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2020-12-06梅也天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编导中俄广播电视

□胡 凯 梅也天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跨境高等教育是指各国之间高等教育领域中多种形式的人员、项目、机构等跨越国家司法界限和地理边界的流动[1]。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俄罗斯有着丰富的影视经验和影视资源,将其影视专业人才引入国内高校进行人才交流,能促进我国影视教育向更加专业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而言,与俄罗斯高校的联合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现状

(一)两国跨境人才交流呈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与“一带一路”需求差异较大,这就需要沿线各国合作发展,优势互补,培养大量高水平的优秀人才。2014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了两国跨境高等教育交流的新纪元。从近年俄罗斯的国际留学生数量来看,自2014 年开始,来自近170 个国家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已占比10%左右,一跃成为俄罗斯全日制留学生第二大生源国。就国内来看,截止到2018 年初,在华俄罗斯留学生的数量达到了1.8 万人,相比之下,21 世纪初的俄罗斯在华留学生不足1000 人。

从选择专业来看,在赴俄的中国留学生中,人文社科专业所占据的比重要大于工程技术等理科专业,俄语、绘画、音乐等专业尤为热门。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的人文社科类相关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国内对俄罗斯的理工学科的认识存在不足。从未来的长远趋势来看,除推动人文社科类留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外,应加大对理工科学生赴俄留学的激励,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提供发展动力。

(二)两国文化交流日益深化

推动跨境人才交流,所获益的不仅限于学术层次,还加快了国际间的文化交融进程。鉴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需求,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自2004 年起,我国便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550 余所孔子学院,对于中华文化和汉语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对语言交流有了更高的要求,搭建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势在必行。截止到2019 年,中方在俄建成的孔子学院已有17 所,孔子课堂也有5 所。作为两国贸易往来、政治合作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成立为两国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中俄两国也在进行文化、艺术上的深度交流,无论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与此同时,还召开了相应的“圆桌会议”,从而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思潮。俄罗斯也在莫斯科开展过“中国节”系列活动来庆祝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在一次次的艺术思维碰撞中,两国人民的友谊逐渐升温,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越发深刻。

(三)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态势良好

从具体的办学项目来看,艺术类学科的中俄合作办学主要以美术、音乐、舞蹈、艺术设计为主,影视艺术学科的合作办学之路还在逐步探索中。2017 年,海南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填补了两国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空白。

目前,该项目在校生超过190 人,项目的社会知名度逐年提升。中俄双方合作高校通过不断磨合,教学特色逐步显现,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沙卫视等国内媒体对该中俄合作项目的发展建设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双方还就共同合办国际大学生电影节、中俄影视教育论坛等活动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并将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二、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专业培养遭遇挑战

1998 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 年版)》中,2000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最早设立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此,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专业培育方法使许多学生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这使许多毕业生就业后,难以适应新的行业发展模式,在强大的工作压力面前感到步履维艰。

新媒体传播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广播电视编导的细化式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下的行业需求。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力求将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统媒体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加深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而学生要主动了解当今行业的发展动态,要做到全面挖掘自身潜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专业培养观念较为陈旧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出现同质化现象,很多学校将第一、第二学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补充,专业知识在第三学期才逐渐导入,这使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和创作热情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抑制,在对专业没有基础了解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导致自身专业能力的欠缺。专业层次较深的理论科目应在第五、第六学期设置,实践性强的科目应尽早让学生接触。

在智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传播人才不仅要具备写作、评论、策划能力,还要掌握影像策划、拍摄、制作、包装及线上传播推广的实践技能。但是,许多院校所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向还是拘泥于传统媒体,即没有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理论结合,也没有将实践方法和新媒体领域进行结合,使专业教育落后于行业发展。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培养专业核心素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加深,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交流日益密切,处于困境中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应抓住机会,借助中俄合作办学的热潮对自身学科建设的不足加以弥补。俄罗斯作为教育强国,对高校人才培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我国应将俄方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内,学习俄罗斯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管理办法,在学习俄罗斯教学经验的同时,改变自身的培养方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找准定位,把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育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实践教学中也要加大力度。在中俄合作办学的进程中,我国可以吸纳俄方教师,让他们对电视节目创作等影视制作能力进行指导,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实习工作夯实基础。

(二)不断更新教育技术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国内许多联合办学的项目被迫停止,这对高校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不断更新教育技术,运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对留学生的培养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力求恢复留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可以采用线上答辩的方式,确保留学生毕业流程顺畅。提升教育现代化能力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尤为重要,建立完整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在保证学生学业进度顺利完成的同时,亦可使两国高校的合作办学纽带更加牢固。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当前广播电视、新媒体业界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应着重以三个方面能力为培养目标,即创意能力、渠道传播能力及市场定位能力。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储备后,学生会产生创作热情。学校可搭建中外合作的企业工作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工作的环节中,在锻炼学生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国内外传媒行业的发展境况、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

结语

当下正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中俄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在媒体变革中略显迷茫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应该把握此次机会,加大和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力度,引进俄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及掌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方向的认知能力和参与能力,使之能够迅速适应时代潮流和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编导中俄广播电视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