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论纲
2020-12-06宫敬才
宫敬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1923年,卢卡奇出版了引起世纪性争论的经典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卢卡奇在其中指名道姓地批评恩格斯,主要有三点。第一,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聚焦于流动和变化,与马克思辩证法内核是主、客体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不一致;第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独立自在于人和先在于人,马克思则认为自然界是社会历史性范畴,主、客体关系中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第三,恩格斯误解康德的认识论和实践范畴,忽略其中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及其作用(1)以上三点参见[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50—51、318—319、205—206页。。卢卡奇批评率先触及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证明了事实的客观存在,在哲学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之间并非像后者表白的那样是“意见完全一致”(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2页。,而是有不小区别。后来这一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中继续讨论(3)[美]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姜海波、王贵贤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页。,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参与进来(4)宫敬才:《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恩格斯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目前形成的主导性判断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确实有区别。
近百年讨论历史的事实明证可鉴,主导性判断的形成是比较的结果。在比较语境中,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区别者批评多于分析,恩格斯哲学思想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问题并未受重视;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一致者情绪化应战和辩护多于分析,恩格斯哲学思想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问题同样未受重视。讨论情势表明,第二个逻辑层面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马克思哲学和恩格斯哲学之间有区别的事实被确定下来。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在第一个逻辑层面把恩格斯哲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以文献实证形式回答如下问题:恩格斯哲学到底是什么?其主要构成因素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是否成体系?内在逻辑是否一致?理论渊源是什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和说明白,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一目了然。
笔者的研究结论预先告之,恩格斯有自己的哲学体系,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范畴表征是辩证唯物主义(5)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是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把这一范畴用于概括马克思哲学的是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称马克思是“辩证唯物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的指谓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造成极大的理论混乱,马克思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即“历史”和内在灵魂即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被淹没。沿着普列汉诺夫理解思路继续前行的是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铸成的一块整钢。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列宁和斯大林的“推广应用论”并不能真正回答问题。后来,苏联用国家意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编写成教科书,恩格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真正创立者的地位被掩盖起来,变成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第155—156页;《列宁专题文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对辩证唯物主义范畴起源和流变更为详尽的梳理与分析,参见杨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2016)》,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6—79页。)。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马克思以领域性哲学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和工艺哲学等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这种区别长期被研究者忽略,结果具有悲剧性质,马克思经济哲学和工艺哲学等领域性哲学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逻辑中得不到表示存在的机会(6)恩格斯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关系较为复杂,概括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中年后则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忽略者,因为他以马克思之名构建出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对这一关系的系统性梳理和文献实证性说明,参见宫敬才:《恩格斯与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内涵规定、研究对象和存在形式等问题的说明与论证,参见宫敬才:《论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关于马克思工艺哲学的说明和论证,参见宫敬才:《对马克思工艺学思想的误解应予纠正》,《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
二、形成过程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粗略说是42年的时间(1844-1886年)。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大体出现和存在于1844-1859年间;第二阶段是提出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设想,大体出现和存在于1859-1873年;第三阶段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具体性构建和论证,大体出现和存在于1873-1886年。这一过程的哲学演化轨迹较为清晰,恩格斯以依托对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感悟而来的唯物主义哲学为主旋律,辅以英法德三国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被构建出来。
在第一阶段,1844年1月初至2月初恩格斯写作了《十八世纪》一文。该文主旨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出现的前提条件、经济与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性后果。这篇论文可以说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写作的预先操练。这种做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首次出现,在历史学意义上同样属于最早的研究成果之列,由此可以看出不满24周岁的青年恩格斯秉有极强的社会历史感悟能力。在讲到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思想前提时,恩格斯列举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巨大进展,例如天文学、光学、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和博物学等,基于此作出结论说,“18世纪科学的最高峰是唯物主义,它是第一个自然哲学体系,是上述各门自然科学完成过程的结果”;更一般性的结论同样表现出恩格斯的哲学思维特点,“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8、97页。。从恩格斯做法及其结论可捕捉到如下信息:第一,恩格斯哲学立场是唯物主义,其前提是“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第二,恩格斯得出唯物主义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自然科学知识,他自己列举的例证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恩格斯做法表明,他特别关注18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着眼点有两个,一是这种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对哲学的影响,二是这种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对社会经济历史如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方面的信息预示了未来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恩格斯后来的哲学思想演化过程确实与对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关注、跟踪和唯物主义地提炼概括紧密相连。
在第二阶段,1959年,马克思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最经典的概括性表述出现于其《序言》中。由于是生命途程中黄金时段15年研究的成果,马克思特别重视这一著作,但资产阶级学术界以沉默冷对,便嘱托恩格斯为其写书评。恩格斯连写三篇,第一篇从德国政治经济学历史角度评论,第二篇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评论,第三篇从政治经济学理论角度评论。第三篇未得发表,手稿也没有找到。对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来说,这两篇书评中的哲学思想极为重要,虽然此时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论证和体系化连结。第一,对马克思《序言》中的哲学思想拔高到另一个层面。恩格斯把马克思表述出来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概括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称其为“新的世界观”“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新的科学的世界观”(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7、598、602、599页。。这种概括和命名无意间使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概摄范围由社会历史扩大到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整个世界,其间哲学本体视域的重大变化及其理论后果,或许当时的恩格斯自己也没有自觉意识到。第二,指出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哲学思想渊源,认为其合理内核是辩证法但需要加工改造,马克思是唯一适合担当这项工作的人(9)同上,第602页。。第三,提出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设想,即要发展出一种比从前所有世界观都更加唯物的世界观,发展这种世界观“必须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10)同上,第601页。。第四,提出对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来说重要到生命攸关程度的知识分类原则,即“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11)同上,第597页。。第五,提出理论叙述和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2)同上,第603页。这里又一次表出现恩格斯惊人的感悟能力。恩格斯的方法论概括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理论叙述而来,马克思提出这一方法论原则的文献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导言》,正式表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令人称奇的是,恩格斯终其一生都未见到这部手稿,仅凭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感悟就能作出符合马克思理论实际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页。),这一原则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被表述为“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五个方面的内容皆以哲学命题形式出现,只具有洞见性质,还没有来得及详加论证,但它们是恩格斯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第二阶段的主要成果,是这一体系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
在第三阶段,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致信马克思,兴奋地谈论“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5页。,这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手稿的开始。到马克思逝世的1883年,主要思路和资料已梳理完成,只是由于整理和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二、三卷才未能最终写成和出版。1876年出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恩格斯开始系统、连续地批判杜林,系列论文结集出版的书名是《反杜林论》。1886年,恩格斯在百忙之中偷闲写作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部著作标志恩格斯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二阶段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构建设想、一系列哲学命题和基本思路在这里得以展开、论证和连结,一个与马克思经济哲学等领域性哲学相比有重大区别的哲学体系出现了,后人(主要是列宁)为其冠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是马克思哲学还是恩格斯哲学?亦或是二人“意见完全一致”的哲学?直到现在,这样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回答。实事求是地说,被冠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恩格斯的哲学,其中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14)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劳动历史唯物主义,除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外,还包括主、客体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法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实际是劳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展开和论证,参见宫敬才:《论马克思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三、基本内容
以文献实证形式检视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就可发现,这一体系中的大量范畴、范畴指称的具体内容、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支撑这一切的事实根据,都具有与马克思经济哲学等领域性哲学判然有别的特点,精神气质之间的区别更大,但它能成一家之言且具有严格意义的哲学体系性质。
(一)哲学分析框架
哲学分析框架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分析框架是提出任何哲学思想的认知前提,也是理论叙述意义和理论逻辑意义的出发点。恩格斯对哲学分析框架问题的回答思路极为清晰:“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77、278页。。这样的问题指称两项内容,一是本体论,二是认识论。两项内容都具有一般哲学性质,具有七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空间特点,存在更准确说是物质外在于人和独立自在于人;第二,时间特点,物质先在于人,人是物质演化的结果;第三,存在特点,物质具有大全和无限性质,是真正的无限性存在;第四,关系特点,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认知是错误的;第五,认识论特点,物质可以被认识,不可知论缺乏事实根据;第六,哲学形态特点,这种哲学分析框架以物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第七,适用范围特点,这种哲学分析框架具有普适性质,适用于对自然界的认知,也适用于对社会历史的认知。
恩格斯哲学分析框架的关键是人、物二分,未深入到更基本的存在层面。其中的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但不是人的全部属性;其中的存在是人的认知特定层面的对象但不是最基础性的对象。虽然恩格斯称这一哲学分析框架为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除科学性认知层面的思维属性外,还秉有其他属性,如同样属于认知层面的审美和善恶判断属性。作为认知对象的存在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但它们的客观基础是劳动(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9页。,劳动存在更基础因而更“基本”。从科学性认知角度看,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确实是科学性认知活动中哲学意义的基本问题,但从一般性哲学角度看,它不是哲学最“基本”和“最高”的问题,马克思用黑格尔式语言提出了一般性哲学的基本问题即“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17)同上,第210页。,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基本问题,即具有普适性的哲学分析框架。
恩格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哲学分析框架?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长期且高度的关注使然,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中的实证哲学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恩格斯的哲学研究和思考。进一步说,当时的实证主义哲学是哲学潮流中的强势倾向,恩格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认识到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浅薄之处并称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破烂货”(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39、357页。,而是无意识地秉有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相类似的哲学倾向。二是英法德三国的唯物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都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
(二)哲学本体及其辩证性质
哲学本体是传统哲学称谓,意在指明哲学研究对象或说哲学理论的客观基础。恩格斯对哲学本体有明确规定,“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页。。有时,恩格斯称作为哲学本体的物质为“现实世界”或“外部世界”,这样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历史(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7页。。在哲学史意义上说,恩格斯的哲学本体观与近代以来西欧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观一脉相承,哲学思维方式没有根本性区别,要害是人、物两分,物质或现实世界是认识对象,但物质或现实世界不依赖于作为认知者的人而存在。认知必然会有结果,结果中以不加杂人的主观性成分为奋斗目标,目标达成是自然科学意义的客观真理。这样的哲学本体观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有密切联系,是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哲学本体论化。
哲学本体的存在特点是什么?恩格斯对问题的回答与近代以来的西欧唯物主义哲学传统在本质上区别开来:“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它们实质上可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63页。恩格斯对哲学本体存在特点的揭示很著名,是其对辩证法思想理解的集中体现。因此,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能够证明这一点。
(三)自然观、历史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是严格意义的反映论观点坚持者。既然作为哲学本体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那么,对二者的反映形成自然观和历史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按照自然界本来的样子认识自然界,“不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22)同上,第458页。。基于此说,有关自然界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只是对自然界辩证运动性质的反映,绝非人之力量强加于自然界形成的结果。这样的揭示就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花费10年功夫尚未写就的《自然辩证法》所要完成的就是这一任务。
关于历史观,恩格斯主要秉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表述出来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独特之处在于严格区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主张用唯物主义哲学改造“关于社会的科学”:“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的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84页。如何改造“关于社会的科学”?恩格斯在这个微观语境中无法表述出来的想法是,用科学实证原则思考和处理问题,凡不符合科学实证原则者将被从“关于社会的科学”中“驱逐”出去。
既然自然观与历史观区别明显,问题就接踵而至。自然观与历史观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依照恩格斯的理解,自然界比社会历史更根本,处于更优先地位,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24)同上,第275页。。既然如此,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是:对自然界的认识如何过渡到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两种认识如何协调起来?恩格斯的回答是:“适用于自然界的,同样适用于社会历史的一切部门和研究人类的(和神的)事物的一切科学。”(25)同上,第309页。这是以直白形式明确提出的“适用”论。这个观点在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桥梁作用,否则基于对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无法过渡到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恩格斯“适用”论带来特定的理论后果,列宁和斯大林顺势而为,把“适用”论加工改造为“推广应用”论(26)《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3、335页;《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24页。。“推广应用”论基于“适用”论的观点而来,而“适用”论的内在逻辑存在应予关注的问题。适用于自然界的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恩格斯没有表述出来的内在逻辑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原则如科学实证原则同样适用于研究社会历史。面对这样的内在逻辑,回忆一下恩格斯1844年初说过的话就好理解了,“科学和哲学的结合就是唯物主义”。好理解不等于没有问题。自然界与社会历史是具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研究对象,不关注其本质区别,如何能够得到符合社会历史实际的结论呢?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原则研究社会历史,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如何体现呢?这样的内在逻辑隐藏更深刻的哲学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并立并列关系还是主导从属关系?如果是前者,那么顺之而来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二者之间不存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难以服人;如果是后者,那么自然而然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有两种,一种是大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它有更大的概摄范围,另一种是小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概摄范围小,在这种意义说二者之间确实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进一步说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文献载体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先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后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的大、小哲学之分或主导从属之说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常识相悖谬。综合起来说,如上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的两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提法中的马克思没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之间有一道理论逻辑鸿沟,这道理论逻辑鸿沟无法跨越。
(四)知识分类与哲学定义
恩格斯理论难题的出现与其知识分类思想和对何谓哲学问题的理解有直接关系。放大视野地说,理解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关键是注意其知识分类思想。知识分类思想伴随恩格斯的整个哲思之旅,哲学思想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都有所表现。第一阶段表现出来的是特别关注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得出哲学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自然科学知识。第二阶段中明确提出知识分类原则,“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的命题可为典型例证。第三阶段把如上命题变为哲学实践行动,表现出来的是精致且系统的知识分类图谱,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人们耳熟能详的叫法是物质,另外的叫法是“外部世界”“现实世界”;第二,“外部世界”“现实世界”指称的内容有二,一是自然界,二是社会历史,此外无它(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45页。;第三,认识活动中的人对“外部世界”“现实世界”进行反映,得到的结果是有关外在世界的经验(28)同上,第344页。;第四,人对反映外在世界的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得到的结果是内在经验,这种经验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第五,外在经验和内在经验的理论表现形式有三,即自然科学、历史科学和哲学(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7页。,有时恩格斯认为理论表现形式有四,即有关无机物的科学、有关有机物的科学、历史科学和哲学(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92—94页。;第六,概括性的知识分类是经验(实证)科学和哲学。知识分类思想是恩格斯一再论述的话题,其中明确地表达出对何谓哲学问题的理解,值得完全引证出来:“现代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2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12页。恩格斯论述要点有三:其一,哲学的定义性解说是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二,哲学与经验(实证)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最后剩下的只有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三,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除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外皆为多余。
恩格斯的知识分类图谱和哲学定义思路清晰,但其中的问题需要思考和讨论。第一,把历史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视为知识分类图谱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显然大大降低了人文社会科学在知识分类图谱中的地位,其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随之而来的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被忽略。第二,关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的观点是对哲学功能的误解,因为哲学除研究思维规律外还有两项功能,一是批判功能,二是终极价值的设定功能。第三,仅从科学性认知层面规定哲学,实际情况是哲学还有更重要的层面,这就是实践。就此而言,只要我们重温马克思的论断就够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2页。。第四,恩格斯知识分类图谱的规定过于刚性,用这样的知识分类图谱理解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会出现问题,我们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例证说明这一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多有论述,构成三编中的第二编,其中对政治经济学学科性质的判断显然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实际不一致。恩格斯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经验科学、历史科学,概括说是实证科学。因此,政治经济学中不能诉诸道德和法律,因为这种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56、441、153、156页。。恩格斯根据科学实证原则对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进行定性,问题很严重。把政治经济学定性为实证科学意义的经济科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流性观点。就此而言,看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铁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弗里德曼的著名论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就够了。主张政治经济学不能诉诸道德和法律,同样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流性立场。就此而言,阅读一遍被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设置专节批判的西尼尔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大纲》就可明白(34)参见[英]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12页。。第五,就笔者长期研究因而较为熟悉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来说,恩格斯的知识分类图谱同样存在不小的缺陷。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存在且是博大精深的体系(35)参见宫敬才:《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宫敬才:《重建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这一体系在恩格斯知识分类图谱中没有任何表示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
四、思想资源
尽管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不足之处,但它确成体系。考虑到如下事实,更使我们惊叹不已。恩格斯中学肄业,没有受过像马克思那样的学术训练,特别是哲学训练。成一家之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与这样的经历相比,我们不得不说恩格斯是哲学天才。对比形成的特定情势促使我们不得不探讨和回答如下问题:恩格斯在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时依凭的思想资源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样的思想资源有三个:18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英法德三国的唯物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一)18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
恩格斯从年轻时代起就特别关注自然科学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始终如一地从中提炼概括唯物主义哲学结论。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主要以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为事实依据。如下例证能够证明笔者所言为真。
例证一。恩格斯认为,18世纪的自然科学研究处于搜集材料阶段,19世纪的自然科学研究则已进入整理材料阶段。后一阶段是质的飞跃,恩格斯在例举细胞、能量转化和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三大发现后说,“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副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0页。。这种基于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而来的自然观具有什么特点?恩格斯给出如下回答:“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18页。如上论述表明,恩格斯对自然界的理解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性质,而这种性质认知的获得、论证和依据则完全源自对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感悟。
例证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两大特征和三大规律。两大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这些内容直接源自恩格斯。他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辩证法是关于普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由矛盾引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恩格斯用于证明这些内容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科学的五个学科:数学、天体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38)同上,第401页。。这个例证具有典型意义,集中体现了恩格斯的哲学运思方式: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基本前提,揭示其辩证性质是首要任务,任务的完成以提炼概括出其特征和规律为标志。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找到事实依据,恩格斯为我们列举的事实依据是五大自然科学学科。这样的做法及其哲学结果表明,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是恩格斯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基本且主要的思想资源之一。
(二)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部分有直接的思想来源,这就是英国、法国和德国近代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出现早于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直接和根本性的影响,伏尔泰极力推崇洛克哲学,以洛克哲学为标准的例证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39)《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51—52页。。费尔巴哈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类,实际是英、法两国唯物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三国唯物主义哲学中有共同的东西在发挥作用,在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可以发现它们或隐或显的存在。第一,它们都反对唯心主义,虽然具体的反对目标不一样。在英国尤其是在培根那里,中世纪后期远离实用的繁琐哲学是反对目标,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反对目标是天主教神学和世俗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反对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二是基督教唯心主义。第二,它们都以自然、物质、物体等为哲学本体,视它们为唯物主义哲学的客观基础和思考前提。第三,人的天职是认识哲学本体,这种认识以经验、直观为基本手段,追求目标是不夹杂任何人之主观性成分的客观真理。这种认识无主体性,面对认识对象时认识者头脑中像白纸一样空无所有。第四,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现实的功利追求,用科学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显示哲学的真正价值。第五,这种唯物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范式为模仿对象,经验、实验和实证是经常使用的词汇。
说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唯物主义内容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法国和德国近代以来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据何在?以文献实证形式回答问题,例证如下。
例证一。培根“四假相”说非常著名,目的是清除一切不利于获得科学性认识的异端杂说,鼓励认识者直接面对自然界,以便获得抓住自然界真实面目的认识。在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行程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人们决心按照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现实世界,排除各种“唯心主义怪想”(4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49—35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7页。。
例证二。霍布斯的哲学本体是物体,物体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界和国家;与此相应,哲学也分两大类即自然哲学和公民哲学。恩格斯把现实世界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与此相应的科学有两种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哲学层面的概括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4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85—38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84页。。
例证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由于与贵族子弟发生冲突被迫流亡英国一段时间。寓居英国期间恶补英国哲学知识,成果是《哲学通信》。伏尔泰奉洛克为哲学和理性的化身。青年恩格斯在《十八世纪》一文中称“洛克的学说”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之一(4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第51—5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97页。。
例证四。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骨干成员,百科全书派领袖。他对哲学研究方法的看法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为模版:“我们有三种主要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对自然的观察应该专注,思考应该深刻,实验则应该精确。”恩格斯对研究方法的看法稍有不同,但前提是“先研究事物”(4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第155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9页。。
例证五。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哲学对自己的思想有解放作用,为自己成为费尔巴哈派而兴奋不已(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66、275页。。这是认识恩格斯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关系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前提看待费尔巴哈的如下命题,其哲学思想对恩格斯到底有多么大的影响就可想而知。命题一:“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命题二:“自然是人的根据。”命题三:“哲学必须重新与自然科学结合,自然科学必须重新与哲学结合。”(45)[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李金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15、116、118页。费尔巴哈只是提出口号,恩格斯把口号变成哲学研究实践,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客观事实。
五个例证已能说明问题。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内容与英国、法国和德国近代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之间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说后者是前者的思想来源决非过分之论。这样的思想来源会发挥作用,具体表现是思维方式、知识分类方法、哲学本体设定、关注重点和哲学研究目的等方面。放大视野地看,当我们习惯性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既笼统不当,又失之片面。说英法两国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名正言顺,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过程及其体系性存在能够证明这一点。
(三)黑格尔哲学
从1859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书评开始,恩格斯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意义上涉及和处理黑格尔哲学问题,一直到生命途程的终结没有变化和转向,只是内容逐渐地丰满起来。
首先,恩格斯一再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亲缘关系,认为自己和马克思是从黑格尔哲学派别解体中产生的“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并认为马克思是唯一能胜任改造黑格尔哲学以便从中剥离出合理内核任务的人(4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602页。。
其次,对黑格尔作出总体且辩证的评价。恩格斯一方面高度赞扬黑格尔,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黑格尔像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表现出政治立场的不彻底性(4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72页。。
再次,恩格斯始终如一地关注和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当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学习黑格尔哲学时,得到的指教性意见是读《小逻辑》。恩格斯认为,“大《逻辑》在真正辩证法的意义上更加深刻地触及事物的本质”(4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22、400页。。方法论意义的辩证法是恩格斯关注和重视黑格尔哲学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最后,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具有唯心主义性质,因而不能直接加以运用,被改造后才能“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如何改造?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哲学头脚倒立,颠倒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视思维为本原,存在是思维的派生物。必须把被黑格尔颠倒的关系“倒转过来”,视存在为本原,思维只不过是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4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8页。。这种辩证法的基本规定何谓?恩格斯用两种形式加以表述。一种是直接源自黑格尔《逻辑学》的两大特征和三大规律(5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63页。,另一种恩格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各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5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8页。
检视恩格斯代表性哲学文献《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上就能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内容与黑格尔哲学之间具有直接、密切和本质性联系。基于此作出如下结论不能被认为是唐突之举: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基本和重要的理论来源。
综上所述,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确有其理论来源。其中,自然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和英法德三国唯物主义哲学是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研究中关注不够的地方,但只有把这一问题真正地搞清楚和说明白,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气质特点才能被理解。黑格尔哲学作为话题并不陌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研究中被关注的中心,但细心究之,还有需要认真研究的地方。恩格斯关注黑格尔哲学中方法论意义的辩证法,《逻辑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与马克思做法相比,恩格斯关注的特点便显现出来。马克思关注《精神现象学》,称其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挖掘出来的哲学精华是劳动辩证法(5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01、205页。。二者之间的区别明显可见,区别背后的哲学思想差别同样是客观事实。这样的事实需要研究,这正是我们当下的任务。
五、讨论性结论
第一,恩格斯是否有名之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这是个事实确认问题。哲学思想演化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资源三个方面的文献事实能够证明,恩格斯确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命名其为辩证唯物主义符合恩格斯哲学思想实际。
第二,在哲学逻辑自足意义上,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有需要研究的问题,一是自然界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二是哲学概念的指称内容问题,三是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问题,四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及其结果将有助于完善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第三,在与马克思哲学关系的意义上,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意见完全一致”的认知不符合二人之间哲学思想关系实际。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各自作为整体的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区别何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以往的比较性研究聚焦于个别观点之间,真正应该比较的是体系对体系。这样的比较需要解决前提性问题,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哲学何谓?这同样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得出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实际的结论尚需时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认知问题,马克思哲学何谓问题确实客观存在且需要研究。
第四,我们习惯于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进而通过恩格斯列宁文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克思哲学。这种理解路径的中间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得到的是恩格斯列宁理解的马克思哲学。直到现在,这种路径依赖式理解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主导性做法。要真正回答马克思原生态哲学何谓问题,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直接通过马克思文献向马克思讨教,恩格斯列宁文献只能起作为一家之言的辅助作用。讨教的结果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马克思哲学是哲学史意义的伟大革命,这种革命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存在形式。二者有机统一使马克思哲学以领域性哲学的形式表示存在,如经济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工艺哲学等。这就是对马克思哲学何谓问题文献实证意义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