学法中视觉结构训练,可增加患儿对识别物品、颜色的学习,并通过物品的分配、配对训练逻辑思维;环境结构训练能够提高患儿对环境分区的认知,使患儿适应学习、生活,有利于提高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常规训练是针对患儿交往、语言、行为、运动等进行训练,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患儿明白环境要求、理解因果关系,打开封闭心理,主动参与至社交互动及运动中去,进而提高患儿各方面的能力[10]。ASD 的康复训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父母认知等因素均对患儿预后有影响,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家属应该遵循理解患儿行为、矫正异常行为、培养特别能力的原则,家属要充分参与到康复教育中,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综上所述,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ASD 患儿发育水平,改善预后。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评价指标单一,未来可进一步探究ASD 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