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0-12-05吴贵龙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吴贵龙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老师应该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总结中,针对学生兴趣点及教学内容来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去教学相关知识,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老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这样提问学生:“大家都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吧?对于小红帽的故事,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这种提问方式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对故事情节的联想中,对于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有的学生可能已经丧失了兴趣,而当老师用“疑问”来激发学生思考时,有的学生必定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疑惑,面对这些从未触及过的疑惑,所有学生的兴趣会被重新点燃。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小红帽的妈妈为什么不一起去给外婆送食物呢?外婆住在偏远的地方,小红帽为什么一定要在太阳下山前赶回家而不是第二天赶回家呢?小红帽如果真的遇到大灰狼该怎么办呢?”带着种种疑问,学生对《小红帽》的故事可能会有新的解读,在大家集体进行探讨、想象之后,所有学生会对“新编小红帽”兴趣盎然,在此情况下来教唱《小红帽》,学生一定会快速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再例如在训练节奏感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快速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音频播放,让学生根据音频来猜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并根据声音将相应的节奏拍打出来。当老师播放出人们的走路声、小鸟的叫声、汽车鸣笛声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时,学生一定会快速产生兴趣,并积极做出反应,在控制拍打力度、拍打声音长短的过程中,学生的节奏感也随之增强。由此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法宝,老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来组织教学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科学使用教学工具,丰富音乐课堂
科学使用教学工具不仅能让音乐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快速激发出来。学生一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面对各种不太熟悉的教具,学生会被快速吸引,在此情况下,老师应详细介绍教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尝试使用教具来演奏音乐,在有趣的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具的使用、所学歌曲的伴奏方式等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对多媒体的运用以外,老师也可以将竖笛、竹笛、沙锤、口风琴、铃铛、小鼓、三脚架等便携式的乐器带入到音乐课堂中,老师在介绍了每一个乐器的声音特点及用法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将这些乐器分别派发给不同的小组,让每组成员通过手中的乐器来演奏出一段声音,如小老鼠偷吃坚果的吱吱声、清风吹开窗帘的沙沙声、倾盆大雨打在树上的啪啪声等,让其他小组来猜测这是什么事物发出的什么声音,猜对的小组可以从出题小组中获取任意一件乐器,如果没有猜对,出题小组则可以从猜题小组中获取任意一件乐器,在游戏结束之后,获得乐器最多的小组即为赢家。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下,学生一定会积极开动脑筋,利用手中已有的乐器来演奏出逼真的、动人的声音,而猜测组也会积极思考和联想,结合乐器特点进行推理和猜测,在紧张、刺激的游戏过程中,不仅学生对教学用具的特点及用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参与创编,发展学生个性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是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老师应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创编,这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创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建议,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被改变。有的学生由于创编经验有限、学习能力不足等而不太自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引导,并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找出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创编缺乏想象力的学生可能声音比较甜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老师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并通过合理放大这些优势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而逐步参与到歌曲的创编活动中来,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挥。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像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均可以拿来尝试;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不同的教具,通过教具组合变换来演奏出不同的声音,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老师应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使个性化教学得到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