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歌唱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辅助研究
2020-12-05杨羚
杨 羚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并提出在延期开学期间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授课,确保“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克服条件限制,隔着屏幕,我们的广大教师与学生开始了隔空教学。普通教师成为了“主播”教师,我们的学生都足不出户在家里一节一节地听网课,面对的是单调的屏幕、有限的空间,这就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要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不能自由出门,更谈不上同学之间的社交活动,有限的屏幕几乎成为交流的唯一途径。这种状况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更由于减少了户外活动,身体免疫力在这期间也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因此,各级院校积极倡导教师们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组织好线上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为了改善授课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时增加了更多的生动语言级图片。
在此,我们要说的是一种用“快乐歌唱”的方式来调节学生情绪、缓解居家学习压力、辅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身心健康的手段,而这种方式在校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践的可行性。很多大学里的心理健康辅导也把歌唱当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感疏导手段,甚至在某些领域里,医生们把歌唱当作一种“药物”来缓解抑郁症和专门治愈心里、精神方面的疾病等。这种认为唱歌对身体健康和提升幸福感有益的想法,是古来就有之。在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就曾提到:“会唱歌的人能把敌人吓跑”,在朗费罗的诗《白昼已尽》中同样暗示了歌唱可以驱走忧伤。
为什么歌唱可以起到这么重要的作用呢?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凭直觉就能感到,歌唱能释放悲伤,让情绪变好。不难发现,如果某个人唱他所喜欢的歌曲,特别是带有欢快的节奏、悦耳的旋律时,就会显得格外的神采奕奕;同样,如果换作一些曲调祥和婉转的歌曲时,可以使原本处在不安焦虑和担忧的情绪中的人变得平静下来。越来越多研究也表明,唱歌不仅对人的精神健康有益,对身体健康同样有好处,它能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让老年人减少吃药和看病的次数,歌唱过程中使用的横膈膜呼吸法还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同时释放荷尔蒙。所以,歌唱不单单是一门用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同时还是一味很好的“自然良药”。
当下疫情期间,如果将歌唱的这种功能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压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身体上的锻炼,是提高免疫力很好的途径。
学生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困惑和学习瓶颈,尤其是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客观环境中,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大学里的学子们要面对的每一步成长都会产生一些压力和负面情绪。适时、适度的选择性歌唱就可以使这种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用歌声抒发情感,精神愉悦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通过歌唱来调节学生心理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根据个体不同采用不同形式。
首先,可以根据个体的欣赏层次不同选择更高雅的艺术歌曲或者歌剧名段来欣赏,循序渐进、细致入微地把学生带领进舒服的审美环境中,使神经得到放松的同时建立更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其次,采用独唱这种最常见的歌唱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喜欢的抒发情感的形式。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种有伴奏形式的独唱,利用网络资源事先有针对性的录制好伴奏音乐,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调整音域的高低,这样当一个人沉浸在情感的表达中忘我地歌唱时,个人魅力和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哪怕在家中也可以随时形成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释放出负能量及焦虑的情绪,使身心从中得到很好的放松。
在客观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数较少的小型合唱或者重唱,这种演唱形式可以有伴奏进行和无伴奏进行,有伴奏的可以根据客观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乐器,用传统的钢琴或者是风琴类、弦乐类等其他乐器,之前就有人尝试将一首作品按乐段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用钢琴、手风琴、二胡及吹奏乐器来分别演奏录制,在屏幕前每一部分的演奏都衔接得井然有序,别有一番趣味。这样不仅可以体会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也增加了歌唱的娱乐性,而通过这种合作的团体形式,学生在互相配合和协作的人际交往中也获得更多的愉悦,更积极热情。
为了更具说服力,我们根据这三种歌唱的主要方式,分别找了三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分别从他们的心肺功能、学习效率、情绪改善这三方面进行对比。
第一组是四名小学生,两名男孩两名女孩,均是12岁。把这四名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都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为了方便区分简称为A组和B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其他生活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每周有序地只在A组学生结束网课的时候,安排适量的简单音节发声练习(这种练习可以通过软件提前录制好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练习),然后还有结合锻炼气息方面的小游戏(例如吹唇练习、吹纸条、吹蜡烛等方式),最后选择一些小的活泼悦耳的艺术歌曲例如《月之故乡》《小路》《玛依拉》《大海啊故乡》《妈妈教我一支歌》来演唱。经过四周的实验,对比A组和没有安排歌曲演唱的B组学生,测量肺活量表明,以最大呼吸量来记,较四周之前A组学生有所提高,腹部的肌肉群变得更有力量了,尤其是在歌唱之后效果更明显,B组学生较之前几乎没有变化。
这说明结合声乐的发声基础辅助练习,使学生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调节了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使整个呼吸系统乃至全身的血脉都畅通了;而这种腹式呼吸锻炼腹肌、扩张胸肌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由于听课长时间的不良坐姿和腰部的疲劳,很适宜居家锻炼。此外,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包含了情感的表达和理解、音符的准确、节奏的快慢、节拍强弱等方面的掌握及运用和发挥,这都是在同一时间要表现出来的能力,无形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大脑的记忆力,这也是歌唱的魅力所在。
第二组是四名中学生,同样是男女各两名分成A组和B组,同样在其他生活状态相同的情况下,只针对A组学生课余时间里适当添加音乐欣赏的内容,包括一些歌剧选段和艺术歌曲,例如《我的太阳》《拉美莫尔的露西亚》《游移的月亮》《喀什葛尔女郎》《思乡曲》《我亲爱的爸爸》等,通过四周的实验,明显A组的学生在网课的学习中更有积极性,课后作业学习的效率较B组有所提高,除此之外,A组的学生精神面貌也较之前更加开朗了,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尤其是在对歌曲有选择的欣赏过程中,精神愉悦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审美素养。
第三组是组织了8名大学生,都是大学里二年纪的同一专业的学生,她们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多少出现了消极、散漫、茫然的情绪。通过一段时间,利用软件录制了几组钢琴伴奏歌曲,组织这8名学生分别从熟悉旋律到练习学会整个作品,最后到分头分段录制一起合唱出一个小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对歌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依赖,普遍认为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总是很乐观,甚至有的学生想更进一步学习歌唱中科学系统的发声法,在这种团体合作的交往中感觉自身比之前增添了很多的自信和魅力,她们都赞同唱歌能够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态。无疑,在疫情期间,歌唱在大学生的群体里更有助于引导集体乐观、健康的情绪,她们更主动地意识到歌唱是相对其他活动更适合有效改善身心健康和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稳定自己内心负面情绪的方式。通过组织合唱这种饱含激情的活动,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面临学业、人际关系、受挫能力、择业等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压力与负面情绪得到了合理的释放与宣泄,这也是为社会做的突出贡献。因为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歌唱同样有益于缓解身心的疲劳感,面对外界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是满满的正能量。
通过研究数据对比,显而易见,歌唱在疫情期间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里压力,释放焦虑的情绪,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都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即便在我们没有受到疫情干扰的平常生活里,歌唱可以很好地陶冶人的情操,善于领悟的人懂得歌唱的真谛——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情感流露;人的声音是自然界中最美秒的音色之一,在西方国家很多人认为,人的歌声是最接近自然纯净的声音。动情的歌唱可以使人们的心理产生共鸣,一次畅快淋漓的放声歌唱也是一种对呼吸系统的按摩,当你用力的激情歌唱,也是在进行一项全身的运动,一次对身体微循环的改善。总之,歌唱的益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也会不断的继续延伸和扩展到更多的领域里。
当然,歌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弊端,有些人只喜欢独唱或者根本不喜欢歌唱,而安静的听歌对他们来说是更愉快的;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太陶醉于歌唱中的情感的抒发,没有很好地把握声音的力量,尤其是还没有良好的保护声带嗓音的生活习惯和常识,这就会使声带疲劳甚至受到损伤,严重的就会导致声带病变。因此,我们要合理适度的歌唱,最好是学习一些科学的发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