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方法
2020-12-05■文/薛丹
■文/薛 丹
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对于幼儿自主游戏与户外活动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进行了探讨,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指导,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需求,为有效规划户外活动场地提供依据,为幼儿户外游戏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提高,推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自主探究性学习。
户外活动中教师的隐形指导
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户外游戏兴趣,反之,会阻碍幼儿在户外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因此,在组织与实施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通过隐形指导,设计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
(一)科学划分场地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与划分,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如有的幼儿园采用的是体育大循环的户外活动方式,教师在划分户外活动场地、设置游戏区域时,要考虑到动静交替、区域之间的关联性是否会影响游戏顺利开展等等。如在走跑跳与钻爬、力量区域设置方面,为了不让孩子们有过多的等待时间,教师要将完成速度较快的走跑跳区域,与完成时间较长的钻爬区域、力量区等分开设置,并增加两类区域之间的进出通道。分开设置是希望孩子们在走跑跳一类的区域游戏结束后,给他们一段时间(即在走到钻爬区、力量区的过程中)得到休息,同时也减少了他们在钻爬区、力量区消极等待的时间;设置多个进出口,是为了避免走跑跳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一齐涌向钻爬区或力量区时造成拥挤。在进行户外活动场地划分时,教师要让各区域之间形成互补,避免孩子们超负荷运动,将各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二)设置区域标识
为了让环境发挥隐性指导的功能,教师要根据户外活动中材料的摆放、游戏的内容等,设置相应的标识,引导孩子们在标识的指引下开展自主游戏。如球类区,教师专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箱子装球,并且在箱子后面的墙面上贴上一幅图,图上画着一名幼儿把球捡起来放进箱子。孩子们看到图片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散落在各处的球捡回来放进箱子,避免他们乱放物品。这既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孩子们良好习惯。为了使这些标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制作标识的过程中,可要求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从中了解游戏的规则,使他们乐于遵守规则。实践证明,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设置有效的标识,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避免他们在各个区域间过于频繁流动。
(三)提供游戏材料
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材料投放时,我们要尊重幼儿差异,分层次投放材料,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通过户外活动真正提高他们的体能,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如班级里很多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为了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平衡能力,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水平,通过分层次的材料投放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针对平衡能力差的幼儿,要单独设置单一平衡木训练内容;平衡能力相对强的幼儿,可以玩头顶重物走平衡木,或者是双肩顶物走平衡木的游戏等等,为此,要为他们投放不同的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相适宜的训练内容。
户外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
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改革中,自主游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孩子们也最为喜欢户外自主游戏。为了提高户外自主游戏的质量,教师要给予恰当的介入指导。为了提高介入指导的效果,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确定最佳的介入时机与适当的介入方式。
在户外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形式与特点,以及户外活动的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观察方式,设计不同的观察方案。如在全园性的户外活动中,为了观察某个区域的幼儿游戏行为,可设计扇状式、路径式观察策略,即教师站在某一个位置,左右观察扇状区域内的活动情况;而对一些需要教师引导的区域进行观察时,应该考虑应用自由式的观察,以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介入指导。
在介入方式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以及游戏的内容,采取“交叉式”与“平行式”融入的介入方式。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很多孩子不懂得怎样合作游戏,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平行式融入方式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户外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组织与实施户外活动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场地有限、区域设置不合理、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指导教师要积极实践与探索,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户外活动中的经验,为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