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融合教育

2020-12-05■文/陆

幸福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普特随班融合

■文/陆 芳

融合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论,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融合到一起进行学习与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既能提高普通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分享意识和互助友爱的精神,又能为特殊儿童建立课堂常规、学习文化知识、顺利步入校园提供条件,使其同伴关系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为孩子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融合教育的现状

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困境也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困境。很多地区特殊教育师资达不到师生比的要求,融合教育的师资更是匮乏。社会对特殊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轻度的视、听、智力残疾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的学生被单独对待,没有将其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

一些普校教师不了解特殊儿童,他们无法对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从而使大量特殊儿童处于“随班就座”的状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融合教育的辅具、无障碍设施服务不配套等因素成为残疾学生无法接受平等教育的主要原因。

普特融合模式构建探索

在融合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可按照“特教特办”的办学思想,基于普通幼儿园和特殊学校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构建独特的“1+2”融合教育模式。“1”代表“融合教育”这一理念,一个校区、一个领导班子统筹管理进行普特学生的融合教育。“2”则分别指普通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所对应的两块牌子、特教和普教两类老师、普通和特殊两类学生。

采取策略助推普特融合发展模式

1.两校大小型节日活动、各类比赛活动等共同开展,普特师生共同参与。

2.两校的课程进行统一排课,两校教师共同合作,普特学生共同参与。

3.对有机会、有条件、有潜质的特殊儿童通过社区融合教育的方式,进行缺陷补偿,为步入随班就读做好准备式教育。

4.一天一次“爱心小天使”活动;一周一次班级结对活动;一月一次融合教育展示活动;一期一次融合展评汇报活动;一年一次融合达标验收活动。

5.通过“教学相长”和“种子示范”培养融合师资。两校教师共同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活动,每周二普校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三特校开展教研活动,普特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建立普特老师互派上课交流学习制度,让普校老师到特校课堂上课,特校老师到普校课堂上课。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

(一)运用色彩开发幼儿智力

孩子家中的墙上可以贴满五颜六色的人物、动物、植物的卡通画,刺激他们的视觉,促使大脑皮层兴奋。色彩与智力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黄、橙、浅蓝、浅绿等色彩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智力较高,而在暗淡、较为压抑的黑灰色等色彩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智商相对较低。如果给幼儿一个明朗、欢快的色彩环境,让孩子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里,可以促使大脑皮层的兴奋。

(二)让幼儿多动手

幼儿的智能在指尖萌发,多动手不仅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而且能增强思维能力。父母在家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削铅笔画画,前期要求画直线,后期可以让孩子画闭合的圆,接着开始涂鸦的训练。

(三)让幼儿多动口

兴趣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动力,而语言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世界的开始。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每天保证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

创设关爱的人文教育,营造融合的教育环境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社会环境决定他的认知发育。我们要为特殊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例如:某位特殊幼儿平时在班上总是耷拉着脑袋,特别喜欢打开电灯的开关。经常喃喃自语,每次游戏的时候总是充当“怪物”的角色。一些同班的孩子会取笑他,不愿意和他一起坐,班上许多的家长甚至提出让他转园的要求。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带孩子去儿童福利院探望,当孩子们看见那些被父母抛弃、身患残障的儿童后,心情会变得沉重起来。孩子们就会以同情的态度接纳班上的这名同学,减少了特殊幼儿在集体学习和活动中受到的负面压力和伤害。

教师还可专门为此事召开家长会,告诉他们:特殊幼儿生来有某些方面的障碍,但他们同样也有生存和受人尊重的权利。作为健康孩子的家长,不仅要引导子女去关心帮助别人,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么去关爱别人,更要让孩子们学会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这不仅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是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的需要。

我们要通过融合教育的开展,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师素养、课程安排、校园环境和活动策略等多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1+2”普特融合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普特随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严肃”的“戏仿”——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叙事
探索小日历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融合》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Flow regime and head loss in a drip emitter equipped with a labyrinth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