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皮瓣用于修复臀骶部深度压疮手术方式选择研究
2020-12-03谢光继王益梅邓建文
谢光继,王益梅,许 晖,邓建文
(1.福建三明市永安总医院,福建 三明,366000;2.三明市第一医院烧伤外科,福建 三明,365000)
压疮是一种压力性皮肤损伤,局部皮肤组织持续受到压迫、摩擦,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同时受到机体代谢紊乱、营养失衡的影响,皮肤组织容易发生坏死,损失表皮或真皮,形成溃疡。压疮创面还会逐渐侵入皮下组织,肌肉层、骨骼以及肌腱均会受到累及。因瘫痪、骨折、手术而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肢体制动,无法自主活动,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在长时间卧床的过程在中,受到固定体位的影响,臀骶部是主要的受压部位,容易发生压疮。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导致臀骶部皮肤潮湿、浸渍,减弱皮肤的保护能力,对于皮肤形成刺激、损伤[1]。在臀骶部压疮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早期表现为局部瘀血,产生红肿、发热、麻木等症状。持续受到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形成炎性浸润,产生水疱症状。水疱溃破后,形成浅度溃疡,创面深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坏死、溃疡的发生[2]。压疮创面与病菌直接接触,导致感染的发生,进一步加剧病情,扩大压疮的范围,形成深度压疮,产生严重的皮肤缺损,甚至会损伤骨面,伴随有渗液、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3]。在臀骶部深度压疮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实施修复手术,采取皮瓣移植方法,填充和修补创面。该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皮瓣,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保障皮瓣良好存活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压性能,进而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帮助患者尽快摆脱压疮带来的痛苦[4]。本研究探讨了84例臀骶部深度压疮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皮瓣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臀骶部深度压疮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A、B、C组)。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结合患者受压部位的症状表现(坏死组织范围累及肌肉、骨质,渗出脓性分泌物等),应用皮肤镜检查、电化学检测、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符合坏死溃疡期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②不符合手术适应症。③凝血功能障碍[6]。A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范围为45~79岁,平均年龄(62.58±5.43)岁。B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13,年龄范围为47~80岁,平均年龄(63.96±4.95)岁。C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2,年龄范围为43~77岁,平均年龄(63.52±4.85)岁。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术前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臀骶部压疮创面的实际情况,实施CT或MRI检查,对于组织坏死层次、范围进行判断。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对于创面周围皮肤的血管分布、血流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实施抗感染治疗。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前,需要实施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患者取俯卧位,对臀骶部创面进行清洁、消毒,用亚甲蓝灌注染色。处理创面的过程中,确定创面皮肤,将坏死组织切除,受到累及的骨质、骨突起处,需要进行凿平、锉光处理。完成清创处理后,止血、清晰和封闭创面,并持续进行负压引流。在此基础上,根据创面特点,选择穿支皮瓣、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臀大肌肌皮瓣进行治疗。
A组(穿支皮瓣):压疮创面位于坐骨结节处,创面面积较小的患者,选取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创面实际情况,并对创面大小进行测量。①术前穿支检查与皮瓣设计:根据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结果,确定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定位2~4个穿支点,在附近选择直径>1mm的穿支,在此基础上,进行穿支皮瓣的设计。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进行皮瓣轴心线的标记,轴点处于轴心线上、中1/3交点左右的位置。测量轴点至创面的距离,将其作为皮瓣蒂部长度。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边缘,皮瓣各径应该比创面长1cm左右。②手术操作:手术治疗期间,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切开皮瓣,由下侧皮缘切至深筋膜深面,将皮瓣剥离。沿着皮瓣的设计边缘,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切至深筋膜层、臀大肌表面后,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的进行皮瓣剥离,并予以拉拢缝合、固定。解剖游离血管穿支,选择合适长度、口径的蒂部,采取正确的移位方式,完全覆盖压疮创面。在空腔腔隙内,于皮瓣深部放置负压引流管。分层、间断缝合创缘。与此同时,直接缝合供区创面。
B组(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根据压疮创面检查结果,属于Ⅲ、Ⅳ期压疮创面,出现皮瓣尖端坏死。在手术修复治疗中,选取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根据多普勒探测结果,确定压疮周边血管分布、走向等具体情况,设计真皮瓣切取大小及范围。在邻近部位的健康皮肤区,根据皮瓣设计线,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取带蒂皮瓣,将表皮和部分真皮去除。根据创面大小,裁剪为合适的尺寸,保留蒂端、血管以及部分肌肉组织。完成清创处理,培养肉芽组织后,实施手术治疗操作。手术治疗期间,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将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旋转至创口内覆盖创面,并进行缝合。术后留置引流管,实施抗感染治疗。
C组(臀大肌肌皮瓣):根据压疮创面检查结果,属于Ⅲ、Ⅳ期压疮,软组织缺损范围
8cm×10cm~14cm×16cm,为巨大深度压疮,应用臀大肌肌皮瓣进行手术修复治疗。确定压疮切除范围,进行皮瓣设计。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顶点进行标记,在轴心线上、中1/3交点位置(臀上动脉浅支体表投影),沿着臀大肌外上缘、下缘,将坏死组织切除,并予以止血、清洗和消毒。在皮瓣外上方,将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切开。将肌皮瓣掀起,并对臀上动脉浅支进行游离、结扎处理。将皮瓣覆盖于创面,予以负压引流、分层缝合。与此同时,直接缝合供区创面。
术后检查皮瓣的血运、温度、色泽的变化情况,确认有无肿胀、疼痛症状,实施抗凝、减压处理。患者卧床休息时,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注意保护手术创面。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见于表1:
2.2 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于表2:
表1 三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观察[n(%)]
表2 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n(%)]
3 讨论
各类型危重症或意外损伤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活动,需要长时间卧床,进而增加了压疮的发生风险。而臀骶部是压疮的常见、高发部位,主要与长时间受压有关[7]。同时还会受到粪便污染的影响,增加病菌感染的风险。患者臀骶部皮肤强度和耐受力下降,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容易发生坏死。而在压力、摩擦力的作用下,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到破坏,进而形成压疮[8]。臀骶部深度压疮是较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创面范围较大、损伤层次较深,形成皮肤缺损,自愈难度较大,需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修复[9]。
在臀骶部深度压疮患者的修复手术中,一般选择皮瓣移植方法。在健康皮肤区域切取皮瓣,保留完整的皮肤组织,附带有皮下脂肪及软组织,将其填充于创面部位,能够良好的存活,加快创面的愈合,提高臀骶部皮肤的耐受力,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10]。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中,有着不同类型的皮瓣可供选择,如臀大肌肌皮瓣、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以及穿支皮瓣等。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类型的皮瓣及手术治疗方式,充分满足修复损伤、功能康复的需求[11]。
臀大肌肌皮瓣是常用的皮瓣类型,其血供丰富,同时耐磨、耐压,与创面部位较为吻合,同时容易分离,操作较为便捷。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臀骶部深度压疮的实际情况,获取多种形式的皮瓣,满足临床治疗的各类需求[12]。在臀大肌肌皮瓣移植手术中,可以利用其血管蒂,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旋转移动,可以有效填充深入压疮创面,并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穿支皮瓣属于小型、精细的轴型皮瓣,利用穿支血管供血。在实施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期间,能够保留供血血管,有利于皮瓣的生存,有效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压性。可以同时获取臀部两侧的穿支血管,满足大面积压疮的修复[13]。另外,在切取穿支皮瓣时,能够有效减轻供区损伤,维护血管和神经功能。带蒂真皮组织复合瓣的切取,保留有与机体相连的蒂端,能够维持血运的正常,同时促进新血管网的生成,有效解除缺血缺氧障碍,确保皮瓣组织良好存活,同时可以避免皮瓣下死腔的形成,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4]。
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在臀骶部深度压疮修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适合软组织缺损的新鲜创面,能够保留深部筋膜及肌肉组织。但是由于皮瓣切取范围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的应用范围[15]。穿支皮瓣属于轴型皮瓣,其管径细小。在臀骶部深度压疮修复手术治疗中,可以选择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有研究报道指出,选择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压疮创面修复,在获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的发生[16]。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是对臀大肌肌皮瓣的进一步改良,解剖层次浅,在臀大肌表层寻找多个穿支,保障皮瓣的血运正常。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容易塑形,可以有效降低皮瓣边缘的张力,避免发生皮瓣萎缩等情况,并具有良好的受压能力。在深筋膜浅层,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于皮瓣的良好存活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穿支皮瓣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置入[17]。在移位距离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皮瓣张力过高,影响皮瓣血供。部分臀骶部深度压疮患者并发骨髓炎、巨大空腔的情况,应用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后,难以完全去除空腔,往往需要使用臀大肌肌皮瓣替代穿支皮瓣。为了获得更好的臀骶部深度压疮治疗效果,应该认识到不同类型皮瓣的优势和不足,并需要针对其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改进[18]。
不同类型皮瓣用于修复臀骶部深度压疮手术中,应该选用血供丰富、容易成活的皮瓣,同时还需要具有解剖层次浅、易塑形、外形美观饱满等优点,进而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19]。未来的皮瓣修复臀骶部深度压疮,所应用的皮瓣将会更加超薄化、小型化,同时方便操作。利用先进的诊疗技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细化程度,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干扰和妨碍[2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臀骶部深度压疮的修复手术治疗中,A、B、C组患者分别选择穿支皮瓣、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臀大肌肌皮瓣等不同类型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各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相仿(P>0.05)。相比于应用臀大肌肌皮瓣的患者,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由此可见,在臀骶部深度压疮的修复手术治疗中,穿支皮瓣、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治疗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予以选择。
综上所述,皮瓣移植手术是修复臀骶部深度压疮的有效方法,而不同类型皮瓣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视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其中穿支皮瓣和带蒂复合组织真皮瓣在皮瓣存活、耐磨耐压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