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观察
2020-12-03安喆杨超陈文阁
安喆,杨超,陈文阁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属中医脉痹范畴,《黄帝内经·痹论》:“痹……在于脉,则血不凝留”。本病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头痛、眩晕、肢体冷感及易疲劳感为主要表现,以病理复杂、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以及经久难愈为主要临床特点[1]。如何有效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并且预防病情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自拟补肾活血方在临床上对脾肾阳虚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治疗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68例。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26.3±5.3)岁,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25.6±4.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于199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小于40岁;(2)患肢间歇性运动障碍;(3)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无搏动;(4)双上肢收缩压之差大于10 mmHg;(5)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区有血管杂音;(6)动脉造影异常,除外动脉硬化等其他原因,具备以上诊断标准大于等于3条者,被诊断为大动脉炎[2]。
1.1.3 纳入标准
符合大动脉炎诊断,中医辨证符合脾肾阳虚证标准,证候表现主要为肢冷无力、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畏寒喜暖、神疲健忘、头晕气短、面色白,舌淡体胖,苔白,脉微细或无脉。患者同意保守治疗且无手术适应症。
1.1.4 排除标准
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精神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难以控制的心绞痛;合并有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合用自拟方剂补肾活血方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治疗4周。
基础治疗:①50/L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商品名恤彤,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10 mL,日1次,静脉滴注。②50/L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金纳多,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40019)20 mL,日1次,静脉滴注。
补肾活血方:黄芪45 g,熟地黄30 g,赤芍30 g,当归15 g,鸡血藤15 g,防风10 g,牛膝10 g,威灵仙10 g,山药15 g,丹参10 g,茯苓15 g,槲寄生15 g,干姜10 g,地龙10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水蛭5 g,穿山甲5 g,三棱15 g,莪术15 g。根据患者兼症加减。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1.3 观察指标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血沉、CRP水平检查以及入院相关检查,治疗4周后复查血沉、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估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检查及中医证候制定评价标准[3],主要证候有腰膝酸软、肢冷无力、畏寒喜暖、神疲健忘、头晕气短、面色白、无脉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血沉、CRP恢复正常为痊愈;日常工作和生活轻度受限,血沉、CRP恢复正常为显效;日常工作和生活明显受限,血沉、CRP较治疗前降低为有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血沉、CRP无变化或较治疗前升高为无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沉、CRP水平比较
2.2 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所改善,观察组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3。观察组红外热像检查双足皮温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4。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腰膝酸软症状治疗愈显率69.23%,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患者的神疲健忘症状治疗愈显率61.11%,对照组为52.17%;观察组患者的肢冷乏力症状治疗愈显率57.14%,对照组为51.8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搏动减弱症状治疗愈显率71.88%,对照组为51.72%,观察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治疗愈显率64.29%,对照组为44.83%。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腰膝酸软,神疲健忘、肢冷乏力,动脉搏动减弱及间歇性跛行改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例)
2.3 治疗前后两组红外热像检查双足温度对比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双足温度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皮温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服补肾活血方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皮温改善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扩血管、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介入及手术治疗[4]。单纯的西医治疗虽可控制病情,但药物副作用大,常对肝肾功能有所损害,停药后易复发,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病情,安全性良好,副作用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疗效[5]。
本病系先天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乏源,日久致脾肾两虚,治疗应以培本扶正、益气养血为总的治疗原则。陈文阁教授自拟补肾活血方以补气生血、益肾填精,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熟地黄、当归、鸡血藤、川芎、延胡索、丹参补血活血,兼以止痛,山药、茯苓、槲寄生补肾健脾,以资后天之本,穿山甲、水蛭、三棱、莪术活血祛瘀。现代医学认为黄芪对稳定血管内膜,修复受损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6]。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并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熟地黄具有抗炎、抑制Ⅰ型变态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调理作用[7],醇提物能增强免疫功能,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焦虑等作用。赤芍能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作用效果优于白芍[8],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改善缺血区的血供,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静息痛。当归、黄芪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当归挥发油和有机酸以及黄芪多糖可发挥抗炎作用[9]。防风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凝血作用,可显著降低血黏度,能有效降低实验动物血小板的黏附功能[10]。牛膝多糖具有抗细胞凋亡,能够增强细胞活力,具有保护神经作用[11]。川芎有良好的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舒张血管平滑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生,从而改善组织的缺血状态[12]。方中各药联合应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缺血区的血供起到了重要作用。全方配伍严谨,补脾益肾、补气活血,先天后天同资,气血生化有源,气能生血,血能载气,阳气得升,则对脾肾阳虚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有良好的疗效。
4 结论
本次临床观察证实,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沉、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腰膝酸软、神疲健忘、肢冷乏力、动脉搏动减弱以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双足温度,观察组皮肤温度较对照组皮温改善明显。丹参川芎嗪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状态,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且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少,更改为安全[13]。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血管内皮退行性变、脂质堆积而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液的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加血供[14]。自拟方剂补肾活血方对脾肾阳虚型多发性大动脉的治疗在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减轻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