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生活,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2020-12-04严晓峰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识字口语交际

严晓峰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江苏海安 226600)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花样百出,但过于“形式化”“表演化”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求教学本真,将语文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走近生活,开阔语文学习视野,培养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利用好教材,甚至抛弃教材,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题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做习题,不会自主学习和思考。要想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就要回归教材,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和文本进行亲密对话,做到真读、细读,从而深刻领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1]。

例如,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意境,笔者对学生特别强调,在阅读课文时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美景图,让学生对照图片,对文本中的四季进行联想,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在学生诵读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朗读的语速太快,没有把文本中四季的美感读出来。为此,笔者采取了“激趣”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画四季图,然后边朗读边思考文本中对四季的描写和自己画的四季图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认真且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能感受文本对四季的描写,体会语言的温度和力量。

二、从生活细枝末节中发现和感悟语文知识

生活是挖掘和收获语文知识的土壤,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2]。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物,使其在生活中探索语文知识。例如,学生每天行走在大街上,抬眼就会看见各种样式的广告牌,其中有店铺、洗车行、餐馆、银行、超市、水果店、服装店等,每个广告牌上都有一些创意文字,而且都有很深的寓意,这些文字的运用都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又如,公交车靠前的座位上经常会看到“关爱婴幼儿、老年人、残疾人”的字样,提醒人们要尊老爱幼。通过这些文字,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关怀,每个文字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再如,学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表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总会因为一段语言文字而动容,流下感动的泪水,或者激发出心底纯粹的感情。所以,语文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总能发现与语文相关的内容。

教师教学生如何识字时,如果将字的读音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识字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趣;如果把识字与生活事物相结合,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会从乐学到会学,识字量也会扩大。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资源识字,如看见家里和学校的窗户,就会在脑海中想象着“窗户”二字怎么写,或者在家里摆放的物品上贴字签,以这种对照实物来识字的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平时跟随父母到菜市场买菜时,多留意每种蔬菜的名字,通过观察蔬菜标签来识字;在商场中看见各种商品,要主动看商品标签。这样直观的学习和积累方式,对学生识字非常有帮助,不仅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还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每个字。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识字和生活中架起一道桥梁。

三、搭建口语交际生活平台,丰富交际内容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有效工具,要想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必须把教学和生活间的隔阂消磨掉,努力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交际场景,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时,为了使学生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笔者这样导入话题:“哪位同学长大了想当兵呀?”很多学生都点头。于是,笔者继续说:“那你们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军人要具备哪些身体素质吗?征兵的工作人员会对应征人的视力进行严审,如果你的视力不合格,在各种体能和强化训练中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将来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职业。”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班的同学,看有多少同学戴眼镜,然后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戴眼镜的同学,询问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近视的。有的学生说自己是因为经常看动画片;有的学生说自己是因为经常看手机;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是因为喜欢玩手机游戏;也有个别学生是由于坐姿不正确,养成了坏习惯,导致自己近视。随后,笔者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眼睛的结构图,让学生详细认识自己的眼睛结构,然后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说一说哪些不良行为会让眼睛疲劳,最终患上近视。有的学生说躺着看书、看手机;有的学生说在比较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长时间下来都会近视。接着,笔者提问:“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如何爱护眼睛呢?”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及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利用学习机助力学习,查阅资料;在没有自我约束力及家长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有的学生沉迷于手机中的游戏、视频,最终伤害了眼睛,戴上了眼镜。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长时间用眼,要采取远眺、眼保健操等方法放松眼肌,缓解眼疲劳,养成护眼习惯。

生活化的小学口语交际训练能使口语交际学习内容不孤立,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针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大胆开口交流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小伙伴们在做游戏,你特别想加入,这时就要考查你的交际能力。我们在表达前总会在脑子里徘徊,设想如何去表达,如我能加入你们吗?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吗?”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大家成了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有了这样的交际体验,小学生能够学会表达,增强表达的自信心。所以,小学语文课程包含着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说话、口语交际到书面文字,都和语文息息相关。可见教师只有从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具有体验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和他人交流,学好普通话,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走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言之有物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内容空洞,就是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究其原因,这与他们的生活阅历及生活积累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可写内容,同时在写作中也能流露出真情实感[4]。

例如,在学写“记一件事”作文时,笔者组织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走访社区,到孤儿院、养老院等进行体验,让每位学生努力为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多了,他们的眼界也就打开了,对周围人的生活冷暖也会有所了解,能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再如,教师组织学生共同看一部电影,共读一本书,共同参加演讲活动,等等。无论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还是书中一句引发情感共鸣的故事,或是在演讲活动中获得的掌声,每次的参与都会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加其内心的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成长过程中每件难忘的事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还能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处处留心的人。尤其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学生要有较大的语文观,学习语文就像学习生活。学生如果一直把思想和行为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只摄录一点知识,就不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知识,还要多了解一些生活资讯[5]。例如,学生可以探讨5G 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错过身边唾手可得的学习资源,在依托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受生活语文的熏陶,学会积累,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美味来咀嚼和享受。这样,学生的知识储备会越来越丰富,写作内容也会越来越广泛。

结 语

总之,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反思,不要使小学语文教学失去原有的本色,要依托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猜你喜欢

识字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