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案例研究
2020-12-03秦小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215128
秦小龙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215128)
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一直是高中教学关注的焦点.江苏高考2008年实施新方案以后,由于数学在高考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故而有所谓“得数学者得天下”的说法.
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试题命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学校都需要命制期中、期末试卷,各地区需要命制高考模拟卷,所有这些,都需要掌握数学试题基本的命制方法.本文通过对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总结出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一些基本方法,供读者参考.
1 原型法
所谓原型法,就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之后,进行数学化处理,编成数学试题.例如,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第18题:
图1
(1)求新桥BC的长;
(2)当OM多长时,圆形保护区的面积最大?
本题就是以苏州觅渡古桥的保护为背景,经过数学化处理编制的一个数学应用题.题目新颖,基本反映实际情况.觅渡古桥是在河面最窄的地方建造的,所以实际的河岸线不是平行的,是一个喇叭口形的河岸.题目的河岸构成的图形就差不多是一个喇叭口.新桥建造以后,以新桥为界,把地块分割成两个区域,其中含古桥部分的区域是旅游景点区,所以这一侧的保护区的范围越大越好,当然最大就是和新桥相切.
问题的第(2)问就是问保护区面积最大时,保护区的设计问题,有实际意义.新桥的另一侧实际是供旅游大巴停车的地方,在抽象后的题目中没有反映.另外,古桥要位于保护区的中央部分才能得到保护,怎样才能保证古桥在保护区的中央部分呢?因为圆心是圆的最中央,所以圆心附近就是圆形保护区的中央部分,题目要求圆形保护区的圆心在古桥上,实际就保证了古桥位于圆心附近,即保证古桥在保护区中央部分,这也与实际相符.要求古桥两端离保护区边界最短的地方不小于80 m,也是起一个古桥和外界的隔离作用,从而得到保护,所以题目基本反映实际情况.
考虑到数学应用题解答的方便,故对实际问题进行了“修剪”处理.如新桥BC和河岸AB垂直,这个就是数学化处理,因为实际的背景中肯定是不垂直的.再譬如保护区是圆形的,实际背景中是不很规则的,不可能是圆形.
再如,2012年江苏高考第12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本题是以台球为背景的题.定圆C相当于目标球,譬如红球.注意到直线y=kx-2过定点(0,-2),相当于在定点(0,-2)处放一个母球(白球),斜率k相当于击打母球后母球沿直线运行的方向.母球是动圆,圆心在直线上,所谓动圆与定圆C有共公点,就是母球沿直线运行碰到目标球C.问题问的是:如果动圆与定圆有共公点,则k的最大值有多大?这相当于问,要母球碰到目标球,击打母球的方向如何控制.本题是一个原创的优秀试题.
2 改编法
所谓改编法,就是对原有题目进行改造得到新题目的方法.由于高考试题要求试题具有公平性,所以用改编法进行高考试题命制,改编的原题应该是课本题或高考题.一般不能把教辅书上的题进行改编变成高考题.
2013年的第17题就是一个好的改编题.题目如下:
图1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 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
(1)若圆心C也在直线y=x-1上,过点A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第(1)问比较简单,我们这里讨论第(2)问.本题中的圆C是半径为1、圆心在定直线l上的动圆.第(2)问说点M既在动圆C上,又满足MA=2MO.由于A和O是定点,满足MA=2MO的点M在一个定圆上(阿氏圆),也就是说,点M既在动圆C上,又在一个定圆上,也就是动圆和定圆有共公点的问题,或者说母球C碰到了目标球(定圆).本题实际上是2012年第12题的改编题,改编的方法是把2012年12题中的已知定圆隐藏在等式MA=2MO中,这样就得到了2013年的第17题第(2)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考改编题有如此高超的改编技巧,有的改的就比较直接,可以称之为高度相似,譬如下面两个高考题就高度相似:
再譬如,2006年江苏高考的第18题(帐蓬问题)和2016年江苏高考的第17题(仓库问题)的第(2)问高度相似:
2006年江苏高考第18题:请您设计一个帐篷,它下部的形状是高为1 m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3 m的正六棱锥(图3).试问当帐篷的顶点O到底面中心O1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图3 图4
2016年江苏高考第17题: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A1B1C1D1,下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图4),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1O是正四棱锥的高PO1的四倍.
(1)若AB=6 m,PO1=2 m,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
(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6 m,则当PO1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
总之,改编题是高考试卷命制的来源之一,甚至是可称得上是主要来源.
3 推广法
所谓推广法,就是把原先题目的方法或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后得到新题目的方法.推广法的关键是要吃透原来题目的解法,理解原题的本质特征.
2011年江苏高考压轴题的第(2)问是很难的一个题目,经过对该题目的仔细研究,并进行推广,得到了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9题的第(2)问.我们先看一下2011年江苏高考的压轴题.
题目: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整数k∈M,当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
(1)设M={1},a2=2,求a5的值;
(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我们来研究第(2)问.解答的第一步是把条件中的和的等式转化为通项的等式,也即:
由题意可知当k∈M={3,4},且n>k时,Sn+k+Sn-k=2(Sn+Sk) ①,Sn+1+k+Sn+1-k=2(Sn+1+Sk) ②.②-①,得an+1+k+an+1-k=2an+1③.
这一步的结果表明,原数列每隔k项成等差数列.这里的k可以取3和4.也就是说数列{an}每隔3项成等差数列,而且每隔4项成等差数列.
第二步的本质就是证明数列{an}每隔3项成等差数列且每隔4项成等差数列可以推出每隔2项成等差数列,然后再从每隔3项成等差数列且每隔2项成等差数列推出数列{an}成等差数列.
现在把等式③进行推广,把左边的以an+1为对称中心的一对数的和推广到以an为对称中心的k对数的和,原来一对对称数的和是中间项的2倍,那么k对对称数的和就是中间项的2k倍,结论还是一样.这样就得到了2017年第19题的第(2)题: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若数列{an}满足:an-k+an-k+1+…+an-1+an+1+…+an+k-1+an+k=2kan对任意正整数n(n>k)总成立,则称数列{an}是“P(k)数列”.
(1)证明:等差数列{an}是“P(3)数列”;
(2)若数列{an}既是“P(2)数列”,又是“P(3)数列”,证明:{an}是等差数列.
4 结语
由于数学考试是数学教育评价和选拔人才的主要的方法,所以会命题、命好题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试题命制是一个艰苦的工作, 要完成好这个工作,除了本身的积累、经验、学识和智慧,还需要学习其他人,特别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