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语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反思

2020-12-05冯敏娜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赛项职业院校大赛

冯敏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检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教育部自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涉及国家产业的各行各业,其中音乐表演类赛项作为文化艺术类中的子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即钢琴演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演奏,其中的民乐又可以细分拉弦乐演奏(2015年)和弹拨乐(2018年)。“技能”一词,它指的是技术、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而技能大赛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赛事,观察历年大赛的赛项规程,在这三个方向的技能大赛中,选手需要进行两轮的比赛,第一轮的两个模块分别是专业演奏、演唱以及作为音乐基础课之一的视唱练耳模块,进行视唱、模唱、模奏等方式的测试。两个模块分数分别乘以权重后相加,由高到低,前60%的选手进入第二轮。通过对现场比赛和赛后得分的情况进行比较,笔者发现了一个现象:第一轮成绩由于所占权重较大,基本决定了最终的获奖名次,而第一轮成绩在专业演唱演奏成绩差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视唱练耳分数往往决定了一个选手第一轮的名次,有时演奏(演唱)环节分数处于中上的选手可以凭借视唱练耳环节的出色发挥拿到高分甚至满分,从而拉高了第一轮比赛的整体分数,实现逆转;而个别演奏(演唱)的选手本处于顶端的选手则因为视唱练耳环节的失误而导致名次的降低,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选手在专业演奏(演奏)水平接近或者差距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视唱练耳环节的表现往往决定了其在第一轮成绩的排名,甚至决定了其在比赛中的走向,因此,这也就凸显了视唱练耳是考察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将通过这个现象,对职业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进行一个反思。

一、当下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视唱练耳在高等音乐院校、综合大学的音乐学院、中高职艺术院校以及业余音乐教育中,是一门覆盖面最大的专业共同课,也是音乐专业各个方向的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这种能力在表演和创作中得到运用和锻炼,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高职院校的视唱练耳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模式遗留着本科院校的痕迹,缺乏对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缺乏对职业能力特定技能的培养;第二,学生被动地接受音程、和弦、旋律听记内容的训练,并未真正理解视唱练耳与自身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甚至是不知道如何把视唱练耳课上获得的能力与实际地演奏(演唱)结合起来;第三,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并未进行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学习,当进入到高职阶段,听觉训练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训练阶段,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并未对学生进行专业分类且未对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修毕要求设定,脱离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能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有效的训练,没有与表演专业各个方向的特色有机融合,在三年的短学制学习中一味要求所有专业方向达到同样的结业程度,忽视了针对各个专业方向将来的职业定位所需求的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赛项要求分析

纵观近三年来职业技能大赛(钢琴、民乐(弹拨乐)、声乐)赛项的要求,现对其进行梳理。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钢琴演奏)赛项的“旋律模奏”的说明中要求主考教师当场用钢琴弹奏该题三遍,弹完后选手直接在钢琴上模奏;2018年,国赛(弹拨乐器演奏)赛项的“旋律模唱”的说明中要求主考教师当场用钢琴弹奏该题三遍,弹完选手用唱名(首调、固定调不限)或“啦”进行模唱。调式调性要求是两个升、降号内的自然大小调、和声小调、五声调式;2019年,国赛(声乐演唱)赛项的“视唱”的说明中要求选手进行新谱视唱,(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任选,固定唱名法分值略高于首调唱名法)。调式调性要求是一个升、降号内的自然大小调、和声小调、五声调式。

从这三个赛项视唱练耳模块的要求中可以看出:第一,唱名法的选择问题。唱名法的选择一直是“视唱练耳”人长期关注的问题,钢琴专业的学生普遍从小开始接触固定音高的乐器,听觉往往会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上选用固定唱名法进行视唱教学无疑是最正确的,对调式调性的判断要非常准确。而民乐、声乐专业的学生首调感较强,入校以后采用首调和固定调相结合的模式会更适合。无论是选择固定调或首调,听觉训练和视唱训练都应同步;第二,节奏训练。赛项说明中对于节奏的要求,基本包括平均型节奏、大小附点、大小切分、三连音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节奏能力的培养中必须对基本的节奏型进行熟练掌握(包括听记、熟读等),而跨小节连线等较复杂的节奏上仅需要熟练读谱;第三,视唱训练。声乐专业的学生考察选手的视唱能力,由此可见,看谱即唱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将视唱作为声乐专业学生训练的重点内容,听觉训练则为辅;第四,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器乐(钢琴、民乐)赛项中的模奏和模唱都对学生音乐记忆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现阶段很多学生在进行旋律听写(随记)时能快速、准确地记出,而在旋律听写(背记)时只能记出两小节甚至更少。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作为视唱练耳课的训练范畴应多加练习。

三、教学改革反思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大赛目标,引领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唱练耳环节的赛事要求,认为在现行的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可作适当的修改,以补充和完善高职视唱练耳课程。(1)继续延用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按专业分班,且每个专业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修毕要求相应地做修改。如钢琴专业的学生多进行和声听觉训练,民乐专业学生强调节奏、旋律模块的训练,声乐专业则注重于视唱训练。修毕要求方面,如钢琴专业要求两升、两降的范围,声乐专业则可以一升、一降的要求,切忌“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技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真正意义上能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时间仅有两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是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2)将读谱训练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训练。表面上看,读谱就是识谱(包括音高、节奏等),如同阅读文章先识字,深入地讲,要想更好地表达音乐,理解作品的内涵,乐谱中所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视唱练耳老师就应该通过简短的视唱作品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读谱能力;(3)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多数学生毕业的去向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不论是琴行里的社会音乐教育还是小学音乐教师,未来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低龄段的孩子,无论你教钢琴、古筝还是声乐等,都需要教给孩子们教授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那么在现行的视唱练耳课上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们教授一些视唱练耳的教学法,当学生走向社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对于音乐理论基础课具有排斥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像展示自己的专业学习一样站在舞台上演奏(或演唱),因此提高不了学习积极性,如果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嵌入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后在比赛中此环节获得较高的分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都会相应地提高。

四、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竞赛目的是为了发挥技能大赛的宏观指导和品牌作用,全面考察、展示和提升全国高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器乐表演方向学生的基本技能、曲目表演、知识应用、拓展创造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领推进高职音乐表演方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选拔和推出优秀音乐表演人才提供广阔平台。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教育类型,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改革的具体指标中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从方案中可以感受到,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等有了更明确和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音乐艺术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学生除了本身的专业表演能力,在基本素质和综合素养方面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势必要走出模仿、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的樊篱,应当遵循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的宏观导向,充分研究比赛模块中对基本技能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色开发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内容、大纲、教材、模式等,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职业教育范畴内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形成促进师生参与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音乐表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赛项职业院校大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基于赛项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模式改革
为国夺金
中职学校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培训实践探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全国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回顾与反思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