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2020-12-06王震刘楠杜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隙双侧

王震 刘楠 杜鹏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鹤壁458030)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由于椎间盘膨隆突出、

骨性退变、小关节增生内聚导致的神经根管、腰椎中央管狭窄引起神经根受压,进而出现相关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案为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可缓解神经根压迫感,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性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本研究探究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LSS 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 年8 月~2019 年5月收治的129 例老年LSS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 例,观察组65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66.50±5.40)岁,病情9 个月~3 年,平均(1.88±0.41)年;责任节段数:单节段40 例,双节段24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33例;平均年龄(67.50±5.41)岁,病情10 个月~3 年,平均(1.92±0.43)年;责任节段数:单节段42 例,双节段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LSS 诊断标准[2];腰痛评分>5 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X线检查示腰椎节段性失稳;合并脊柱畸形、腰椎间盘突出。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行经皮椎间孔镜双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患者取俯卧位,经C 臂机透视认定责任椎间隙,麻醉后选择症状严重的一侧确定切口位置,于后正中线旁开2.5~3.0 cm 处定位。切开皮下组织到峡部,扩张至后纵方向将通道撑开,清除椎板外缘、上下关节的突关节和残留组织。确定螺钉位置,沿棘突基底部将患侧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位椎体上关节突、椎板、增生的黄韧带切除;分离对侧黄韧带和椎板,清除下关节突腹侧和椎板腹侧直至上关节突暴露,咬除黄韧带。切除椎间盘,处理软骨盘自体骨颗粒和椎间隙,将椎间融合器斜行置入,平放于椎间隙。椎弓根螺钉和钛棒置入后固定,关闭切口。

1.3.2 观察组 行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患者取俯卧位,经C 臂机X 射线透视确定责任椎间隙,体表标线与责任椎间隙处于水平线上,脊柱正中线旁开8~14 cm 为穿刺点,进针时以0.5%利多卡因10 ml 进行麻醉,穿刺针在C 臂机引领下穿刺到目标椎间孔处。使用TESSYS 技术经过椎间孔穿刺,将针芯拔除,插入导丝,以穿刺点为中点在皮肤作一切口,在C 臂机引导下,插入扩张导管,麻醉后置入工作通道,退出扩张管和导丝。闭式灌洗通道和椎间孔镜光源连接,椎间孔镜置入于工作通道内。在图像监视下行椎间孔成型术,采用环锯对关节突扩大成形,磨除上关节突尖部和增生的关节突骨质,扩大椎间孔。将黄韧带用射频刀头切除,暴露神经根,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用射频刀头对外层纤维环消融,避免神经根发生压迫。通过环锯、磨钻对神经根肩部和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部分、上关节突增生部分进行磨除,利用旋转鞘管观察神经根走行方向其背侧部和腹侧部是否充分减压,镜下可观察硬膜囊搏动恢复,神经根充分松弛后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效果。术后3 个月评估手术优良率。优表示腰背无疼痛感,可正常活动;良表示偶尔发生非神经疼痛;可表示腰椎功能有好转;差表示术后症状反复发作,神经根受损程度无改善。(2)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3)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痛程度、腿痛程度,总分10 分,分数越高痛感越强;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低,功能改善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36 例,良24例,可3 例,差2 例,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优23例,良25 例,可11 例,差5 例,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79,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术后引流量(ml)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65 64 tP 105.43±26.49 136.17±27.20 6.502 8 0.000 1 80.36±20.19 129.31±21.73 13.257 0 0.000 1 3.73±1.05 6.59±1.08 15.250 1 0.000 1 46.16±10.27 81.77±10.34 19.623 9 0.000 1

2.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术后3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腰痛评分、腿痛评分、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表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12 个月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腰痛 腿痛 ODI观察组65对照组64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12 个月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12 个月6.49±1.26 3.53±1.02*#1.09±0.06*#6.50±1.30 5.67±1.01*4.05±0.10*7.76±1.34 3.36±1.10*#1.49±0.28*#7.80±1.35 6.49±1.15*4.38±0.35*68.27±10.67 33.18±6.72*#20.42±4.16*#68.34±10.70 49.28±6.80*36.24±4.20*

3 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每年老年LSS 发病率随之增长。LSS 是由椎节在生长过程中发育不良诱导,造成神经根管和椎管狭窄,引发腰背疼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神经综合征等[3]。

经皮椎间孔镜双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椎管狭窄的传统术式,通过椎内固定和融合式相结合的方式,可强化稳定效果,利于维持腰椎高度,避免后凸现象发生;在撑开的作用下可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排序,骨块嵌入紧密;将椎板外缘、增生的黄韧带和上下关节突的骨赘部分切除,可提升植骨的融合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该手术需大面积剥离和暴露椎旁肌肉,创伤性较大,出血量多,椎板无法有效完整保留,降低术后脊柱稳定性;同时术后椎旁肌肉易出现硬膜囊外瘢痕、纤维瘢痕化等并发症,造成腰部疼痛感再次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腰痛评分、腿痛评分、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LSS,可提高患者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分析认为,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持续在盐水灌洗下操作,可降低椎管内炎症介质,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中视野清晰,在黄韧带和硬膜之间形成工作空间,减少硬膜撕裂发生率[4]。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通过责任椎间隙的确认,对病情严重的一侧入路,完成严重一侧的神经松解后向对侧推进,清除对侧突出的髓核,可提高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降低切口数量和椎间隙的定位次数,对脊柱后椎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可加强硬膜囊腹侧椎管容积;在C 臂机内镜引导下去除椎体后缘骨赘、上关节突增生部分和神经根肩部增生骨赘扩大椎管和侧隐窝,进行神经根和硬膜囊腹侧、背侧的减压,进而达到中央和对侧的充分减压[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可在镜下观察侧隐窝范围的神经根,通过镜下配合磨钻对神经根背侧和腹侧导致压迫结构的充分减压,手术效果佳[6]。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LSS 患者的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可降低术后引流量和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隙双侧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