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2020-12-04陈春红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雪花劳动活动

陈春红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321)

引 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树立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养、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学模式不应只局限于知识教育领域,而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获得实践体会,有效提升小学教育中“行”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以下结合具体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解析。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分析

首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跨学科实践课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在相应的实践情境中导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1]。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其课程内容根据具体年级阶段的区别,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灵活制订,目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效果。

最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开放性的课程教育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接触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生活、增长实践经验、亲近大自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提升契机[2]。

二、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普遍出现了轻视劳动教育的负面倾向。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提出,劳动教育在我国的大、中、小学教育阶段普遍获得重视。因此,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结合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在相应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培养劳动本领,养成劳动光荣的意识,珍惜劳动实践成果,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获得更好发展[3]。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既要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基础积极有效地提升劳动效率,又要帮助学生将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现实生产生活劳动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五年级上册的主题活动课程“制作我的健康美食”为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吃糖果,但是超市里那些五彩缤纷的糖果含有色素、甜蜜素等化学添加剂,多吃对人体健康不利。学生发现由奶粉、黄油、坚果、棉花糖等制成的网红糖果“雪花酥”营养美味,做法简单,是适合自己动手制作的健康美食。经过讨论,学生决定将“自制雪花酥”作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采取实物考察、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雪花酥的相关知识及制作过程,并填写在观察单里。由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劳动工具,观察单里应增加一栏为“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学生在学会制作雪花酥的方法后,可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喜好、需求设计雪花酥,依据设计单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出口味独特的雪花酥,实现创意物化。这一环节旨在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技艺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创造新产品,让学生亲历创造性劳动,感受到劳动的创造价值。这一主题活动大大提高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的融合度。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劳动方法和劳动文化,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中既锻炼了自己又提高了劳动技能,还获得了采撷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

三、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抓手,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效获取社会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将小学阶段的各科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指导学生开展与当前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明确分工,使学生各司其职,学会与他人合作,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在开展“自制雪花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学生做出雪花酥后,我们还将活动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策划雪花酥产品义卖会。教师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活动策划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讨论制订义卖活动方案,锻炼和提高了策划能力。方案确定后,学生模拟演练义卖活动,熟悉各个流程,并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修订活动方案,从而主动学习了相关知识技能,提升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又争取到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家长和学生一起在社区里布置场地,依据方案实地开展义卖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体验到了不同的职业角色,获得了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最后,学生把义卖活动中得到的款项,捐助给需要帮助的群体,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取爱心资助,在快乐氛围中传递爱心。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真切发展。

四、利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在校本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其中蕴含的重要道德教育意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提升其道德品质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德才兼备”。

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实践活动,首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暖瓶,以及若干纸杯,引导各小组学生走入社区的环卫工人工作现场,用一杯杯热水温暖环卫工人的心。听到环卫工人真心说出的一声“谢谢”,学生都倍感欣慰,也体会到他们工作的不容易,发自内心地尊重劳动者、爱护劳动者,从而锤炼出更加优秀的道德品质。

五、通过开展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提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环节,是对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总结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6]。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要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认真对待,以有效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在整体上肯定学生,利用赏识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活动表现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点及不足,促使学生保持优点,弥补不足[7]。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进行相应的深入反思和自评、自查,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结 语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途径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利于学习、便于应用、益于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实践活动任务,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及综合考察,大力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雪花劳动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