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本原理念下如何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2020-12-0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胡首双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本原白衣天使道德教育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胡首双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德育教育创建有效的培育措施,促进学生德育品质不断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原理念是以“生命”为基础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然而当下也时不时会有一些不良思想在侵袭和滋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以“本原理念”为指导,通过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及“爱”的能力,进而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同样爱护他人的生命,实现德育教育有效培养的教育目标。以下内容针对本原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当代学生的道德品质

当代学生的道德品质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不良思想的来源主要涉及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网络信息等,特别是网络信息为学生思想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较高。

学校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也针对网络信息中存在的不良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是一些学生道德理念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拜金主义意识方面,尽管学校在教育中教导学生将来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因为采取的教学措施不当、形式化教学过程、家庭教育不当与缺失等原因而未能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及身边的人影响下,从而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其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教师、家长对考试成绩过分看重,在这些思想的共同影响下,让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容易产生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利用学习达到某种目的事情。最后,一些学生因“独生子女”身份而养成自私自利的个性。现在大多数学生还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容易满足“独生子女”们的各种物质需求,在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他们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个性,在与他人交往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会对存在满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并没有觉得不当。因此,道德教育应是学校目前首先培育的内容,只有学生拥有了正确的三观,才能实现学生在成长及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当。

二、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传统道德教育始终以“行为讲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德育教育内容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在以往德育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却无法满足当下德育教育的需求,原因是:第一,始终利用理论传授道德知识,却忽略了情感的催化作用。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始终是以规范学生行为为教育核心,学生只需要了解“该做的行为”“不应该产生的行为”,却忽略了道德的转化过程是需要“情”与“意”两个重要元素促进的,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第二,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背离。在传统德育教育中未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在内,不能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引入在内,无法有效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第三,过度追求量化而忽视了道德教育质量。在创建道德教育活动时,考核教育成果时未对教育效果进行考核,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人数、活动举办的次数、道德教育内容的容量等,并未有效分析活动开展的教育效果,道德教育产生了形式化的过程。

三、回归本原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生命本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性、协调性发展的德育理念

人类解放学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它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教育开展的本质是促进人类能够健康、快速、全面性地发展。因此,学校开展的教育过程应是传授学生具备生存的手段与技能,了解世界并明确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能够让学生构建出自身生存的意义,实现生存技能与生存价值有效协调和统一。因此,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回归本原,利用本原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生命本原教育是站在学生自身的角度为教育出发点

生命本原教育理念与发展性德育理论的观点相一致,认为学生德育的发展资源首先来自学生本身,而不是在教育工作者的设计与控制下而形成的。可见,生命本原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自身”。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对人的基本需求进行了阐述: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而所有人类的一切需求都是围绕促进自己良好发展为核心,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让学生明确一个人拥有优秀的德育品质是实现良好发展的根基,进而能够将各种优秀的道德品质纳入到思想与行为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生命本原教育是唤醒学生内心的重要元素

教育的原则是唤醒学生内心健康发展意识与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并将世界发展观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进而达到唤醒的目标。生命本原教育理念是以学生自身潜质为教育出发点,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拥有的优势、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达到生命本原教育的最终目标——获取生存技能、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

四、运用本原理念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的策略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围绕“本原理念”设计教育过程,充分利用“生命本原”去感染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感动生命”的情绪,进而积极地追求人格完美,并在“生命本原”的教育理念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在围绕“本原理念”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运用生命叙事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深刻感悟生命

生命叙事的德育教育方式是叙事的主体阐述出与自己相关或者与他人相关的生命故事,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进而表达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他人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会遇到较多与“生命”相关的事件,比如人的生老病死、从网络中看到生命无情消逝的新闻报道等。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引入学生中与生命“相关”的事件,并由学生自己阐述出当时的想法及对生命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利用当前学生共同经历的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德育教育——生命叙事的真实案例。班级学生中有从事医生、护士职业的父母,在疫情发生后奔赴前线去抢救患者,而在抢救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对学生家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在此过程中最深有体会的是学生,父母是学生的亲人,自然了解父母奔赴抗疫前线意味着什么,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能深切体会。因此,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对生命的理解与诠释进行文章创作,并在课堂中向所有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由于是切身体会,学生表达的内容发自于肺腑,感情真挚,细节的表述往往能打动人心,产生共情。故听众受到演讲者情绪的感染而对生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对奔赴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们产生深深的敬意,并对生命有了敬畏之心。在学生形成这种思想意识后,德育教育的目标就能有效完成。

(二)促成学生形成高峰体验感悟完美的生命

当人们处于高峰体验时会更接近人们真正的自我,虽然高峰体验不能完全地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构建,但是创建出精心设计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形成高峰体验的重要措施。学校、教师可以以某一事件为核心,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并站在学生高峰体验的角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进而对生命产生新的认知,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同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白衣天使”们救治感染者过程的视频、“白衣天使”穿着防护服与脱下防护服后的样貌对比图片。然后,组建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组建小组演绎视频中的救治过程,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积极表演的情绪,能够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将每个人的表情、行为充分地表现出来,让观看的学生看到救治过程的紧迫感与“白衣天使”们的努力与辛苦。在演绎时,教师可向学校申请租赁全套的防护服,并要求学生在演绎时进行穿戴。在学生演绎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脱下防护服并将自己的脸朝向所有学生。由于学生穿戴时间短,可能不会达到真实“白衣天使”脱下防护服后的效果,教师要及时利用图片的方式向所有学生展现,并要求演绎的学生阐述出自己穿防护服的感受。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白衣天使”的辛苦与不易,并且还在抢救的过程中感受到救治中的焦急感。扮演感染者的学生,会因演绎过程而感受到死亡对自己的威胁,对生命产生了新的认知,并且对“白衣天使”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学生会形成认真对待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意识,德育品质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在教育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及关系冲突方面,本原理念也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充分利用“生命本原理念”培养学生具备爱的能力,让学生能对世界万物中的各种生命产生关爱之情,实现善待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通过爱的交流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真情,进而达到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效果,并在未来发展中始终以“关爱之心”为人处事,利用自身“关爱之心”辐射其他人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实现自己所处环境具有爱的氛围。

综上所述,本原理念应用于德育教育中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掌握自己生命所具有的价值,并站在健康发展自身的角度产生正确的行为,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促进社会健康、稳定的进步。

猜你喜欢

本原白衣天使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白衣天使颂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致敬白衣天使,有你就有“春天”
白衣天使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