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幼儿在户外STEM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2020-12-04方阿香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师应理念

方阿香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三中心幼儿园,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既要引导幼儿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式,又要让幼儿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让幼儿参与不同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STEM 教育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这既能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模式,又能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下幼儿园教育中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教育模式[1]。

一、STEM教育模式概述

STEM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依循传统教育的理念,以分科教学为基础,根据真实的世界,构建一个学科问题,并且根据这个问题单独构建一门学科,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科学进行结合。

STEM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通过对各种学科的结合,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2]。通常情况下,为了践行STEM 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提前布置一个学习任务或者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课题的研究。这种教育理念在保障了学科科学性的同时,还能在学科中加入人文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积极进取的品格,进而让学生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引进STEM 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同时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

二、引导幼儿进行户外STEM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形成STEM 教育思维与意识

1.提升教师科学教学素质,构建师幼学习互助共同体

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STEM 教育理念,很多幼儿教师不明白STEM 教育理念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因而忽视了STEM探究过程。对此,幼儿园要丰富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培养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使他们积极参与到STEM 教育理念的培训中,深入理解STEM 教育理念的目标,同时带动其他教师深入了解STEM 教育理念,以保证在STEM 户外探究活动中,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景,引导幼儿提问、设问,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各类思路和方案,学习如何与他人增进交流和合理表达自我观点。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学习STEM 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培养个人的创新思维,关注社会前言的科学话题,留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通过广泛阅读来把握科技的发展趋势,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用行动为幼儿树立学习典范[3]。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在STEM 教学中构建师幼学习的共同体。户外活动时,教师将面临来自幼儿的各类技术领域或科学领域的提问,可能会涉及大自然气象学、机械工程等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自然科学领域、工程领域及数学领域知识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和幼儿共同学习和建构科学领域中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应培养幼儿观察和学习榜样的意识,让幼儿在讨论交流之余,有选择性地采纳他人意见,并在互动中做出改善[4]。

幼儿向往自由,可能会认为幼儿园是对他们的束缚,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另外,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确保幼儿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幼儿就能在科学教育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者,并不断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参与活动获得的经验进行探究和反思。

2.运用工程意识与数学思维实现融合教育

STEM 教育理念下的工程教育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个人知识储备完成课题设计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想将STEM 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就要捕捉探究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内容,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将技术、科学乃至工程与数学都融入其中。

以教学“为小鸟制作鸟巢”为例,每年四五月份是麻雀、喜鹊、燕子四处觅食和做巢的时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STEM 探究活动,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为这些小鸟搭建鸟巢。对于幼儿来说,搭建一个理想的鸟巢并非易事,因为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搭建之前要确定好实施步骤,也要对鸟巢的结构材料和力学性质等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幼儿动手搭建“鸟巢”时,还要考虑当雏鸟长大后,鸟巢内部空间是否足够,因此他们需要提前预留空间,而且在选择材料方面也应考虑舒适度。这些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都比较复杂,因此,在幼儿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不仅可满足幼儿的动手和游戏需求,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幼儿教师也应活用数学思维,在STEM 探究活动中引入简单的数形研究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对自然存在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通过各类工具对自然事物进行测量,以接触和学习数学与技术等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鼓励幼儿利用这些工具对昆虫、植物的结构形态进行观察,或者利用吸管、漏斗、温度计、量杯等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幼儿观察学习的机会,促使幼儿形成探究精神。此外,幼儿通过这些STEM 户外探究活动,能够发现自然界中各类有趣的事物,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二)基于STEM 理念的项目学习活动

1.以问题探究与归纳设计项目教学活动

通常情况下,幼儿的活动都是不具备目的性的。因此,要想让问题探究具备较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就要提前拟定活动的主题,或者通过项目形式,让幼儿的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实现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将STEM 教育理念引入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问题探究与归纳,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5]。

在STEM 户外活动中,学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将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通过一定的数学统筹,对活动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教师应注意对活动的细节进行指导和把控。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可能会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或困难,此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商讨解决,并对预设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此来规范幼儿活动行为。当项目完成后,教师也应及时鼓励幼儿进行分享,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成果,让幼儿充分领会探究互动的喜悦和快乐,如此既能使幼儿获得在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又有利于促进STEM 探究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2.以合作共通建构自主化学习情景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在幼儿参与游戏或活动时,教师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幼儿的思维被禁锢,逐渐丧失创造性思维。而科学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担任材料提供者,幼儿与教师之间通过合作沟通来打破传统科学教育中形式化和不对等的合作关系,体现学习模式的生活化、情景化、自主化。

科学探究式活动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使幼儿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避免幼儿的思维被局限,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他们通过合作完成活动任务,获得成功的喜悦。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并在活动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沟通模式。

结 语

综上所述,STEM 教育理念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育理念,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教师可以利用STEM 教育理念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STEM 户外活动的根本目标。因此,幼儿教师应深入幼儿的世界中,在STEM 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教师应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