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对传统演唱技术的继承发展

2020-12-06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表演者声乐戏曲

□林 博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十分辉煌,从古代的声乐艺术发展至现代声乐,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不但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声乐,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声乐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也使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具有较强的民族气息。在演唱技术上对传统的唱法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艺术。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分析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声乐作为我国文化组成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以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形式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内涵。目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较多的种类,而且风格各异,但无论哪种风格,都是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的方式,也是人们获取心灵慰藉的重要手段。民族声乐音调古朴、自然,在具体表演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诠释出民族的情感,这也使声乐艺术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声乐表演在语言上讲究字正腔圆、平仄押韵,表演时要求对旋律、声调、节奏做到完美融合,以增强声乐表演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演唱风格。这种演唱风格是人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沉淀出来的情感抒发,蕴含着人们真挚和淳朴的情感,因此也容易引起共鸣,从而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良好的体验,进一步促进艺术水平的提升,使民族音乐能在民族内部进行广泛流传。一直以来,民族声乐以其多样性的演唱形式和曲目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同时民族声乐也通过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使艺术局限在本民族范围内,而是通过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经验,以此来使民族声乐艺术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1]。

二、民族声乐对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一)演唱技巧的继承

1.继承传统“咬字”法

在传统演唱中对于“咬字”要求十分严格,具体要求为“出字、归韵、收音”,讲究“四呼、五音、四声”。因此在具体演唱过程中,吐字需要果断,并对字进行归韵,每种字都会对应相应的口型。对于表演者而言,其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不仅口型要到位,还要保证发音的准确,结束时收音还要做到准确和干脆。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发音时还要咬准每个音,确保具有较好的流畅性,并能够灵活地将发音收回。在戏曲演唱过程中,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声调变化,并讲究唱念做打,演唱较为复杂,对咬字格外重视。当前许多声乐作品都是基于戏曲衍生而来的,因此民族声乐是对戏曲唱法的继承和发展[2]。

2.对戏曲呼吸方法的继承

戏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通过经常换气来与各种唱法和语气相适应,因此对用气技巧十分重视。对于民族声乐而言,演唱过程中也需要掌握具体的呼吸技巧,要做到气沉丹田,即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对气息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气息的掌控,当前年青一代多数对该技巧掌握不到位,因此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易出现气息不稳及声音发颤等情况。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重视继承戏曲表演中的呼吸技巧,并重视演唱过程中声音与表演的融合,在民族声乐学习上还需要掌握戏曲表演中情绪的变换技巧,从而使声乐表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传统音乐的继承

当前民族声乐艺术表现出较强的民族特色。一直以来,传统音乐在我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种类,每一种韵脚都体现出较强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实际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对作品特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作品的情感走向,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韵味和内涵。同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使作品与时代发展相符合,进一步促进作品审美价值的提高。民族声乐通过继承不同地方的不同演唱艺术风格,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3]。

(三)戏曲艺术表演的继承

在具体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声音与肢体语言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使舞台氛围更饱满。声音能够感动观众,使观众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在传统演唱艺术中,由于其将生活和智慧集合于一身,在去除掉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影响外,戏曲表演方式也带给民族声乐较大的影响。在具体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将唱与念、做与打、身与法等有机结合,将情感表达与音乐背景相结合,并在演唱过程中注意眼神的变化。因此民族声乐需要对传统演唱技术及其舞台表演特点进行继承,并通过不断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魅力。

三、民族声乐的展望

(一)保护民族文化的根基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当前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音乐艺术受西方声乐艺术影响较大,部分声乐学习者过于崇拜西方声乐艺术,因此一味追求西方声乐作品的演唱技法,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不足,这就导致民族声乐出现了边缘化发展的态势。民族声乐是更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更好地展现出每个民族独特的原始唱腔和演唱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兼容并蓄

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传统文化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随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民族声乐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其有效地吸收了传统演唱技术的风格和演唱方法,并通过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和汲取,以此来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而且民族声乐通过兼容并蓄,也能够使其满足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大众的审美追求。因此,在当前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表演者在注重其民族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的精华,使中国民族声乐在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兼具较强的时代气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传统演唱技术的继承,并通过融入时代气息,积极吸收有利因素,来实现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而且民族声乐立足传统的演唱技术,基于时代需求来进行作品创作,能增强作品的内涵,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民族声乐作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将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表演者声乐戏曲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