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检测中的意义

2020-12-04庞景灼巫国勇庞文广张世超蔡成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凝食管癌血栓

庞景灼,巫国勇,叶 敏,庞文广,张世超,蔡成杰

(1.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广东江门 529030;2.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广东广州 510080)

食管癌是胸部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1%~8%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1]。食管癌的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测不能很好的预测血栓栓塞事件[2]。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简便、快捷,能够很好反映机体的凝血状况[3]。本研究通过对健康体检、食管癌术前、食管癌术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通过各组间的对比分析,评估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顺利进行手术的60 例患者为手术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并征得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入组标准:①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为食管癌。②患者术前检查及检验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③无血栓栓塞史,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超排除下肢静脉血栓。④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⑤两周内未服用抗凝、止血、非甾体抗炎药。排除标准:①术中或术后出血,需输血或使用止血药。②术后出现严重肺栓塞或脑梗塞,需要使用溶栓或抗凝治疗。③既往有其他肿瘤病史。

1.2 麻醉和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插双腔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术中液体补充采用复方乳酸林格氏液、体积分数6%羟乙基淀粉。体温维持在36 ℃~37 ℃。手术方法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3 切口或经右胸、腹部2 切口手术,手术采用胸腹腔镜进行。

1.3 研究方法

手术组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 天、术后第7 天清晨抽取空腹新鲜静脉血3 mL,1 h 内进行TEG 测定。术后第7 天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正常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天清晨抽取空腹新鲜静脉血3 mL,1 h 内进行TEG 测定。TEG 检测方法:采用美国Haemoscope 5000 series 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取血标本1.2 mL 加入含高岭土激活剂的管瓶中,上下颠倒5 次进行激活,取激活后的液体0.36 mL注入测定杯中,设定温度为37 ℃,设定测定杯旋转角度为4 度45 分,每周期持续时间为10 s。经电脑收集及软件处理,得到TEG 图像及TEG 各个参数值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块形成动力学时间(kinetics time,K),α角(Angle,α),最大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和30 min 纤维蛋白溶解度(lysis per⁃cent at 30 min,LY3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均数向量的比较采用T2检验(Hotelling′sTsquared test),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或方差不齐时,两组比较用秩和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对照组60 例来源于体检中心检查正常的健康人群。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n)

表1 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n)

2.1 手术组术前1天和正常对照组TEG参数的比较

手术组术前1 d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T2检验结果:F=4.747,P< 0.01。TEG 参数R、K、LY30值减小,Angle、MA、CI 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手术组术前1 天和正常对照组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60)

表2 手术组术前1 天和正常对照组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60)

R:reaction time;K:clot kinetics;MA:maximum amplitude;LY30:lysis at 30 min;CI:coagulation index.NC group:normalcon⁃trol group(n=60);1d BS group: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 group(n=60).Hotelling′s T-squared test;F=4.747,P<0.01.

2.2 手术组术后第1天和正常对照组TEG参数的比较

手术组术后1 d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T2检验结果:F=10.270,P<0.01。TEG 参数R、K 值明显减小,Angle、MA、CI 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30 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3 手术组术后第1 天和手术组术前第1 天TEG参数的比较

手术组术后1 d 和手术组术前1 d 比较,T2检验结果:F=0.736,P> 0.05。TEG 参数R、K 值减小,LY30、Angle、MA、CI 值增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 手术组术后1 天和正常对照组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60)

表3 手术组术后1 天和正常对照组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60)

R:reaction time;K:clot kinetics;MA:maximum amplitude;LY30:lysis at 30 min;CI:coagulation index.NC group:normalcon⁃trol group(n=60);1d AS group: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group(n=60).Hotelling′s T-squared test;F=10.270,P<0.01.

表4 手术组术后第1 天和手术组术前第1 天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n=60)

表4 手术组术后第1 天和手术组术前第1 天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n=60)

R:reaction time;K:clot kinetics;MA:maximum amplitude;LY30:lysis at 30 min;CI:coagulation index.1d AS group: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group(n=60);1d BS group:the 1st day before surgery group(n=60);Hotelling′s T-squared test;F=0.736,P>0.05

2.4 手术组术后第7 天和手术组术后第1 天TEG参数的比较

术后7 d 和术后1 d 比较,T2检验结果:F=8.647,P<0.01。TEG参数R、K值减小,MA、CI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30(%)值减小、Angle值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2.5 食管癌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所有入组病人术前均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 天行下肢彩超,发现有8 例患者下肢静脉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60=13.33%。

3 讨论

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反应的动态过程。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查不能很好反应机体的凝血状态,对血栓栓塞事件预测价值低。血栓弹力图能反应血液凝固动态变化,能综合反应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术[4]、输血[5]、抗凝治疗[6]等多个领域。TEG 检测相关参数及意义:①R 值:血样开始检测到初始血凝块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凝血功能增强时,R 值缩小。R 值主要受凝血因子和抗凝剂影响。②K值:从血凝块开始形成到血凝块达到一定强度(MA 振幅20 mm)所需的时间。功能增强时,K 值缩小。K值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功能及水平的影响。③Angle: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弧度所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应纤维蛋白快形成的速度。④MA 值:描记图的最大幅度,反应血凝块最大强度,主要取决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功能增强时,MA 值增加。⑤LY30:MA 值出现后30 min时的振幅占MA 的百分数,反应纤溶状态。⑥CI值:以R、K、Angle、MA 值为基础来描述总体凝血状态。CI 正常介于-3~+3 之间。小于-3,考虑低凝状态。大于+3,考虑高凝状态。

研究[7]表明恶性肿瘤的患者常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事件。食管癌是胸部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本研究中,食管癌术前组和正常对照组TEG 参数的对比中,食管癌组R、K 值减小,Angle、MA 值、CI 值增大,表明食管癌患者相对于健康正常人表现为高凝状态。和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9]。人们知道癌症和血栓形成之间的联系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了。然而,这种关联背后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被描述出来。恶性肿瘤呈高凝状态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相对增高;肿瘤细胞可诱导ADP 的产生,激活前列腺素代谢,促进血小板聚集;肿瘤本身可表达大量促凝血因子,提高凝血酶活性;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10]。本研究中,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管癌患者血栓弹力图R 值减小,说明食管癌患者凝血因子数量增多或功能增强;K 值减小,Angle 增大,说明纤维蛋白原增多或功能增强;MA 值增大,说明血小板数量增加或功能增强。这也支持上述原因分析。有报道认为食管癌患者高凝状态可以促进肿瘤复发转移。恶性肿瘤分期越晚,血液高凝状态越明显[11]。

表5 手术组术后第7 天和手术组术后第1 天TEG 参数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7th day after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st day after surgery [M(P25-P75),n=60]

在本研究中,食管癌术后1 d 与对照组相比较,食管癌术后组,R、K 值缩小,Angle、MA 值、CI值增大,表明食管癌术后患者相对于健康正常人仍表现为高凝状态。这和国内学者在胃癌中的研究结果一致[12],国内研究者沈裕厚等通过比较胃癌术后第3 天和正常对照组的TEG 指标,发现胃癌术后第3 天的R、K 值缩小,Angle、MA 值、CI值增大。肿瘤被切除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并不会马上恢复到和正常人群一样,术后患者相对于健康正常人仍表现为高凝状态。本研究中,食管癌术后1 d 与术前1 d 比较,TEG 参数中R、K 值减小,LY30、Angle、MA、CI 值增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前1 d 至术后1 d 这段时间里,患者主要经历了麻醉和手术。这表明经过手术和麻醉,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凝血状态和术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和国外学者Einersen[13]的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中,术后7 d和术后1 d 比较,TEG 参数R、K 值减小,MA、CI 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上来说,肿瘤切除后,随着肿瘤因素影响的减小,血液会从高凝状态慢慢向正常凝血状态恢复。但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恢复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并没有改善,反而继续加重。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食管手术创伤导致静脉淤血,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液凝固,使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术后患者活动减少,血流缓慢,也容易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食管癌患者术后均留置深静脉管,术后进行静脉营养,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液向高凝状态发展。传统的观念认为,食管癌手术后为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术后需采用止血药。但现在这种观念已被颠覆。目前食管癌手术多采用胸腹腔镜操作,腔镜下对出血的观察更加准确,且随着超声刀等能量器械的出现和改进,术中止血更加确切。术后出血的情况越来越少。本研究的结果,也推翻了这种观念。在本研究中,食管癌术后仍处于高凝状态,随着患者的恢复,高凝状态会越来越明显。60 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有8 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3%。所以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会加重高凝状态,会提高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甚至危及生命。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是弊大于利。

针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高凝状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14]。也有报道认为,应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物如丹参、川穹嗪、苦参碱等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15]。国外有研究推荐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从术前2~12 h 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16],但这些研究是基于腹部及妇科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对于食管癌来说,术前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否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目前尚未有统一意见。目前尚未有食管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数据。关于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TEG,可全面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血液呈高凝状态。经过麻醉和手术后,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血液仍呈高凝状态,但和术前相比,凝血状态改变不明显。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食管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会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高凝食管癌血栓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