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4王翠珍杨晓霞

科技视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基础知识航空

王翠珍 邵 红 杨晓霞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41)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电子类专业基础课,介绍专业设备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及其应用。该课程是航空电子系各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既是航空电子各专业士官专业教育的起点课程,也是学员为履行岗位能力职责而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开设为航空电子系各专业课程(如《航空无线电设备》《航空雷达设备》等)奠定基础,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体系要求,学员在进行专业设备课和维护课学习之前,从知识结构上讲,要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基础平台,该“平台”牢固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员学习专业设备课的效果和学员的发展潜力。为了搭建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本文在授课的过程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构建应用型课程结构

航空电子系各专业任职教育对象的第一任职岗位是海军航空机务维修的一线工作人员,职务是无线电师、雷达师等。各专业的任职岗位主要应具有“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装备技术管理能力、装备技术革新能力、装备信息处理能力”四项能力以及“机务、专业和拓展”三项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其专业基础知识必须以应用为目的,即该课程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模拟信号的传输为主线来连贯各功能电路,本着信号通过电路,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放大、调制、发射和接收、放大、解调的路径来构建课程内容,并重点讨论信号产生、信号放大、频率变换。并在各单元知识模块中相应地增加实际装备中应用电路的相关内容,最终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性,所选取的内容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应用;二是应用性,不仅要介绍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电路,还要求学员通过学习会用这些知识分析信号的流程、信号的变换和实际电路是如何对信号的进行处理的,要学会分析电路中某一重要元器件损坏或参数发生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形成能及时发现设备电路存在的故障且顺利排除故障的能力,最终从原理上明白在使用和维护设备时哪些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那些是不应该做的、必须注意的事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创建新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士官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充实的基础知识平台做支撑。因此,要根据部队岗位需求,梳理培训对象对知识结构的需求,构建《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1 专业基础知识平台结构

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新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电路、高频信号放大、高频信号产生、频率变换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重组后的新框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共分为5个章节。

首先,介绍航空高频电子线路中共用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高频信号放大电路、高频信号产生电路及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核心电路频率变换电路,最后介绍提高整机电路性能的反馈控制电路。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以电路功能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学重点是电子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教学难点是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频率变换电路的分析及工作原理。在各模块的每个知识单元中相应增加实际装备中应用电路的相关内容。

2.2 内容选取以需求为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深浅适宜、够用为度。岗位任职教育中的专业设置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为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完全不同于学历教育中知识体系非常完整、知识面很宽、系统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必须以够用为度,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选取内容的时候,必须与各专业教研室充分磋商,既照顾到所有专业的共同要求,又兼顾到每一个具体专业的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同时,考虑到学生来源与学习专业等具体情况,在内容的选取和讲解上,做到深浅适宜,并能为学员自学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指导。

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合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面较宽,但是,无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的讲解,一定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又散又繁。《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要突出重点,对任职教育岗位影响较大的内容要专门设置章节,多安排学时进行精讲,对任职岗位影响较小的内容,可少安排章节,教学实施时,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员辅导为辅。

教学内容宽选窄用,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培养的对象是海军航空维修的一线工作人员,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大方向上基本一致,但是教学对象来源和先前从事的专业相差很大,所需学习的课程相差也很大。该课程作为共同基础课,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兼顾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宽度,并注重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员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及其深度,做到宽选窄用。

3 形成基础与装备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的是夯实基础,由它构建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平台,同时也要教会学员如何在这样一个平台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专业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

图1 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3.1 基础与专业结合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一个宗旨:基础为专业服务。《航空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目的是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平台,为学习专业设备课程服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知识的应用,学员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该课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讲解时,不仅要介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基础知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告知学员。《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所研究的电路都是一般或典型电路,与设备中所采用的实际电路有很大的差别,授课过程中要以基本电路、典型电路为中心,向专业设备电路辐射,由原理电路的学习,掌握实际电路和设备应用电路,将基础理论延伸到装备之中去,充分体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精神。学员学完该课程能够顺利地读懂整机电路图,并能够分析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同时,也应注意,基础理论延伸到装备中应有一定的度,即仅以基础电路为核心介绍电路的应用和电路的识别,且介绍实际电路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大量占用有效课时,至于专业设备电路性能指标的分析、改善由专业课程完成。

3.2 精讲与自学相结合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不可能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对信号放大、信号产生、频率变换等部分的内容用要多安排时间重点介绍,而对于噪声与干扰、收发机技术指标和附属电路等内容安排进行自学,自学内容提要和自学要求由教员给出,并且在自习时间由教员集中进行辅导,不能只布置任务,不管学习效果。

3.3 课内教学与课外研讨相结合

课堂教学学时有限,课堂教学内容选讲的都是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虽然以应用为主要目的,但是对其应用的介绍受学时的限制,不能广泛深入讨论。但《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民用领域应用更为广泛,学员对此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举一些民用电子设备的例子帮助理解以外,还可以组织学员开展研究性课题,如蓝牙耳机在通信领域已经家喻户晓,布置研究性课题:论证蓝牙耳机在飞机上代替机内通话器的可行性。该课题在绪论课中布置,课程结束时要求学员交上研究报告,并根据研究报告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计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

3.4 开拓任职教育课程教学实验新模式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培养对象是海军航空维修的一线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障工作,这一职务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设备操作、检测、维修等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正是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最缺乏的。因此,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实现。《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以理论与实验2:1比例安排实验,并在课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员课后到实验室中自主实验,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得到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教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保障条件确定了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是保障教学模式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教员的任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观念转变过程中,对《航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进行有益的尝试,学员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基础知识航空
清律的基础知识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基础知识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