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经心尖入路主动脉瓣植入术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与体会
2020-12-03付兰舒
付兰舒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属于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对于高龄以及具有手术禁忌的患者较为适用。近年来,随着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拓展,经股动脉,心尖以及经升主动脉已成为该手术的主要入路方式,其中经心尖顺行介入具有植入路径短,不易使血管受到损伤等优点,但该方式的操作较为复杂,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为此类患者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以2例患者为对象,对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详细情况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5岁,患者近一年来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可缓解,于6月8日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彩超提示: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径增宽,升主动脉明显,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为求手术治疗收住我科。于6月3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心率60~88次/分为房颤并给予起搏器保护性使用,使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患者为肉眼血尿,给予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于7月1日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供氧,7月1日尿色转为淡黄清亮于7月3日逐步减停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转回普通病房治疗,术后彩超提示:左心室内经增大、室壁增厚,左室心尖部运动减弱,左室测壁运动稍减弱,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病例2;患者,男性,68岁,于近几年来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于6月22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反流,彩超提示: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径增宽,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为求手术治疗收住我科;于6月3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于7月1日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供氧,7月2日逐步减停多巴胺转回普通病房治疗。术后彩超提示: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2.护理方法
2.1 常规护理
循环系统监护: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给予正性肌力的药物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心率给予起搏器保护性使用,并泵入胺碘酮控制心率失常;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人血白蛋白等补充容量保证组织灌注,观察患者尿色、量、性状必要时给予利尿维持24 h出入量平衡并;定时查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护理与预防感染: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时查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清醒后立即抬高床头并给于适当镇静,每班注意检查呼吸机湿化,清除冷凝水,及时吸痰,和口腔护理预防VAP的发生,术后第一天查血气正常给予脱机,给予患者每天两次雾化吸入和体疗。
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瞳孔形状对光反射,必要时可以给予醒脑静,甘油果糖等,清醒后让患者完成指令性活动,评估患者是否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力是否正常,患者带管镇静期间帮患者摆放体位,预防压疮。
伤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敷料干燥,及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引流液量:术后1时>500ml/kg,2时内达500ml应考虑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精蛋白中和肝素量不足急查ACT,及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和补充精蛋白防止肝素过量;如引流液量突然减少或停止,要警惕心包填塞。
2.2 呼吸功能不全护理
心源性呼吸困难属于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主要表现,与外科手术相比较,此类患者的年龄更高,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故对此类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尤为必要,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术中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给予尽早脱机,预防VAP发生,并对其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在充分镇痛的情况下,加强对患者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3.结果
术后第一天,2例患者具有胸闷等不适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精神,食欲,睡眠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术后7d经护理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不适症状,要求出院,复查患者彩超正常,遂予办理出院,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1月后需回院复查治疗,若期间具有不适感,需及时回院治疗。
4.体会
本次通过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下床进行活动,避免了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恢复健康,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对患者对心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后期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消除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2-3]。
呼吸功能不全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经心尖入路主动脉瓣植入术老年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