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2020-12-04刘冠军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文生命语文

刘冠军

(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中心学校,山东东明 274500)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教育理念倡导尊重个体差异,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并能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优秀的人格。语言和文字承载着情感,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认识世界[1]。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自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素质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小学语文与生命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人文精神,还能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使学生更愿意投入课堂学习。语言和文字能够很好地传达思想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是水到渠成、合情合理的,相比其他学科更加容易。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感知体悟能力。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启发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生活、世界和周围的人,使其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处世精神[2]。

(二)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身心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建立完全,很多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待养成,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小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教师如果一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考虑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就会使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中,长此以往,学生性格就会出现缺陷。并且,小学生抵御外部诱惑和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比较弱,若缺乏生命意识,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没有正确的认知,就可能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如果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更不愿意主动学习。生命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习得知识的愉悦,从而使其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二、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发挥教师与家长的榜样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其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能够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秉持敬畏生命的态度,以正确的生命意识影响学生。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友善氛围,整体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都寄予了厚望,但家长们必须注重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敬畏生命的人生态度来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教师要保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或异常行为,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健康、良性的成长环境。教师和家长还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要直接批评,而是先讲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学生知晓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改正错误。

(二)深挖教材

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浓缩了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华,这些课文内容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法,有目的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一次又一次地点燃火柴?”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如今,我们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不会像小女孩那样只能怀抱着虚假的希望。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充实,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和爱。”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学生自身的对比,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提问和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充满个性的答案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三)创设情境,联系实际

情境教学是教育改革推进以来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留白处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从而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搭船的鸟》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搭船的鸟的真实模样,运用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现翠鸟的可爱灵动。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人类生命形成正确认识,还要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环境、爱护丰富多彩的自然生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表达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学生要尊重生物的多样性,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善待野生动物。由于很多家庭会养宠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家中宠物的照片和视频,并讲讲自己是怎样对待宠物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情境教学的闭环,让学生学会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并对某些能够体现作者思想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对生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麻雀》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或默读课文,如画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找出猎狗在发现小麻雀后的动作词语、找出危急关头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描写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进行课文内容的整体解读:“小麻雀没有经历过风雨,面对危险茫然无助,也没有力量去躲避;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即使知道自己并不是猎狗的对手也要挡在小麻雀的身前。文中的老麻雀和小麻雀就如同父母和我们,父母为了保护羽翼未丰的我们是可以付出任何代价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感悟,会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懂得感恩和亲情的伟大,并学着关心父母,尊敬父母。除课内阅读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将优质的课外书籍推荐给学生,并通过读书笔记、定期分享课外阅读心得等方式促使学生完成对生命的感知,丰富学生的阅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文字抒发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命题、半命题、自拟标题等写作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随时开展习作练习,如让学生即兴续写课文故事,或用一小段话概述全文等。这样根据课程内容及时进行的写作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写作练习中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升华对生命的认知。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就非常适合进行习作练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感悟文章的思想,写出课文的梗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课文故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使学生懂得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时应向鲁滨孙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寻找方法克服困难。

(六)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匆匆》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拍下早晨、中午、下午、太阳落山后等各个时段的照片,并拍下每张照片拍摄时手表指针的画面;在课堂上,通过对比照片中的阳光和手表指针,让学生感受时光的流逝,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努力学习和生活,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与家长共同发挥榜样作用;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所感悟;在阅读与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增加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实现对生命意义的感知和升华。

猜你喜欢

课文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