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0-12-04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师应数学知识

秦 颖

(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偏向于图像化,如将书本中各种理论知识抽象为一幅幅图像。数学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而一些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自主能力是21 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独立性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激发人们潜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其次,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锻炼其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而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发散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动力,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只会片面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时照虎画猫,严重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采用“题海”战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多采用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本质,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无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还会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遇到问题,学生只会套用做题模式,而不去主动思考问题。

(三)一些学习模式存在弊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创新了教学模式,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对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不当,也产生一些弊端,学习效果不理想。例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思考问题最多的,解决问题也最多,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多处于从属地位,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思维惰性。此外,还有些表现能力强的学生,会在其他同学思考时,抢答问题,从而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不利于这些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路径分析

(一)明确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学习兴趣较低。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明确教学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各种数学问题。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插入一些课堂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三)和生活相联系,科学应用数学知识

教授学生知识,解决学生学习困惑是教师的责任,虽然教师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教师在制作教案时,仍要以考纲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让其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也可以将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让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总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还要使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思维方式较为单一,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利用经典的例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拓展思维。教师在讲解解题方法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解题思路,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激发独立思考的兴趣,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学生只有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才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如果缺乏思考积极性,自然会对独立思考产生排斥心理,这不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六)营造独立思考氛围,注重构建问题模型

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前文提到,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如果课堂氛围再沉闷、压抑,学生自然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再加上自身思维意识没有发育成熟,学生会对教师有极强的依赖感,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会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而不去主动思考。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问题模型的构建,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在讲解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类图形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每个图形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激发学生探索各类图形特点的欲望,这在提高学生独立解答问题能力的同时,能让教师收获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4]。

(七)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夯实团队合作基础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应建立在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之上。教师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或提出相关的探讨问题。但是,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提出的探讨问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有独立思考意识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往往占据主动权,能带动全体成员积极思考,所以教师应推选这类学生为小组组长,使其更好地协调组内关系,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5]。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有序交流和探讨。例如,在学生做作业或探讨相关问题,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要求其做好标记,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把成员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帮助、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小组组长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要明确好小组的具体分工。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调控引导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学习时经常会发生分歧或者会遇到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郭思乐先生说过:“老师的作用是点在该点处。”一位优秀的教师会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会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思考过程[6]。

结 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应结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教师应数学知识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如“水”
谈独立思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