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IL-4、IL-5的基因表达研究

2020-12-03姜洁陈颖李朋玲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气道哮喘

姜洁 陈颖 李朋玲

支气管哮喘是我国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目前临床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明确,大多认为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嗜酸细胞、肥大细胞等参与而形成的气道炎症疾病[1]。气道炎症反应是气道局部浸润所释放出的炎症因子和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的治疗和预防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糖皮质激素是强有力抗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的药物之一,有吸入、静脉及口服等给药方式,,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3]。在治疗过程中,有少量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果,称为激素抵抗型(SR)。有研究表明[4],哮喘病理学上是由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的增加而导致的,其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能刺激IgE的合成。本研究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IL-4、IL-5基因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5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R组28例,SD组2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28例。其中SR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5.26±5.18)岁。SD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为(53.89±5.2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4.10±6.02)岁。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5];(2)近3月内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3)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SD哮喘患者诊断标准:为每日口服泼尼松,剂量>10mg且症状控制较好;(5)SR哮喘患者诊断标准:静脉滴注泼尼松30mg/次,1次/天治疗一个星期后,测定第一秒(FEV1.0)<15%的哮喘患者。

2 排除标准

(1)存在交流障碍者;(2)患有严重先天性肺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近三个月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肝肾功能不全者;(4)排除不能接受肺功能检查者。

三、治疗方法

给予SR、SD组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期治疗给予静脉滴注泼尼松30mg/次,1次/天,1周后改用布地奈德定量气雾制剂治疗,200μg/次,每天2次。治疗时间为1周,治疗期间可按需要使用平喘药物或短效β2受体阻滞剂,必要时给予吸氧。每日记录患者日间及夜间哮喘发作次数。

四、观察指标

1 生化指标

三组研究对象入院后抽取凌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后留取血清,放置在-20℃环境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4,IL-5)含量 ,试剂盒由江苏晶美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2 PBM-Cs IL-4mRNA、IL-5mRNA的表达:(1)抽取外周静脉血5mL分离PBMCs,使用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易佰经贸有限公司试剂产品)分离PBMCs。(2)取总RNA:将PBMCs(1×107)个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的PBS液洗涤,洗涤三次后移至Eppendorf试管中,置4℃离心血清后,提取RNA。(3)PT-PCR:采用Titan TM One RT-PCR Sys- tem(北京诺博莱德科技有限公司)逆转录及聚合酶链反应在单一缓冲液中完成。引物序列:IL-4 上游 5′-CTT CCC CCT CTG TTC TTC C-3′, 下游 3′- AAG GAC AGC TCG GCA AAG-5′( 317bp);IL-5 上游 5′-GAG CCA TGA GGA TGC TTC TGC-3′, 下游 3′-GGT TAC TCT GAG AC T CCT AAG G-5′( 163bp) 。

3 肺功能指标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哮喘控制评分(ACT)、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分值越高,代表肺功能越好。

五、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三组入院时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SR组、S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R组与SD组患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入院时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二、SR组、SD组治疗前后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SR组与S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S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SD组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R组(P<0.05)(见表3)。

三、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SR组与SD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PEF%、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P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SD组患者治疗后PEF%、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PEF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SR组患者肺功能PEF%、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PEF评分显著低于SD组(P<0.05)(见表4)。

表3 SR组、SD组治疗后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SR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日间哮喘发作次数、每周夜间哮喘发作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日间哮喘、每周夜间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SD组患者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显著低于SR组(P<0.05)(见表5)。

讨 论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气道慢性炎症,此炎症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6]。近年来,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哮喘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气道慢性炎症有效的药物之一,能有效阻断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环节,防止病情发展,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7-8]。临床上一部分哮喘患者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SD哮喘诊断标准为每日口服泼尼松,剂量>10mg且症状控制较好称为SD哮喘。但近年来有少数哮喘患者对治疗效果较差,称为SR哮喘。SR哮喘是指静脉滴注泼尼松30mg/次,1次/天治疗一个星期后,测定第一秒(FEV1.0)<15%的哮喘患者。同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FEV1.0改善>15%,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FEV1.0<15%方可诊断为SR哮喘。对SR哮喘的诊断需符合:(1)足够的激素量,患者规范使用激素,确保有足量的激素到达气道内;(2)生活中无刺激物,无过敏原或致敏物存在;(3)停用β受体激动剂;(4)排除潜在的哮喘因素。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次)

在本研究结果中,SR组、S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R组患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高于SD组(P<0.05),SR组、S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SD组血清IL-4、IL-5水平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R组(P<0.05),说明哮喘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IL-4、IL-5水平及基因表达水平,通过基因转录水平抑制IL-4、IL-5的表达而发挥出哮喘的抗炎作用[15]。本研究结果表明,SR组、SD组患者治疗后PEF%、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PEF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SR组患者肺功能PEF%、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PEF评分显著低于SD组(P<0.05),SD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日间哮喘、每周夜间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SD组患者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显著低于SR组(P<0.05),说明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肺功能。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存在IL-5mRNA、IL-4mRNA表达升高,其抵抗性哮喘者出现抵抗反应可能与IL-4mRNA、IL-5mRNA的表达升高相关。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气道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