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学与黑美学

2020-12-05郑节节贵州民族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9期
关键词:负性人性美学

郑节节 (贵州民族大学)

一、音乐美学的思考

音乐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给人洗涤心灵,听起来好听这就是音乐的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当我们倾听那些悦耳动听名曲,尽管并非我们自己所创作,但那每一个音符又都仿佛是从我们内心里自然流淌倾情而出,这种心理现象或者说必然性,便是音乐形式暗合了我们审美心理的音乐的逻辑。所谓优秀的作品就是指那些音乐形式符合我们的审美情感,音乐逻辑趋于完美的创作。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派不同的音乐类型也在音乐逻辑上是有所区分的,且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可以确定的说,那些音乐史上各据一席之地的顶尖作曲大师们,都或多或少的动摇甚至颠覆了旧有的音乐逻辑秩序,成为新型逻辑的伟大开拓者。

二、美与自由

自由是生命的本质,也是美与艺术的本质。艺术是精神创作活动,是自由操控,是“随心所欲”,是人类自由精神的最佳载体和最充分体现。我们在艺术里徜徉,畅行无阻。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现实是束缚羁绊,是遵循规则,是不自由,艺术就是要挣脱现实的羁绊,奔向自由。现实的不自由使得人需要借助艺术以回归生命自由本质的家园。而美这种精神愉悦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或者说自由就是美。

康德美学着力于解决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从而使人由分裂状态走向完整,在这个过程中,人要由自然人变成自由人,审美是其中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不断用到“自由”这个词,因而有诸如“美是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游戏”、“自由美”、“自由的喜爱”这样的说法。所谓“无利害性”的意思就属于“自由”含义之一。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第十六节中对“自由美”和“依存美”的讨论,认为只有“自由美”才是真正与利害、与生活中的实用目的或道德目的无关的美,而“依存美”则由于与一个特殊目的相关因而不是纯粹的美。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他认为美的艺术领域属于绝对心灵的领域,而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他说:“按照它的纯粹形式方面来说,自由首先就在于主体对和它自己对立的东西不是外来的,不觉得它是一种局限和界限,而是就在那对立的东西里发现自己。”黑格尔力图从这种对立中去发现自由。艺术是立美审美活动,而其实就是通过艺术展示自由的自我,释放自由的自我。

黑格尔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这并不恰当,生活中也有审美现象,且艺术也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重要的是当你懂得以审美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践行审美人生的时候,则整个世界都将是美好的,而一切忧伤悲苦也都会化为美的推动力。这种积极态度将使快乐伴随我们终生,人生便因此而真正获得意义与价值。

三、对音乐黑美学的思考

性善性恶及晦暗隐秘皆为人性,人性是复杂多层多面多元的立体式存在,是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之幽灵。艺术是对生命的宣示,它既展示表现人性之正面,更应挖掘揭示人性之晦暗与负性,艺术与审美的深度与最高价值不在正面,而在负面内容的揭示与表现,使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悲剧的力量要远高于喜剧。黑美学是深度美学,是对人性生命的深刻思考与不断追问,是对反生命现象的无情揭露、诅咒与批判。

艺术从形式到内容皆是美的,艺术在内容上分为正性内容与负性内容两大类,又叫积极与消极或肯定与否定两方面。负性内容不但同样可以给人以精神愉悦满足,甚至给人更大的心灵触动,因而它是更具美学意义与价值的。关于负性否定的艺术创作早已有之,以美的形式表现否定的内容,如古希腊之雕塑《拉奥孔》、罗丹《欧米艾尔》、蒙克《呐喊》、毕加索《格尔尼卡》及音乐上关于死亡的马勒数部交响乐等。张晓刚《血缘-大家庭》通过麻木的表情而揭示人性的僵硬,岳敏君滑稽荒诞而痴傻的大嘴笑脸,席勒的表现主义则是通过变形和扭曲的干瘪人体极鲜明而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痛苦惊恐,佛洛依德那烂肉似的肥胖人体深刻地展示了身处社会底层贫穷者之隐秘丑陋的一面。

艺术创作成就与相关美学理论并不同步,负性内容的缺失成为美学荒凉地,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亟待学界开垦浇灌。

艺术的形式就是由诸多元素组合的结构形式,它是主体(审美者)意识之外的客观物质实体,在它进入主体意识(主体注意关照它)之前不是对象,只是潜在的对象。一旦它进入主体意识,便瞬间完成由实到像(表象)由客观到主观的转换,形式转换为对象。主体关照的是对象而不是形式,形式是永远看不见的。形式是唯一的,而像则是有多少个主体就有多少个像。像是对形式的主观意识反映,它远不是照相机那样的原样复制,而是主体有取舍有选择的转换,对形式的某些方面他会视而不见,而对另一些方面则可能加以放大,甚至变形扭曲。意识中的像是主见,一切主见都是偏见,审美无正见,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

审美是个基于情感运动的意识活动过程,它分两步,由实转像是审美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意识上对脑中的像进行建构,这个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认识、想象、理解判断以及伴随始终的情感反应。极有意思的是主体对同一作品的每一次建构都有变化不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结 语

美学即审美现象学,美与审美属于意识现象,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目的的精神活动,在物理层面上是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增长的是知识、经验与审美能力,释放的是热能,获得了快乐,它是生命成长延续的驱动力。审美不只是纯感性活动,它还包含认识、理解与判断等理性因素,是理性与感性的互动与融合。

猜你喜欢

负性人性美学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外婆的美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