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艺术家和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以偶然音乐“四分三十三秒”为例

2020-12-05叶静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9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接受者

叶静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创造”艺术作品意味

首先这里的“创造”并非为物质形式的创造和生产制作艺术作品的外在物质形态。而是指艺术作品中多重意义的“创造”和赋予,赋予者可能是艺术家或是艺术接受者亦或是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的“简单”相加。艺术接受者在观赏和鉴赏艺术作品中,结合自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次“创造”艺术作品意味。从而加深了艺术作品的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艺术接受者

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之中首先确定了中心即为读者本身,他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接受美学者认为一部艺术作品的含义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作品本身,二是读者(艺术接受者)的赋予。因此在艺术作品的艺术鉴赏活动之中,一方面,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是艺术接受者进行鉴赏和欣赏活动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鉴赏和欣赏的主体,艺术接受者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从而可以看到对于艺术作品的意味“创造”而言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有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家

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在艺术创作中将头脑中的主观臆想放进现实中,形成主客体的统一。如果没有艺术家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便没有艺术接受者的鉴赏对象。因此,我们要了解艺术、艺术作品,就必须了解艺术生产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体,艺术家本身。那么在艺术界中认为艺术家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艺术素养呢?

四、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意味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为什么会产生想要表达的艺术创作情感呢?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是否真正的投入了情感,而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表现而表现呢?这段情感是艺术家本身的还是外界暗示的?艺术家的感情是自觉而生或是自发而生的呢?物质美对艺术家来说是或多或少的“随物兴感”,也就是说物质美可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感情。那“因情感物”的艺术家是否又能会感知到这种更深刻的含义呢?艺术作品的意味是否与完全是由艺术家创作时所决定?

五、艺术家、艺术接受者“创造”艺术作品意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艺术生产的结果艺术作品,不再单单的只看到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辛勤付出,而也能够重视到艺术接受者对于艺术作品“创造”的作用。其中艺术鉴赏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去理解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审美享受活动。但还有一部分的艺术接受者,他们无积极状态的接受艺术,没有的偶然感知着艺术作品,他常常使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去理解艺术作品,但这部分人是否对艺术“创作”就没有作用呢?

六、艺术接受者“创造”艺术作品意味

艺术接受者通过运用感觉、联想、想象等心理理解和感知艺术作品。接受者面对艺术作品更多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去理解艺术作品,例如根据今日此时的心情去直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元素,直接的认为灰暗的音符及时悲伤和哀愁,或是根据类似的“线索”(间接经验)去猜测图稿中色彩和线条的故事。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艺术接受对于艺术作品意味的“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音乐作品为例,偶然音乐的创始人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1912-1992),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机遇人物。他的一切艺术追求和生活追求都是随机而作的。他的著名“钢琴曲”《四分三十三秒》(1952)也许就是偶然音乐的巅峰之作。1952 年8 月29 日,美国先锋派钢琴图德(1926-)在纽约东南部游览胜地伍德斯托克“演奏”此曲时,静坐在钢琴旁一声不吭,闭目点头的方式暗示每一乐章的起承转合,三个静默的乐章分用了33秒、2分40秒和一分20秒,加起来一共4分33秒。

这样的音乐作品,创作音乐作品的音乐家认为自己是音乐作品的创造者,但却忽视了作品中带来的完整心理学效应,让艺术接受者通过简单地暗示也参与到艺术作品的解读中来,艺术接受者从间接经验中读取到钢琴、音乐演奏家、手指的运动、演出结束起身鞠躬、下台等动作,便在脑海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钢琴音乐演奏会应该有的基础条件。所以就算钢琴音乐会缺少了钢琴音响,但是艺术接受者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次理解艺术作品,也会认为这是一个艺术作品。因而在这个作品中艺术接受者可以简单轻松的进入音乐作品。

结 语

艺术接受者对于艺术作品意味“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主动的接受,消极被动的接受或是“空白”接受都是接受的一种,我们不能仅限于将视野集中于对艺术家“创造”意味的理解,而也要看到艺术接受者“创造”意味的群众效应。任何艺术作品的“创造”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不在单纯,“创造”艺术作品意味的群体也不在单一。偶然音乐《四分之三十三秒》便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让艺术接受者解构了约翰·凯奇,艺术接受者通过运用感觉、联想、想象等心理理解和感知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接受者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