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微观研究”

2020-12-0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情意正方体长方体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张 蕾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实现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课堂互动是多元的,总体上说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教材)互动、生本互动以及人机(主要指多媒体、网络等)互动等形式,其中,师生互动是最为重要的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借助言语、身体或手势、教辅等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知识、技能、情意态度乃至价值观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能让学生达致视界的融合、内心的澄明、敞亮。

一、现状研究:师生互动现象扫描

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教师动得多、学生动得少”“肢体活动多、思维活动少”“形式活动多、实质活动少”,等等。这样的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活动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只有浮光掠影的作用,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师生互动中,还存在互动目的不明确、为互动而互动,互动角色失当、互动定位不准,互动形式偏颇、顾此失彼等情形,这些情形也影响着互动的效果。具体说,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不良现象,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形式互动——互为掩饰的各自独白

在师生互动中,师生容易各自充当“甩手掌柜”,即“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对于教师而言,总是喜欢用自己的预设去“引诱学生”,去“拉拢学生”,去“套近乎学生”。教师的“谋缘”表现为一厢情愿的“拉郎配”。

例如:教《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一课时,面对“分数如何化成百分数”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向“要将分数先化成小数,再将小数化成百分数”。而学生为了套近乎教师,常常私底下揣摩教师的心理、预设,努力让自己的回答契合教师心中的答案——这种“学生投教师所好”的现象,在此前早有专家提醒过,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此外,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设时,常常又会让师生处于尴尬境地,轻者表现为教师的不置可否,重者表现为对学生的呵斥。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课后认为,分数化成百分数,没有直接的方法,可以直接通过“扩分”,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化小数法。这种互为装点的各自独白,实质是一种形式互动,基本上无法起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二)失真互动——互为装点的空中楼阁

师生互动,既有形式性互动,还有虚假性互动。虚假性互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互动的失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互动,常常闭门造车、苦思冥想,预设出一些并不实用的互动环节,而学生为了虚应教师,常常是“打哈哈”,摆出一副“互动”的姿态,而让互动的真正意义流失。我以为,互动不是简单的言语来往,而更是思想、方法的坦诚交流与碰撞,那种不能把握互动内涵和方向的互动,就是一种“不健全的互动”,会导致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变得失真。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师按照教材方法进行预设,引导学生用“通分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有学生提出用“化小数法”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教师认为不具有普适性,因而不置可否。这样的不搭理现状表现为教师互动的霸权以及学生互动的式微。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对互动内容有选择地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的不和谐音符给予排斥或置之不理。

二、内涵研究:师生互动的本真探寻

师生互动是课堂师生对话、交往的一种形式。从社会学视角看,师生互动不仅仅是角色的互动,更是对主题的探讨,是本真、自由、民主、平等的对话精神的体现。进一步讲,师生互动应当是和谐的互动,而不是对抗、分歧的不和谐互动。当然,在微小分歧基础上的求同存异,也是互动的重要旨趣。

(一)师生互动具有平等性

平等性是师生互动的首要特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消解话语霸权,要凝视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学生作为平等的“你”来互动。“互动”不仅要突出一个“动”字,更要突出一个“互”字。在互动中,教师要敞开心扉,从外在的、形式的互动转为内在的、实质性的互动。

例如:执教《梯形的面积》时,师生之间应当关怀问辨,相互质疑。如当部分学生通过“倍拼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我给予激励性评价,学生在得到这一评价之后,更加思如泉涌。此外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将梯形按照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通过中位线转化成长方形;更有学生提出,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等等。这样的师生互动层出不穷,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如果教师主动降低“身份”,力促师生之间平等,就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想象,从而引领学生的数学实践。

(二)师生互动具有共享性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不是自己“教”,更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师生智慧的分享。通过师生互动,能释放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质,从而能让学生智慧地学、快乐地学。在分享研学之中,师生、生生可以组成一个个数学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可以实现师生观点的共同分享。

例如: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有小组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视角研究,有小组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视角研究,还有小组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的角度展开研究,等等。在师生互动中,我对每一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的研究智慧得以分享,而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评价之后,则又可以更好地放大自己的研究智慧,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进而促进结果的共享。学生在倾听他者的同时表达自我,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成初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的师生、生生互动获得智慧的提升。

三、路径研究:师生互动的策略探寻

师生互动不仅包括认知的互动,而且包括情感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智慧的互动、个性的互动。探寻师生互动的策略、路径,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更具有本体论意义。因为,从根本上说,师生互动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看、互听、互辩,不断拓展互动路径,提高互动实效。

(一)认知的互动

认知的互动是师生互动最为重要的旨归,通常通过“互看”“互听”的方式展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手势、表情等,触及学生思维的深处。

例如:教《十几减9》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算法,引导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用的是“数数法”,有学生用的是“破十法”,有学生用的是“平十法”,还有学生运用的是“算减想加法”,等等。不同的方法,既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又比如“破十法”的实用性强,比如“算减想加法”比较快捷,比如“平十法”比较巧妙,等等。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更深刻理解了算法背后的数学思想、探究智慧。通过师生互动,深化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实现了学生数学的深度思考。

(二)情意的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彼此生命相互成就、相互造就的过程,是一个情意互动的过程。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往,不仅是认知的交往,也是情意的交往。作为教师,要在互动中及时跟进学生,在跟进中批判、在跟进中接纳、在跟进中达成共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一些独特的、另类的、富有创造性的方法给予关注、肯定,这样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肯定。

如《运算律》是比较抽象、形式化的知识。如何让这一部分抽象化、形式化的内容变得富有意义?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算式赋予意义:一方面,通过意义赋予让学生更灵动地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意义赋予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如对于“121-93”,学生采用不同的简便运算算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有学生用“121-90-3”来计算,并且这样解释:车间里一共要加工121 个零件,先加工了90 个,再加工了3 个,还剩多少个?有学生用“121-100+7”,并且这样解释:晓玲一共带了121 元,一件商品93 元,晓玲付了100 元,营业员应当找回多少元?身边还剩多少元?有学生用“121-21-72”进行计算,并且这样解释:从121只公鸡中先运走21 只,再运走72 只,还剩多少只?这样的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互动,而且促进了学生情意的互动、生命的互动。

认知与情意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与情意,实际上是从促进学生的两个因素的角度,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互动作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学生的情意驱动认知的发展,需要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情意,达到这样的互动效果,那互动就自然可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驱动力。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的课堂是积极对话的课堂,也是润泽生命的课堂。在互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引领者、启发者,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伴、助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意互相促进,进而促进互动过程变成良好的学习样态。同时,师生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也包括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在互动之中,师生彼此的前见呈现于同一个互动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视野的融合。在这样的视野之下,通过积极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形成经验的交流、意义的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互动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品质、一种品德、一种修养,是生态数学课堂应有的元素。

猜你喜欢

情意正方体长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