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曲技术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5杨一伦赵越吉林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9期
关键词:作曲声部理论

杨一伦/赵越 (吉林艺术学院)

作曲技术理论是一门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课程,这也就使得它对学习者的音乐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理论知识背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乐曲演奏及声乐演唱需要作曲技术理论来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科学的准确的运用作曲技术理论,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乐曲,才能够唱出观众的心声。

一、曲式结构的教学应用

曲式是“结构”概念,有空间上的意义,也有时间上的意义。通常分为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各音乐的形式及结构特点,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对各种类型的曲式进行了解,使学生系统、完善的了解其创作的结构及章法,明确各类型音乐的演奏特点及其艺术风格,能更好的去进行演奏或演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仅仅给学生一系列的理论干货的输出,还要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更好的去体悟、感受曲式结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去做一个引导者,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设置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作品,感受到同类型作品的风格特点,同时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进行操练,练习演奏或演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补充,如当前民族音乐创作中,许多创作者会选用对比、重复以及变奏的方式来进行民族音乐的创作,教师就可针对这一现象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补充,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

二、和声的教学应用

和声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部分,它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声部的组合作用、乐曲的结构作用、内容的表现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这三方面的教学,声部的组合,强调的是各声部之间的协调,要优化组合各声部的音乐,才能够让一首作品更好的表达出其本身的价值内涵,要让学生通过声部的组合变化对其风格特点有明确的认识;乐曲的结构,强调的是框架和布局,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作品的结构,使其对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内容的表现,强调的是真情实感,从作品本身出发,带着学生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感受音乐的原始魅力,通过对这种真情实感的追求,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整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度,要让学生有计划且系统全面的去了解和声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进行演奏及演唱。

三、配器法的教学应用

配器,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就是给声部分配乐器,从拓展意义来看,它讲究的是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这也就是说“配器”它在作曲技术理论中是非常复杂的且难度系数较高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配器法提高重视程度,要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系统性、完整性,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好各个音阶演奏的技巧,钢琴演奏过程中会有六到七个八度音阶,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掌握各个音阶演奏的音色,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对于作品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阶演奏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各种乐器的熟识程度,培养学生在配器过程中对于乐器音色的敏感度,合理的配器方法会增强音乐的表现效果,更好的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内核,丰富其表演展现形式,更好的与观众的内心产生互动。

四、复调的教学应用

复调,讲究的是各部分相互独立,但在整体上却又和谐统一,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对比复调及模仿复调。一部音乐作品,不论在演奏还是演唱过程中,都会存在很多的旋律,这些旋律彼此组合在一起,会形成很鲜明的层次感以及逻辑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复调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创作或者演奏演唱中更好的去展现一部音乐作品。

对比复调,是一种共时的,是不同旋律同时的组合展现,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强调共时的特征,要通过具体作品案例让学生明白对比复调与模仿复调的区别。一般来说,通过复调技术可以丰富作品的展现形式,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度,产生一种与观众内心相互交融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掌握作曲技术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学中,对于作曲技术理论的应用不尽相同,但作曲技术理论能够给我们以强大的技术理论支撑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在教学中科学的应用作曲技术理论,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加强重视的。

猜你喜欢

作曲声部理论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George Ger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