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孩政策下的大孩心理健康
2020-12-05汤敏华
■文/汤敏华
二孩政策实施后,大孩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二孩的到来会对大孩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孩不接纳二孩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
二孩政策下大孩易被忽视
(一)大孩的心理感受易被忽视
自二孩政策实施后,一些家长在二孩身上投入太多的注意力,而对大孩的关心与关注逐渐减少,这时大孩的心理感受也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这种巨大的落差会导致大孩缺乏安全感,例如两个孩子在玩同一件玩具时,大孩通常会被要求让着二孩。或者是二孩要玩大孩玩具时,大孩通常会被家长要求让步。先前大孩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长的全部精力与关注度都在大孩身上,但是二孩出现后这种关注度与家庭地位会发生很大改变,再加上大孩的心理感受不被重视,极易导致大孩产生心理问题。
(二)一些幼教不能正确引导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二孩出生时,大部分大孩正处于幼儿园阶段,若大孩在受教育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未被及时发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孩的心理问题会越积越多,会严重影响到大孩的心理健康。一些幼儿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无法有效解决和引导大孩的心理问题,加上少数教师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可能会导致大孩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甚至会发展成极端性格。
二孩政策下的大孩心理教育
(一)重视大孩心理感受
在二孩刚出生期间,大孩的心理变化极为明显,要想避免大孩产生心理问题,家长需重视大孩的心理感受,切勿因二孩的出现而忽视大孩,要细致观察大孩的心理变化,给予应有的教育与管护。在准备生育二孩前,家长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明确大孩的心理感受与态度,如问道:“爸爸妈妈要个弟弟或妹妹陪你玩怎么样?”等明确大孩反应后,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孩,如:“等你有了弟弟妹妹后,父母会继续这么爱你,并且你还会受到来自弟弟/妹妹的爱!”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大孩转变态度,并期望二孩的到来。
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需引导大孩家长提高对幼儿的关注度,叮嘱家长在有二孩以后需重视大孩的心理感受,在照顾二孩的同时,同样需要用相同的时间陪伴、教育大孩,以此引导大孩树立“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妈妈依旧这么爱我,甚至比以前还要关心我,我还是爸妈的小宝贝”等正确的思想认知,避免大孩产生心理问题,并且帮助大孩与二孩之间构建良好关系。
(二)注重教师队伍构建
幼儿心理教育效果受到教师专业素质与态度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心理教师,若幼儿园配备高素质的心理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心理教育效果,亦可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二孩政策下,幼儿园中一部分大孩存在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引导,会影响到大孩的未来发展。所以,幼儿园需加大教师队伍的构建力度,一方面将高素质的专业心理教师纳入团队,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幼儿园开展讲座与座谈会,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幼儿园教师及时发现大孩心理问题,并通过合理教育对策来引导大孩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大孩身心健康成长。
(三)开展幼儿实践活动
要想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幼儿需加强对大孩的心理引导,主动让大孩认识到拥有弟弟妹妹的幸福与自豪。在具体教育期间,幼儿园可依据大孩心理情况的分析,组织开展“照顾弟弟妹妹”实践活动,让大孩在活动中充当哥哥姐姐的身份,教师可以为哥哥姐姐设置各种任务,如帮弟弟妹妹穿衣服、带领弟弟妹妹看书游戏等,让大孩在活动中体会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或者幼儿园可以多组织开展绘本学习活动,例如《卡由成长系列》《汤姆兔成长系列》等,为大孩提供各种涉及手足情深内容的绘本,帮助大孩在学习中了解手足情深,并为大孩树立良好榜样。此外,幼儿园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混龄教育,在同一环境中混排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引导所有幼儿共同生活与学习。通过此种教育形式,摒弃以往传统的分龄教育,为幼儿创建一个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引导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互相关心、关爱。在实际混龄教育中,大孩养成主动帮助二孩递牛奶、带领二孩上厕所等良好习惯,实现对大孩心理问题的消除,促进大孩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关乎大孩心理品质的塑造。鉴于此,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深入分析总结二孩政策下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施行合理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来消除大孩心理问题,帮助大孩塑造健全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